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理由非常世俗,完全出于我前二十几年的经验:如果早知道北京房价涨这么高,九几年借钱也要买房;如果早知道中国股票何时涨高,就能在适当时候买进卖出。如果我能知道更多未来的事,会不会摇身一变成为“富一代”👏🏻?
但看完书,才发现印证了那句老话:成功没有捷径。整本书的内容大多是以国外案例,证明一些重要的方法论,如果你指望看完书,不去变革自己正在做的事就能抓住未来,那估计大多数人都能统治宇宙,安排日出了。
▲“蓝瘦,香菇”
脚下的路要一步步走稳,能力可以一点点培养,相信书中很多对未来的预测以及原则方法,能帮你解开一些困惑。
本书分为七章:
第一章 从确定性开始
第二章 洞察先机
第三章 变革
第四章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反其道而行
第六章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第七章 主导未来
>>>>
未来已经到来 只是尚未流行
这是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里提到的观点,我想,用在这里也再合适不过。
因为中外哲学都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包括耕种收割、季节更迭的周期变化,以及人口衰老及增长的线性变化。人们根据不同的变化规律,很大程度上可以预见趋势,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远见力就是要认识线性变化,发现其与周期性变化的关系,并以此预测未来的软硬趋势。
概念:硬趋势、软趋势
硬趋势: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或客体得出的推测;
软趋势: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论
举个栗子:
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硬趋势:医院生产床位、幼儿园、初高中的数量,以及日后应对老龄化的医疗需求,都需要增加,因为人口数据固定。
软趋势:医护人员短缺,因为可以采取行动改变,有可能科技能解决。
硬趋势和软趋势很多时候差别不明显,还很容易判断错误,人们容易把那些发生率高的当作硬趋势,但殊不知可能因为某一因素的变化,趋势将不复存在。但目前可以确定的硬趋势有:人口数据、科技进步,后者也是本书重点讨论的。
科技进步的八大途径:
1、去物质化
2、虚拟化
3、移动化
4、产品智能化
5、网络化
6、互动化
7、全球化
8、汇聚化
作者预测,下一个技术大转变是光子革命:用激光和全息晶体来存储信息。未来,科技巨浪将席卷一切,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一定会发生。教育、医疗、农业、能源、制造每一产业都会受到冲击。
虽然高中从课本里就知道,每一次科技进步,都大大推动社会进步。但蒸汽机、工业革命离我太遥远,感知不深。不过近些年Web3.0(其实已经要迈向Web4.0超级智能电子代理的时代了)到虚拟实境这些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却有目共睹。
作者在书中也描绘了一下未来世界的样子,即智能化未来:
随着智能化的成本继续下降,智能的智能化(即嵌入式智能产品日益复杂,性能日益强大)以近乎垂直的曲线上升。今天被认为是“智能混凝土”的东西拿到十年后,只不过是一种低级技术。从现在来看,比起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油耗,我们在交通拥堵中消耗的燃料更多。而通过在混凝土中嵌入传感器和微型芯片,我们可以建成智能十字路口,它能获悉任意时点的交通流量状况,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交通信号灯及车载导航系统。
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影响不仅在于节约燃料,它还意味着挽救生命。如果能建立智能化桥梁,它就能告诉我们目前的承重情况,以及再增加多少重量会崩垮。
此外,还有人把智能用在医疗保健上,发明Ishoe,以及LifeShirt,除了测量人们的运动、呼吸、姿势等水平数据,还有血液氧含量、脑电波活动等其他信息。
说起智能,已不是遥远的概念,比如潘石屹就已经在打造恒温住房,苹果前一段更新的IOS10系统里,也新增了“家庭”的系统App,人工智能的时代近在咫尺。
另外,书中还提到几个我喜欢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
眼前的问题未必是真问题
远见力提供了不同路径。与其花费时间直面最大的路障,还不如简单地跳过他们。这不是一种哲学上的否定、回避或拖延,而是一种强大的概念上的柔术。很多时候最棘手的问题,都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比如大学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好成绩,但其实,把问题一层层剥开,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如何顺利毕业,而是如何更好的根据自己的所学找到合适的工作。
因此,请把面临的问题层层剥开,努力发掘更深层问题。
>>>>一切已不是在改变 而是变革
以前,规则是“如果没坏,就不要修理”。
今天,规则是“如果奏效,就已经过时”。
因此,你需要变革,也就是重新定义及再创造。亚马逊重新定义的不仅仅是书店,还有购物体验本身,西南航空(廉价航空)重新定义了空中旅行,从昂贵到廉价,改变了我们的观念。苹果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并继续重新定义它所触及的一切。重新定义及再创造已经不等同于调整、转变、添加功能,而是彻底改造一切。
>>>>
跳过稀缺
经济运行模式一直以稀缺为前提,因为在物质商品环境下,每一笔交易都是消耗。但与物理资源不同,知识(去物质化)在分享的过程中是增加的。稀缺经济正转向富饶经济,资源垄断变成共享。
稀缺性思维是:我要保留想法,不被任何人所知。而分享性思维则是:要分享所有好的想法,建立一个强大的浪潮,水涨船高。未来世界,有他没我的零和思维只是墨守成规的表现。
这里不得不说说,高中时期我经历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家表面上都不爱学习,背地里却怕别人超过自己猛学。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零和思维,讲究竞争。但实际上,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不会因为把好方法分享给别人就排名滑落的。
>>>>
忽略竞争 这个星球只有一个你
竞争激烈的环境,有两件事可以确定:1、现在一年比一年竞争更激烈;2、明天比现在竞争更激烈。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生存?答案是:不竞争。
旧的原则是其他人在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有样学样,还要争取比其他人做的更好。但在变化速度垂直上升的世界,这个观念已经过时,把所有精力放在竞争上,是一个大的误区。竞争是稀缺思维,新世界的规则是不屑于竞争,跨越竞争,重新定义经营所做事情的每一个环节。
这个星球只有一个你,独一无二的。要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要努力地自我发现,找到核心竞争力。
明日实验室
发挥远见力,开始时就要问自己一些有效的问题。在充满了不确定的世界里,你能确定什么?不久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你将会遇到哪些问题?你又该如何防患于未然?最重要的是,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现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作者在书中最后写道:我最大的担忧是,你学习了远见力,就会把这本书收起来,又回去收拾烂摊子,让自己摆脱眼下的危机。毕竟都火烧眉毛了,哪还有时间审视未来?说实话,没有人有时间。所以才要特别匀出时间,把它放进日程,跟自己约定时间来洞察未来。
每周只要1小时,把你的手机、电脑全部关掉,停止思考目前任何无法让你专注的事情,然后开始探索未来:
“你能确定什么?你未来的硬趋势喝软趋势分别是什么?科技的八大途径(见上面)会如何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
“明天、下周、下个月或者几年后你将遇到什么问题?你的孩子、配偶、同事、客户会遇到什么问题?更甚者,你能否帮潜在用户看到未来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把他们变成你真正的客户?
开始可能会难以集中注意力,但只要坚持下去,很多问题可能就会慢慢变得清晰,并运用远见力的核心原则(如反其道而行之、跳过问题、再创造等,即前面列出的每个章节名字),你就会开始发挥远见力。你的头脑会在后台工作,即使你并不是有意去思考。潜意识的处理能力比显意识快上很多倍。
每星期的这1个小时,我们称做“明日实验室”(Tomorrowlab)
未来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就像那句话:这世界就是一拨人在昼夜不停地运转,另一拨人起床发现世界变了。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唯有洞察未来的人能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