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除了学校的老师、专业领域人士外,恐怕鲜有人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大部分人更多地停留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概念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卡尔威特的儿子原本智力有些低下,但是卡尔威特并不相信命运,他从小开始给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最终帮助孩子成为“天才人物”,8、9岁就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等知识,尤其擅长数学。年仅9岁的小卡尔,就获得了莱比锡大学的入学证明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一书,14岁获得博士学位,23岁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专家。
卡尔威特将自己孩子的教育经验整理成书《卡尔威特教育》,并于1818年公开发表。但,当时的主流观点是“天赋比教育更重要”,他的观点直到20世纪才被认同。
卡尔威特对儿子的教育,更有力的证明了后天素质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那么素质教育具体是指什么呢?
“素质”的概念
素质,原本是生理学范畴的名词,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是人们获取知识、提升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气质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赋予了“素质”更为深广的意义,指人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相对稳定并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人们的普遍共识认为,素质至少包含了以下四种:
1、思想品德素质:指人们对于世界、环境、和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这是人的灵魂和方向所在,是做人的根本。
2、文化素质: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
3、业务素质:指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包括了知识技能结构,也包括了工作能力。
4、身心素质:它是前三者的物质及精神基础,是人适应自然和社会、承受自然和社会压力的反应。如果缺失身心素质,那么一切都是空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素质又分为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内在素质更多指对人、事、物的看法,统称为“心态”。而外在素质指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和所取得的成就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比较容易看见外在的行为和成就,但却很难意识到内在的素质。2016年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网络新闻,说年仅18岁的史学天才林嘉文留下“我看不见未来的希望”这几个字的遗书,选择了离开人世。小小年纪的他,已经出版了两本堪称巨作的史学著作,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也已经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人们,甚至包括身边的人只看到了他外在的行为、成就,却忽视了他的内心世界,导致他压力重重,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所以,今天再谈素质教育,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素质教育”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它不同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育,但是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完备,又是成为具备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而往往这些又难以看得见、摸得着,就很容易被忽略。
回观70后的学生时代,那时的课堂,语数英很重要,但劳动、手工、体育这样的课程也同样重要。我们的记忆里,有第二课堂的手工编织、下地劳动、上锅烙饼,也有每年两次的绕山长跑比赛等等。
今年,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已经明确地把家务劳动列入了中小学教育体系之中。这也说明了学会生存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时候开始“素质教育 ”更合适?
中国古语“三岁看老”并非空穴来风。素质原本就是生心理学概念,胎儿与婴幼儿时期,则是大脑发育最快、吸收信息最为敏捷的时期。到三岁左右,人体大脑70~80%的脑细胞已经形成缠结,此前的环境、人文刺激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中的不良刺激对婴儿心理发育、个性形成的伤害往往不易觉察,但可能种下祸根。
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基本的认知,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孩子在此阶段的“弱小”性,给与帮助、保护,却忽视了对于孩子自主潜能发展的关注,甚至会无形中破坏孩子的自主发展。
举个例子,幼儿在2~3岁期间,看到大人扫地,他也会拿起扫把扫地,这时候其实是孩子大臂肌肉力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大人会觉得孩子太小、扫不干净甚至搞得尘土漫天而拒绝孩子学扫地。
学习吃饭,本也是孩子自主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家长肯放手,孩子在一岁前后一定是能够学会自己吃饭的(排除疾病因素等)。我们的老人家却担心孩子吃不饱、撒得满地而采取喂饭的行动措施,阻碍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所以,专家指出,“素质教育”从胎儿期、婴儿期就应该开始了。抓住这段时间进行基础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将会对孩子未来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错过了最佳黄金时期,并不代表孩子无法发展良好的素质,6~12岁是另外一个关键时期,12~18岁依然有机会寻求改变。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太晚。
家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孩子发展最关键的前3年,是在家庭;孩子发展依然关键的又三年(3~6岁)依然是以家庭生活为主的。所以“素质教育”的重任本应该由家庭成员担当。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呢?
1、通过学习了解胎儿、婴幼儿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和主要任务。只有了解孩子的发展特性和规律,才能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学习优秀的教育方法。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自己,寓教于乐,更有利于孩子的全方位发育成长。
3、给与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现在的孩子特别辛苦,平日课业繁重,周末还被兴趣班和补习班霸占,鲜有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而真正的教育却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如果家长能够看到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尝试调整方向和策略,给孩子多一些体验生活的机会,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4、保持积极而温和的心态。婴幼儿的各项能力还比较弱小,基本上很难匹配家长的节奏,这时候,更需要家长放缓脚步,来帮助宝宝逐步成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基本的素质能力。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素质。那么,请您用爱心温暖、用信心鼓励、用细心发现、用耐心培养、用恒心坚持来帮助孩子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