“你这个还要吗,我拆咯?”昨天小萌和哥哥收拾客厅,听到她对哥哥说的这句话。我的心里突然飘过一阵好舒服的风。怎么可以说这么好听的话。
“你这个还要吗?”这是一个给予他人选择的空间。你是怎么想的,是可以拆掉还是继续保留?并且我愿意听听你的选择。当小萌在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时,还可以顾及到哥哥的感受,很喜欢她那一刻的状态。
在生活中,从“我”的角度来处理,是看似最简单高效的方式。“我觉得这样做最好,就按我说的来做。”领导最喜欢说这句话,于是下属的需求变得不重要。“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只有这样才是对的。”家长也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变得不重要。当一方变得不重要时,另一方在对方的心里也变得不重要。那么很多事情,就会在情感的疏离中,有越来越多的摩擦冲突。因为我们都要听“我”的。
“你这个还要吗?”这是一个很有风险的问句。因为此刻的任务是把客厅收拾干净,如果不赶紧收拾干净,妈妈会很生气。所以一旦哥哥不合作,事情就难办了。从心理能量节能的角度来说,我们的内心是很排斥这么麻烦的事情。同时也很担心选择性问句所面临的被动的风险。也许哥哥真的不肯呢,“好不容易搭好的模型,怎么能拆呢”。那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但无论事情如何变得麻烦而低效,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最后留在心里的是什么。感觉是有影响力的。当一方很重视另一方的感觉,带来的是情感的连结,是心与心在一起。这样的感觉会让未来更多合作的可能出现。
写到这里,心里又浮现了那句话:慢一点,快一点。是呀,这些慢一点,麻烦一点很值得我们好好去面对。
昨天哥哥说:“你等一下。”他玩了最后一次,就让妹妹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