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班里来了一位同学,先不说别的,但就开学两个多月了,作为学龄期的孩子没进过校门也就算了,连同假期,三个多月课本都从来没打开过,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议。
初听到这位同学的情况时,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句话是《教育是一种慢艺术》,接着对这句话我立马进行了一个自我诠释——“慢艺术,也不是停下来等待的艺术吧!”
晚辅期间和这位同学交流了一下,也算是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一个即将小学毕业的人,居然乘法口诀都背不全。至于接受能力,半个小时,我这个资深老教师,半个小时愣是没教会他一个分数和整数的乘法,一个小时候后,他总算做对了不用约分的最简单整数乘分数的两道题,我也算是大获全胜。
事后我又和孩子的母亲就此交流了一下,这位家长一会说: 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任性,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一会又说: 孩子之前上的学校,老师不负责任,所以班里的同学都转学走了,她为了孩子,一直在外挣钱,顾不上管孩子,今年打算给孩子转学吧,又找的人不靠谱,把孩子转学的事耽误到了现在……当说到孩子报不上名,也不能停下学习的事,她更是振振有词的说,孩子名都没报上,还学习啥?……总之,从头至尾,她都没有提到自己对于孩子成长和学习上该付出什么责任,反而一直强调自己的伟大,说自己为了孩子一直在外打工,忙着挣钱,顾不上孩子完全是顺利成章的事,在她的心里,作为母亲缺席孩子的成长,似乎是自己理所应该的事。反而,在她的话里,孩子从小到大遇到的人全是不负责任的人,才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老实说,作为老师,对于这个孩子开学两月后空降到学校,到底能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我心里一定把握都没有。另外,作为一个母亲,孩子母亲的话也让深感意外,世间竟有这样做母亲的,真应了现代人流行的一句话,只管生,不管养。
这件事让我想到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得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教育孩子不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吗?这首诗本来是写给忙碌中的爸爸妈妈的,但我却认为用于为人师表的我们也合适。
做了教育培训以后,见识过的家长可谓五花八门,但像这个同学母亲的想法可谓极端。毕竟赞成孩子停下学习,等着报名,也算是少见。转学要想办法,学习为什么就不想想办法呢?现在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将近三个月不拿起课本,就是大人,学习能力强的人也会有能力下降的情况,何况本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岂不是要完全废了吗?
如今很多父母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输在起跑线上,有点过份着急的打算在孩子成长之前。但是其实,他们忘记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而作为父母,只需要,陪着自己家如同蜗牛般慢行的宝宝前行即可。
“慢”是必须的,但是停下来是坚决不可取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务的时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正是他采用的最为自然的、自主的学习方式。
现实生活中,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给予时间和耐心孩子慢慢来。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跟在孩子的后面,拼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过程,让自己和孩子都错失了很多人生的美丽风景,让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了相互折磨的时间,你觉得孩子让你操心,孩子觉得你们让他烦心。
每一种生物的成长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规律,尤其面对人,这种复杂的生物。他既有成长的共性问题的存在,也有其个性问题。
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特点进行相应改变,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于接受,同时也会及时学到应该掌握的东西。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父母请放缓前行的脚步,静静陪着孩子,不时刻督促,不事事加压,让孩子成长路上,不泯灭天真的童稚,让他们品味成长的快乐,不要让他们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