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前有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忧思,后有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悲叹,到了宋代词人里,言及青海最多者陆游更有“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的家国愁然,直到2006年国家地理出版的《青海专刊》上还有“对边疆,她像内地;对内地,她像边疆”的扉页陈述,若再谈及当代许多伤痕文学里关于青海的特殊记忆,更有天悠地旷,人迹罕至,杀伐征战,囚人流放的大悲大豪的情绪追忆,印象深刻的当属严歌苓《陆犯焉识》里关于主人公陆焉识数十年的人生叵测之描述,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加之青海特殊的地理条件,致使青海于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尺度中,给人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别样遐想,而这些并不是青海的全部。
地理决定历史,而历史源于文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河流,青海有孕育文明的三条河流,更有孕育河流的无数雪山林沼,这是她于华夏文明的最大意义;她有峻之高寒,苍之干旱,柔之季风的三大自然区域的汇集,从科学的角度说,她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地理区域的浓缩,苍凉大漠,茫茫戈壁,莽莽草原,巍巍森林汇集在这里,成就出青海的别样,无论来过或没来过的所有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别样的青海,别样的净域圣地。
我很荣幸,因为我人生中的最多年华,生活在这里,我更欣慰,因为我在这里教授关于地理的点滴。
时间空间天地人是我思想的五个维度,关于生命的洞察,关于万物的思考,我都会从这几个方面融会贯通,所以我更明白地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无论是狭义的气候地貌,风土人情,还是广义的生命坐标,人生意义。浅层次的地理是脚步丈量过的疆域,双手触摸过的万物,目力所及的风光,身体感知的温度,而高级别的寰宇地理更有关于宇宙万物全部思想的高度,认知的程度,以及探索的尺度,这关乎的不仅仅的一个人在现实空间里的方位坐标,更深的便是关于生命的全部意义了。
以张洁,吴炳芬,谢兆海,凌继祖,唐兴玥,李玲,王晓英,邓彩霞,李建宏,李发月,陈玉德,马瑞霞等一线老师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编写了《青山绿水新青海----身边的地理》一书,着实让我敬佩,更是给青海学子提供了架构完整,内容翔实的文化大餐,是让孩子们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并记住它,不论今后身处何方都不能忘了家乡,这是编写此书最简单的理由,正因为这是我们这群可爱的同仁们奉献的原因。 诚惶诚恐应邀撰文谨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