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白中秋情,岁月共团圆》
文/贾文志(南阳)
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白露凝珠,映草木皆秋韵,似玉露琼浆洒落人间,润大地苍茫,展岁月静美,如诗如画绘秋景,恰似梦幻仙境落凡尘。中秋满月,照人间尽团圆,如银盘明珠高悬天际,洒清辉万里,绘家国和谐,如梦如幻颂佳节,仿若璀璨星河耀尘世。
白露,如诗如画的节气,悄然拉开了秋的帷幕。它似一位轻盈的仙子,舞动着晶莹的裙摆,降临在大地之上。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
白露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据《周礼》记载,白露是“露降而白”。意思是说,到了白露,夜间的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这一解释,不仅赋予了白露独特的色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这古老的诗句,仿佛是时光的呢喃,诉说着季节的更替。在岁月的轮回中,白露带着清凉与诗意,为我们送来秋的问候。白露,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与美感。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秋的使者。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阐释,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节气的内涵。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鸿鴈来。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玄鸟归。玄鸟,燕也。此时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鸟,故曰归。羣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羣者,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
白露时节,秋月在无垠的夜空中静静照耀,气温下降逐渐加速,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说。当天气渐转凉,夜风携着寒意,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如同璀璨的珍珠,附着在花草树木之上。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的这句诗,为白露时节增添了一份萧索之美。白云在秋风中飘荡,草木枯黄,大雁南飞,这一切都预示着秋天的到来。白露,就像是秋天的前奏,为大地奏响了一曲宁静而深沉的乐章。那丝丝凉意,如同悠扬的旋律,在空气中回荡,唤醒了人们对秋的憧憬。
二、
白露三候,自然之舞。鸿雁归来,传秋意浓浓,似远方的使者,带来思念的讯息,让大地聆听归乡的旋律,展生命之坚韧,如勇敢的开拓者引领希望。
玄鸟归去,留思念长长,如离别的歌者,吟唱岁月的沧桑,使天空弥漫离别的忧伤,显时光之匆匆,似深情的守望者诉说眷恋。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这三候,如同大自然的一场精彩舞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诗意与生机。鸿雁的归来,预示着秋天的深入。它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在天空中翱翔,仿佛是一支支凯旋的队伍,带来了远方的消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在这白露时节,鸿雁的身影与秋日的美景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它们的归来,不仅带来了秋的气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的这句诗,描绘了秋风中雁群飞过的景象。鸿雁,作为远方的使者,它们的归来,让人们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们在天空中翱翔的身影,仿佛是在告诉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坚定的飞翔,如同无畏的勇士,向着目标奋勇前行。
玄鸟的归去,则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它们在天空中盘旋,似乎在与这片土地作最后的告别。“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玄鸟的离去,如同花儿的凋零,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然而,正是这种离去,让我们更加珍惜曾经的拥有,更加期待未来的重逢。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的这句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玄鸟的归去,标志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到来。在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刻,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迎接新的挑战,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那渐渐远去的身影,如同流逝的岁月,虽无法挽留,却留下了深深的回忆。
群鸟养羞,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鸟儿们忙碌地储备着食物,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它们的勤劳与智慧,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群鸟养羞的景象,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在为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的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鸟儿们的忙碌景象。而在白露时节,群鸟养羞,同样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启示。那忙碌的身影,如同勤劳的工匠,为生活精心打造着未来。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白露时节的自然美景。“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鬓毛。养羞因野鸟,为客讶蓬蒿。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这首诗中,既有对白露时节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农人辛勤劳作的颂扬。诗人通过对露、草、叶、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白露时节的清寒景致。同时,诗人对农人的赞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伟大与光荣。在这首诗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惊看两鬓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哀愁之中,而是在诗的结尾发出了“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的劝勉。这句诗告诉我们,时光虽然短暂,但我们不能虚度光阴,而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这句诗,与元稹的劝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白露时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为自己的人生书写辉煌的篇章。那匆匆流逝的时光,如同奔腾的江水,一去不复返,唯有努力拼搏,才能留下精彩的足迹。
三、
白露习俗,文化传承。祭禹王,承千古之德,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传华夏文明,展民族风采,颂英雄之功绩,似璀璨之星辉耀历史长河。
品秋茶,享一时之闲,似清泉滋润疲惫之心,悟人生真谛,品生活之美,感自然之恩赐,如温柔之春风抚慰心灵大地。
白露时节,民间习俗纷呈。有祭禹王、喝白露茶、酿米酒、吃龙眼、斗蟋蟀等传统。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祭禹王,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直激励着后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禹的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行之路。在祭禹王的仪式中,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杜甫的这首《禹庙》,描绘了禹庙的荒凉景象,但也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之情。大禹治水的功绩,历经千年而不衰,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那古老的庙宇,如同历史的见证,诉说着英雄的传奇。
喝白露茶,则是一种享受。白露茶经过夏季的酷热,秋季的凉爽,滋味独特,清香甘醇。在忙碌的生活中,泡一杯白露茶,品味着茶香,感受着秋的宁静与美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这白露时节,与友人共饮一杯白露茶,畅谈人生,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白露茶,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在白露时节采摘,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蕴含着秋的韵味。品尝白露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它的苦涩与甘甜,就如同人生的起起落落。在品味白露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学会在逆境中坚守,在顺境中珍惜。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这句诗表达了对茶的喜爱之情。白露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秋天的宁静与深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那一杯清香的茶,如同心灵的慰藉,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宁静。
酿米酒、吃龙眼、斗蟋蟀等习俗,也都各具特色,充满了生活的情趣。酿米酒,是一种传统的酿造工艺。米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陶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喝上一杯温热的米酒,既能驱寒保暖,又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吃龙眼,寓意着团圆和幸福。龙眼的甜美,让人回味无穷。斗蟋蟀,则是一种古老的娱乐活动。蟋蟀的鸣叫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的这句诗,描绘了美酒的香气和色泽。米酒,虽然不如兰陵美酒那样香醇,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在白露时节,酿米酒、喝米酒,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一种生活的享受。那醇香的米酒,如同生活的甜蜜,让人陶醉其中。
“龙眼初如绿豆肥,荔枝已似佛螺儿。”杨万里的这句诗,描绘了龙眼的形状和大小。龙眼,作为一种水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寓意着团圆和幸福。在中秋佳节,吃龙眼,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圆润的龙眼,如同幸福的象征,让人心中充满温暖。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杜甫的这首《促织》,描绘了蟋蟀的鸣叫声和生活习性。斗蟋蟀,作为一种古老的娱乐活动,虽然现在已经不那么常见了,但它却承载着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生活的热爱。那清脆的鸣叫声,如同童年的旋律,让人回忆起美好的时光。
这些白露习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它们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习俗,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那古老的习俗,如同珍贵的遗产,需要我们用心呵护。
四、
露白中秋,团圆之愿。白露似霜,凉透游子心,如清冷的月光洒在异乡的土地上,勾起思念的涟漪,显离乡之哀愁,若忧伤的旋律萦绕耳畔。
中秋如月,照亮故乡情,似温暖的阳光照在游子的心田里,燃起团圆的渴望,展归家之期盼,如欢快的乐章奏响心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代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唱,细腻地勾勒出了白露时节的清寒景致,更倾注了诗人对故土与亲人的深切眷恋与无尽思念。白露与中秋,两个充满诗意的节气和节日,紧密相连。白露的清凉,为中秋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深沉;中秋的团圆,为白露带来了一份温暖与喜悦。
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国人团圆的美好愿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心中都充满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那一轮明月,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故乡紧紧相连。它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我们心中的那份牵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中秋之夜,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明月的温暖和团圆的喜悦。
白露时节,秋意渐浓,大自然的色彩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树叶渐渐变黄,飘落下来,仿佛是大自然的一封封情书,诉说着对大地的眷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叶的飘落,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它们将化作春泥,滋养着大地,为来年的春天带来新的希望。在这白露与中秋交织的季节里,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和岁月的流转。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这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与凄美。白露似霜,冷露无声,桂花飘香,明月高悬,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宁静与深沉。在这个夜晚,人们仰望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那清冷的月色,如同思念的泪水,流淌在人们的心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把酒问月,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然而,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更加珍惜与亲人的团聚。那高悬的明月,如同智慧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这句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祝福。在白露与中秋之际,让我们祈愿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跨越千山万水,心手相连,共赏那轮照亮心灵的明月。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那美好的祝福,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每一个角落。
五、
白露润秋,绘岁月画卷,如灵动的笔触勾勒出自然的美丽,展生命的多彩,悟时光之珍贵,似绚丽的色彩装点人生旅途。
中秋映月,书团圆诗篇,似璀璨的明珠照亮人间的温暖,颂家国的和谐,感亲情之深厚,如悠扬的旋律奏响幸福乐章。
白露,是秋的使者,它用晶莹的露珠,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秋装。中秋,是团圆的象征,它用那轮明月,照亮了人们心中的思念。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感受白露的清凉,品味中秋的团圆。让我们珍惜时光,努力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心怀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时光的流逝是无情的。在白露与中秋的交织中,我们更应珍惜每一个瞬间,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白露的露珠,如同生命中的点滴美好,虽然渺小,却足以温暖我们的心灵。中秋的明月,如同我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白露与中秋,让我们停下脚步,仰望天空,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我们用诗歌来赞美生活,用远方来激励自己。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放飞心灵,追逐梦想。那美好的梦想,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的这句词,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在白露与中秋之际,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瞬间,珍惜那些曾经的感动。让我们在这岁月的长河中,保持一颗初心,不断前行。那最初的感动,如同珍贵的宝藏,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露白中秋情,岁月共团圆。”在这个特殊的时节里,让我们一起感受白露的清凉,品味中秋的团圆。让我们珍惜时光,努力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美好。让我们心怀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让我们在这岁月的画卷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团圆诗篇,让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六、
我们不禁思考,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停下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是否还能珍惜身边的人,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白露与中秋,这两个充满诗意的节气和节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回归自然,回归本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去传递人间的温暖。让我们在这岁月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让我们在这白露与中秋交织的季节里,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情,珍惜那份深深的亲情。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世界。让我们在这岁月的流转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在这白露与中秋的诗意中,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传奇。那美好的未来,如同绚丽的画卷,等待我们去描绘。
作者简介:
贾文志,八零后单身大叔在杭州,河南南阳人。笔名:喜上心头,贾智文。爱好文字,感悟人生。记录生活,自娱自乐。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乡村作家,终身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高研班学员,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河南省,湖北省,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海南省诗词学会,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黄冈市诗词学会,东莞清溪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攸县诗词楹联协会梅林诗社,东篱诗社,浙江省之江诗社社员。习作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为创作基础。拙文散见于《中国诗歌网》《河南诗人网》《青年作家网》《华南风骨诗刊》《南粤诗刊》《六度诗刊》《年代诗刊》《老干部之家》《诗词月刊》《中国乡村》《荆楚对联》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