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微信圈,就是你最好的标签。玩好了,你就是专卖店品牌,玩坏了,你就成百货店杂货。
你群发的每一条检验信息,可能正在损毁你的人格和人脉。
你是不是也经常会收到这样的信息?
群发也就算了,还特么找了个机器人,我很想问,你是有多不自信啊!
是不是每次看到这种信息都是一种浓浓的懵逼感。
然后本来自己没拉黑对方的,但看了这个,顿时真的很想拉黑啊。
我朋友就和我说,每次他遇到这种人,直接就拉黑了。
留着干嘛?如果你真心把我当朋友,会用这种傻逼的方式来检测吗?
你不自信,你要清理人可以啊,但是你可不可以不要暴露你是那么不在意我呀。
你可以悄悄的打开通讯录将那些屏蔽你的、主页有一条杠杠的默默清理就好啊!就算是你有五千个好友,那也占用不了多少时间吧,更何况,付出时间换来的是真诚呀。
微信检测器检不到朋友,验不出感情,只会损你的人格和毁你的人脉。
你群发的每一条祝福信息,可能正在出卖你的诚挚和朴拙。
以前每到逢年过节,打开微信都会收到上百条未读的祝福信息,欣喜的打开,大段大段的,然后你惊喜的发现,好多都一样,标点符号都没变,消息基本都是群发的。
这时要回吧,对方是群发的,不回吧,有的感情还不错。
对方顺手一键发送,却让我们逐一回复,陷入两难。
现在我发现,不仅仅是节日,每天都有那么一撮人给你群发一堆消息过来,各种早安问候,还亲爱的,我漏。
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一句,谢谢你,群发问候别带我。
我为什么不喜欢群发祝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因为当事人想用最低的时间成本,来换取最大的价值利益。
你是走心在付出,还是用心在敷衍,你不用说出来,你的一举一动,对方都可以清楚的感受到。
其实做人做事都一样,人和人相处,是需要将心比心。哪怕你私聊发一些极其简单的祝福,哪怕就是前缀加个对方的称呼,后面简单的说一个周末愉快,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用心。
亮儿就说过:群发一千字,不如私聊十个字。前者虽然字多,但其实是一种敷衍,后者虽然字少,但字字走心。
当你真正用心过后之后,你会发现,你的朋友,比你更加用心。
你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正在暴露你的品味和格局。
虽然发朋友圈都是选择性表达,或者更赤裸裸地说,是内心最深处的装逼表现,但你所转发的内容,代表了你所关注的领域。
比如老人家喜欢转养生帖和爱国贴,妈妈们喜欢转育儿文和母婴电商活动。
经常转36氪的一看就是创业狗混互联网圈的,天天转马云巴菲特比尔盖茨鸡汤的,基本就是做微商或直销的励志中青年。
你所写的评论,就是你的态度和价值观,有人天天歌颂伟大祖国,也有人天天骂政府骂楼市骂货币超发。
你所晒的照片内容,可以看出是经常旅游还是经常加班;直接发原图还是做构图和剪裁,用什么滤镜和修图软件,可以看出是文艺小资范的还是走性冷淡风。
这都暴露了你看待这世界的角度。你的朋友圈,就是你最好的标签。
很多人说,朋友圈本来就是熟人社交,自己想发就发,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
作家Spenser提出过两个观点:第一,微信的功能,早已经不再是熟人社交而已;第二,朋友圈也是社交的江湖,也讲江湖规矩。
首先,微信不再是一开始的我们彼此很熟,才通过通讯录添加微信,那确实是原始的熟人社交;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刚刚认识彼此,我们可以交换名片或不交换名片,但是我们一定会互加微信,尤其在商务场合,对不对?
所以,我们是先加微信,后慢慢了解对方。微信早已脱离了熟人社交的概念,越来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可以不拘小节,随意随性;而陌生人社交,就要注意很多分寸了,因为你时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态度、品味,和取向。
既然是陌生人社交,既然自带媒体属性,就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你发的朋友圈内容,是提升了自己的个人品牌,还是伤害了个人品牌;第二,你发的内容,对关注你的他人而言,是否有营养价值?
当大家不再把朋友圈当熟人社交平台,而当作一个媒体,来获知资讯和知识服务的时候,那些每天在朋友圈刷广告、或连续发n段广告刷圈的人,就会带来极度反感,让人产生屏蔽或拉黑的冲动。
因为这些垃圾内容占据了大家希望在朋友圈看优质内容的的空间和时间。
当然,无节制发帖的人毕竟少数,更大的层面是,你转发的,如果经常是那些煽动性内容、那些未经证实的谣言,那么久而久之,你在那些思想比你高级些的没那么熟的朋友心里,就显得有些low,有些蠢。发布的照片像素也不清晰,甚至品质低劣画面模糊,就显得你审美太差,品味太低。
那么反过来,那些有思想、有调性、有审美的人发布朋友圈内容,就会成为稀缺品,成为价值高地,成为大家想要关注的优质内容,而那个微信好友,就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头部IP,成为品牌。
最后总结一下:你群发的每一条检验信息,可能正在损毁你的人格和人脉;你群发的每一条祝福短信;可能正在出卖你的诚挚和朴拙;你转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可能正在暴露你的品味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