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听成都;我在岳阳听成都;我在常德听成都;我在北京听成都……”。
这是成都火了以后,大家在网上的留言。其实这些话可以翻译成:“我在西安想你;我在岳阳回忆你;我在常德想你;我在北京回忆我们的过去,我在天津想你……”赵雷用他的旋律提醒我们懂得回忆的重要性,旋律回荡在故事般的歌词中,把每个人带回自己的故事里。成都的感动不是它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是告诉你原来经历过得那些如此动人。那个失魂落魄的漫步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A没什么文化,却喜欢上了一个高材生。没办法只能拜托别人帮忙写了一封情书,操笔之人着实也是文采斐然,结果因为这一封情书两个人走在了一起,A总是不无炫耀地告诉我们至今女孩不知道情书是别人代写的。A是70后,那会儿敢于给女孩写情书的大概都被英雄化了,其实女孩在乎的并非情书的内容,而是那份心。
突然想到自己高中时也曾给女孩写过情书,也帮人代写过情书。有人说高中时是最幸福的时候:你会打篮球就会有人喜欢你,你会写诗也会有人喜欢你,你学习好有人喜欢,你爱打架还是有人喜欢……每个小小的技能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现如今好像事情变得简单了,你不必有那么多的“一技之长”了,有钱就好。可你却不敢轻易地跟人在一起了,这大概就是每个人抓着回忆不放的原因吧。
前两天去看了最近上映的《东北往事之破马张飞》。不用说电影内容的好坏,单是一上来的几个人物设定就足以吸引很多人。“老啪唧”、“老丫头”……这样的称呼东北人再熟悉不过,特别是80,90甚至再大些的都知道这里有的是孩子的小名,有的是孩子互相取的外号。这样的名字大概也是想唤起观众儿时的记忆吧,说是怀旧也好,说是回归也罢,总之人们不想忽略那些有点儿傻又有点儿美的年纪。
说到“啪唧”,又想到了自己的小时候。今年过年回老家的时候已经看不到有孩子一帮一伙的打啪唧,弹玻璃球了。无论大孩子小孩子都抱着手机低着头,倒是操作很熟练。哥家的孩子才六岁,看他玩游戏的架势,完全是靠着习惯在支配。我们那会儿把啪唧,玻璃球当成最主要的营生,比谁的多,谁玩儿的好,赢了输了都揪着心在那儿硬拼。为了对方手里的家当不惜血本。记得有一次,我和二哥跟另外的两兄弟足足厮杀了一天,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小手冻得裂开了口子,奶奶硬把我的手往热水里按,与她调皮着撒娇的那种快乐早一去不返了。
值得回忆的当然还有很多。毫无例外的再一次看《大话西游》还是自己一个人。曾以为如果有个人愿意陪我一起看一场大话西游就是真的了解我的。只是这种强加的了解到头来还是骗不过自己。
从降魔到伏妖,几年来《大话西游》面对诸多强手,一路走来,威势不减。但是在我心里,对于它还是只能定格在原来的那个画面。如果要罗列那些年的回忆,《大话西游》是一个永远不可能被绕开的话题。它教会了我们要如何分辨爱,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失去,而最重要的,我们终究逃不开至尊宝的宿命,每个人甚至不需要在他身上找寻自己的影子,在哭过笑过爱过之后,我们早已成了他。
“我要再提醒你一次,金箍戴上之后人世间的情欲,不能再沾半点,否则这个金箍就会在你的头上越收越紧,苦不堪言,在戴上这个金箍之前你还有什么话说。”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时候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给我重来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1万年。”
我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在《大话西游》中类似的台词可以信手拈来倒背如流。一部电影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凝结了一代人的记忆。我们这代人最初看《大话西游》还是很小的时候,由于儿时对《西游记》的喜爱,很自然地被片名吸引。等到真正观看时也是将之归为喜剧片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看着看着离开了,很多人笑着笑着哭了。关于成长,又能怎样。
有人怀疑西游的每个新篇章都依赖于那份情结能够走多久。《大话西游》的真正女主角紫霞是在第二部才出场的。就像我们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不一样的人,喜欢的、讨厌的、深爱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分辨出到底谁才是对的那个人,可能就像伏妖里的情节那样,他后悔了,他想带着小善走,即使她已经被睡过了他也不介意,只是现实中大多时候留给人的都是一个遗憾,或许他没勇气去问,更多时候她不再愿意跟他走了。有些回忆之所以让人难以忘记,往往是带着一份遗憾留在记忆中的,我想这份遗憾之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越来越深,不会轻易消散。
总有一些文字,旋律帮着我们留住记忆。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喜欢活在有回忆的生活里。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希望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回忆的重要性,那份有遗憾的回忆,未尝不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