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光阴恍若白驹过隙,转眼,时间彷佛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已过而立之年的我们,不免心生喟叹。我们知道,对于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亦或是调皮玩耍的孩童,这样的感叹似乎就不是如此的浓重。孩子尚不知岁月是如此的匆匆,还盼望着过年,盼望着快点长大;老人,已经洞悉了生命的真谛,面对岁月的匆匆已经释然,倒是又像个孩子一样,再次享受着儿孙满堂的乐趣。
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对时间的思考。
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写到:
城里的时间比乡下的时间过的快。在遥远的记忆中,乡下时间被老土墙档着,那是一寸一寸的挪。城里的时间就不一样了。太阳像挂在陀螺上,一转就是一天,一转就是一个月……
小时候的冬天,窗外大雪纷飞,屋内的小火炉烧的通红,于是躺在火炕上,看一本书,就是莫大的幸福。看书累了,便看太阳透过窗户映在墙上,逐渐的移动,于是就这样漫不经心的看着。
屋内的火炉中燃烧的煤块,时而发出啪啪的声响,除此以外就是静静的时光。母亲做饭时,不时传来锅碗瓢盆的声音,母亲以为我在看书,也就没有叫我去灶里填柴禾。
过了很漫长的时间,发现映在墙上太阳的影子逐渐消失了。这时,从灶上传来饭菜的香味。小时候冬天的时光就是在炉火的劈啪声、母亲的做饭声中悄然的度过。
到了夏季,在山上和大人们劳作,春种、夏耘、秋收、冬藏,都参与其中。在秋天,是农人最忙的时节,于是到山上帮着收割麦子,有时忙到很晚。再加上干了一天活,体力总是跟不上的,便躺在码起来的高高的麦堆旁,看着夕阳一点一点的向远处的山下落去,田间不时的传来几声青秋蝉的鸣叫。还有,早回家的农人吆喝声:“收工喽,回家喽”。
虽疲惫的声音里,透着回家的喜悦,从远处传来,仿佛在耳畔。稍远处,就是父母正在割麦的身影和镰刀划过麦秆的刷刷声。于是低头看着在深秋已经不是很活跃的蚂蚱在草颗上匍匐前进,抬头望着天边的红通通的太阳,就快要落到山下了。远处,在高高的麦田中,依稀还能看到没有回家的人割麦的身影。
那时总会是这样看着太阳的东升西落,身处四季中感受春夏秋冬的更替轮转。但是居住在城市里,便只能通过空间上的哪个每天都在旋转的表盘,来感知时间。
那时钟的滴滴答答的声音,没有了童年时对于太阳快点下山的期盼。我从来都不敢、也没有时间再去盯着表盘,等待时间流失一上午或是一下午,就像童年时等待太阳早点下山一样,反倒是时钟的滴答声让人有一种匆然而逝的恐惧感。
也许这时间就是一条直线,对于个人来说便是一条射线,我们知道自己的起点,顺着时间的方向前进着,但我们不会随着这条时间的射线无穷无尽,我们终究会停留在这条射线的某个点上,于是为了让我们能敬畏生命、珍惜时间,便在每一年的时候,留下这样一个特殊的点(过年),驻足凝望,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正如那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时光流逝,我们的人生四季却是不可逆的。正像那首歌一样:“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四季是在不停的轮转,我们的人生四季是只有一次。也正因此,我们会在每个人生阶段,更好的履行每个阶段的义务,珍惜每个阶段的时光。
凡事不必苛求完美,去掉那些己所不能的、暂时不能的,把一切看淡一点,也许会更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所在。
曾经看过一个小品,里面台词是这样的:“人生就像一趟前行的列车,早下车、晚下车,早早晚晚都得下车”。如果以出世的心态做着入世的事,人世间的琐碎也许就不那么淡然无味。
如果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名利这样的身外之物,也就免去了很多挣扎、求索之苦。即使身处平淡的境地,也能逐渐的感受生命的本真。
于是又想起了一位文友说的话,文字能够打败时间。我深以为然,也正这样乐观的想着。其实若干年后,就连文字都不复存在,亦或是连人类的足迹都没有,还是混沌如初。我们的人类是多么渺小,何以能击败时间呢,不免悲从心中来。这时才感受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大抵也只有文字、摄影这些东西能勉强的对抗一下时间,至于说到打败时间,我也是这样乐观的期盼着。
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的这种幸福感,也许就是无牵无挂、无忧无愁,正像现在说的放空的状态。正像一个杯子,只有里面是空的,才能装进去水。而如果我们的内心被名利以及琐碎之事所填满,是难以装进幸福感的。就像每年的夏季,我们都会回农村去玩几天,农村缓慢的生活节奏、清淡而天然的饮食、满眼的绿色和生机、淡然而舒适的心情、夜晚湛蓝天幕下的繁星,让人久久的回味。
在农村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静,万籁俱静。只有偶尔的狗叫声,彰显出乡村的夜更是寂静。身处在城市中我们,最难得的也许就是身心的清静和耳目的清静。每当在农村住几天后,一进入到城市,远处望去高楼林立,轻度的雾霾,一种压迫之感、快速之感油然而生。但是,我们依然会穿梭在喧嚣的大街和雾霾之中,为生计而劳作。难道不这样还能怎么着呢。
时间在有的人看开是如此之快,但是在孩子看来又是如此之慢。时间是一直向前,不紧不慢。至于快和慢亦或是我们的感受罢了。于是便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度日如年”的慢,也有了“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的快。
而立之年的我们已然感到时间的流逝之快,来不及感叹,来不及唏嘘,一年又一年,年终归会来到眼前。记得小时候,总是与时间赛跑,盼望着过年。过年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有热气腾腾的杀猪菜,有美味的小笨鸡炖蘑菇,有母亲蒸的肉包子,有孩子们的玩耍嬉戏,有大人给的压岁钱,有美丽的冰灯、有绚丽的烟火等等。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一进入腊月,就掰着指头算着日子:“二十三,糖瓜蘸;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 ”。
居住在城市里,就怀念乡村的生活,觉得乡村浓浓的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也就是许多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是向往着童年的乐趣,那种快乐是单纯的、清澈的,一如孩童的眸子一样。
就连那首《常回家看看》,我们已经听了十几年,但是每逢过年,电视里再响起这首歌的时候,我们依然是热泪盈眶,也总是为节日的氛围所包围着。于是就更加的理解,那些奔波辗转,不远千里、万里也要回家过年的人们。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数以千万、上亿的人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纵使公路、铁路运输部门,使出浑身解数。
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些排队买不上票的人们,还在苦苦的等待;我们依然看到那些为了回家,冒着风雪的摩托车队伍在路上前行;我们依然看到在火车上,拥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人们充满回家的渴望和期待的脸。纵使是千难万难,依然阻挡不住人们的归心似箭;纵使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住归家之人对于团圆的期盼。
因为,家里有他们年迈的父母,亦或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一年中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
看到了一组春节回家过年的照片,有在人群中高举孩子前行的父亲,有排队买票在拥挤人群中睡着的学生,有在火车即将开动送别的恋人的泪水;有在车窗上写上保重的即将与儿子告别的父母。
看着、看着,我们便潸然泪下。
看到这些,我们还能说年味淡了吗,人们为了和家人的团聚,为了共同度过这个美好而特殊的日子,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与年赛跑。
俗语说,过了小年都是年。年味逐渐浓烈,于是想起小年时写的诗:
大雪漫漫团圆时,
红梅花下发新枝。
亲朋齐坐娱宾酒,
唱罢旧歌作新诗。
春节将至,放慢脚步,让我们感受岁月的美好和团聚的温暖。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