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米露
这天,沉闷的空气被6岁的儿子班主任任老师的微信打破了,微信主题为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个主题让我瞬间顿感凉风袭来,但同时也颇受宠若惊,怕有负老师厚望,因为孩子虽爱阅读,但近期却恋上了漫画书,对文字性读本的热爱程度略减。
后经过一些育儿途径了解到,孩子的文字掌握数量有限时,孩子阅读有些吃力,远不如漫画书来的直观并富想象力,所以先前阶段先予以理解他,并抓住这个契机,买一些有代表性的漫画书来填充这个阶段成长的需要,文字读物同步慢慢跟上。
我认为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语文教人技能化知识、做人的道理,锻造理解力,修炼情操、体会到诗情画意,语文让人的心态源远流长,语文也能练就一个人的情商,语文给我们重要性太多太多,且伴终生。
学好语文,首先要爱上阅读,让思想“读”占鳌头。我的孩子现在还在朝这个意境在努力着。
针对引导孩子阅读这个主题,个人拙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让自己成为爱阅读的人,氛围和熏陶才是渐入佳境的基础;
其次是在合理的阶段,洞察孩子的兴趣点,购买合适的书籍,不限种类,可以是漫画或是动画片内容,让孩子在书籍中能找到比电视上更让人浮想联翩的意境,体会到这种乐趣了,才能不断向前;
再次是有指定的时间,用仪式去强化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个良性习惯经过多个21天周期的反复演练;
最后是与孩子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悲喜,并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孩子对书籍充满向往,由他控变成自发。
还记得,孩子在5岁下半年时讲过一句话,让我感动良久,并伴随他的成长一直感动下去:妈妈以后老了,我就给妈妈买最舒服的摇椅、做最大的书墙,妈妈一定很开心;妈妈,我是不是很棒……。虽稚趣,但那么打动我,因为这是我曾经喃喃自语的梦想。孩子问我为何读书会开心,我说书像大海像蓝天,我想去哪都可以……。无论孩子能不能听懂,他看到的现象是家里经常有新书到,他忙着帮新书拆包装,也顺便翻翻里面有什么,没图画的就放一边,有图画的就应该是他的书了。这是氛围的营造。就像犹太人,每一个孩子出身时,在圣经上去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舔,让其品尝书香。行动大于心动,讲再多,不如做一件。
考虑到孩子住校,我没有限制孩子一定要周末读多少课外书,希望其更好的放松,因为在学校已学习了五天,休假日适当的放松是为了下一周更好的开始。同时我也克制自己要缓下来,因为本身学习是为了追求更丰富的自我。每周我会故意在床头或是沙发上放上他可能会感兴趣的书籍,他会能随手翻得到,他一翻开,相信书中会有另一翻景象。
他沉浸在书籍内页的精彩,我却着迷他沉浸书页的状态,犹如一幅画。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群在急躁中表现的心态显得无所遁形,所有一切都喜欢短平快,读书也是。白岩松讲的很对,中国人不知为什么这么这么急。此刻,我立刻联想到我自己,曾经也是大军中的一员,但随着周围各种书籍和公益的净化,让我慢慢在这个不良现象中边缘化。
一切感谢阅读,我们从三岁小儿长成参天栋梁,知识的填充让我们羽翼丰满也不偏离大方向。所以短平快的分数是源于阅读。殊不知阅读是分数的载体,殊不知现在慢下来磨刀是为了以后更多的收获,殊不知阅读才能让孩子成长,并长成他原本应有的样子。
虽说没有限制孩子每周末要读多少课外书,但会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个时刻,全家都在看书,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仪式很重要,生活需要仪式,成长需要仪式,读书也需要仪式。会明确讲,我们读书的时间到了,在这一小段时间,大家静静的阅,或是与孩子一起朗读。时间不必太久,孩子有压力的阅读,为追求数量的阅读会适得其反。
慢下来,我们都慢下来,孩子就能在时间缓慢中,体会到美。阅读是终生的,就是马拉松,就算是美味佳品,吃多了吃急了,就体会不到他应有的味道,而就变成吃东西事件本身了。
千万不要用读书作为惩罚的方式,会让读书成为孩子永远的痛。
积小流成江海、积跬步至千里,总有一天,他会发现,各个种类的文字和漫画,对自己的成长的意义。
4-6岁是认字阅读的敏感期,4岁的孩子求知欲非常强烈,没有大人的边框,尹建莉的书籍已做很好的诠释。6-12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周期,第一次周期我只抓住了一半,第二个周期将会持续引导下去。
阅读是孩子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是孩子成型的关键期,不爱阅读的孩子将如何忍受这漫长岁月。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的精神发育,让孩子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阅读是让孩子学会鉴赏和自我陶醉,心态更平稳的过渡。
我总认为,阅读是一个社会的事、一个民族的事、一个学校的事、一个家庭的事,更是大家一起应该去做的事,而不仅仅只是孩子的事:
1、自我修炼,成就孩子。从拼孩子到拼爹的时代,这是顺应潮流。当然,拼财富的时代一直都在,但现已不是主旋律。当下时代,真正拼的是是父母的个人修养和文化视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自我修炼显得尤为重要。买满一面书墙的费用应该只需2件貂皮大衣的费用而己,但书籍所带来温暖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同时,你也成了榜样。
2、 理解人性,牵引惰性。每个孩子的天性都爱玩,在他没有体会到乐趣之前,没有哪个孩子会去主动想去学习和读书的。我给孩子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学习本领就如往你的身上镶上盔甲,或是沉重或是嵌入时有扎肤之痛,但当外界有异物来攻击你时,你就有了防御的武器了,因为这些知识武装了你。但是凡是讲方法,先与孩子共同定规矩,有他参与的规矩,他会更自觉的去执行。而后在执行阅读规矩时,先不去强制要求他去读哪一本,先给他做选择题:问他想读或想看哪本书,不是问他要不要读书。孩子自己选择的书,一般来讲,他自己是感兴趣的,能短时间会自发去吃掉它。孩子挑好书本之后,考验大人的时刻到了,此时家长要在与孩子共同阅读中,迅速找到章节中的乐趣,并加以放大,让孩子记下这本书核心环节。
3、 感知乐趣,主动探索。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途径是让他体会到乐趣。若以前没有过30小时以上亲子阅读的周期的,不建议给孩子定制钢性的阅读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多少量化的数字,因为这样做,出发点与结果往往成反比。先由父母从择书起步,找到合适自己孩子阶段的各类书籍,先从上面已制定的每周末固定的阅读时间(一般从半小起开始为周期),从孩子用手指尖指着逐个字开始做起,故事读本以拼音为主,以家长作为主要朗读人,孩子为辅,家长的读句要跟上孩子的手指。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早期读本可以漫画加文字拼音版经典读物;过渡了前总量的30小时后,过渡到图画的页面稍少的书籍类,稍加有情节性的;到快要勾起孩子兴趣时,可以表示今天到此为止,明天再继续,这种悬念给孩子留下的是慢慢自发兴趣的萌芽;相信孩子会带着更多的疑问会自主的来找这本书自己慢慢翻下去。
4、 兴趣的破冰阅读。但所有的方法都不是包治百病。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可先就以讲故事的方式,情节以贴进孩子的兴趣或生活类的,不一定是经典。给孩子读套本或二到三本稍厚一些的书,内容以《窗边的小豆豆》或《不一样的卡梅拉》《神奇校车》这种类型为例,可以没有拼音,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比如:他喜欢的动画片或是玩具类),按他的兴趣爱好点来购书,作为兴趣的破冰阅读器,故事情节相对孩子的兴趣点来讲能产生共鸣的书籍,让孩子体会到故事情节的抑扬顿挫,但当他已进入到故事情节时,可试探性问,好听吗。若孩子表现一般,由继续往下讲,直到讲到孩子非常感兴趣的片断时,再试探性的问一次,若已达到孩子表现非常强烈时,今天的破冰算是成功,精彩继续下集。
5、 检验和复述。每讲完一篇故事后,都要检验孩子有没有带心在听。可以问:宝宝,刚才这一篇讲的什么呀,妈妈觉得讲的好多呀,哪个才是重点(此时妈妈要适当示弱,让孩子迅速放大自己的心智,做一回老师)。他复述的好不好不重要,只要讲出大概即可,复述过程中不去打断他。我孩子有去年寒假的表现是让我最为欣慰的亲子读书时光。有若干个小朋友一起,都喜欢听我讲故事,每讲完一篇故事后,大家举手来复述,他每次都能非常迅速的复述出来里面讲了什么,连具体的时间在几点、具体的位置以及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比如他伤心的哭了)等都能够复述出来,去年寒假他第一次与我讲到:妈妈,读书真好。他讲完这句话后,我就翻出了狄金森的《神奇的书》这篇儿童诗,我跟他共同大声读了三遍,读完后,他连续发出了多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收获颇丰。
6、 氛围的营造。在所有孩子喜欢坐下或玩的地方,无论是书桌还是孩子的床头柜,或是沙发都可以,让尽可能多插图的书籍放在让孩子容易发现的地方。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拿起这些书,不必强求,到了阅读时间,父母主动拿起自己书籍阅读,可以征求他的意见,是希望爸爸或妈妈跟他一起去看一本书,还是他自己去挑一本书来看,按他的回答行事。不强求。
7、 语速的把控。与孩子共同亲子阅读时,语速必须跟得上孩子的节奏,因为若语速过快,他的眼睛和家长的嘴巴中的语句是对不上号的,慢慢的,孩子会无所适从,就会人云亦云了。但当前30个小时的兴趣培养阶段,讲故事为基调时,孩子是可以不看书本的,此时的语速相对要较渐渐加快一些,因为语速太慢,激发不了孩子的热情;起步前10分钟时,均速,慢慢往后就语速稍快,孩子稍一不专注,这句话就讲过去了,他无法前后产生逻辑,所以他一定会认真的听,这也是培养专注力的一个方面,但前提是这本书是否真的足够精彩,这就要检验家长的文化修养了,是否能购到真正的好书。
8、 莫给孩子加边框。给孩子聊天或讲故事的过程中,建议按书上的成语读,不要改成自己认为可以理解的白话文来讲,在孩子的世界里,他第一次听到的陌生成语不需要解释,他就能领会到意境,孩子的爆发力和想象力在不受边框束缚时,会更纯粹。如果一个现代的孩子放在古代,时间久了也会子乎者也,一个道理。在给孩子读诗时,也不用马上解释清楚,量变会产生质变。在学校的学诗时,老师会解释,是因为理解和应试需要,但当在拓宽阅读量和陶冶情操时,先不考虑理解,如果一谓的先理解再背诵,就会成了孩子的负担。读诗要像唱歌一样,先有韵律,背过来即可。而古诗带给孩子的长远受益远远超出一般故事读本,意义深远。从五言到七言,再到长诗。
9、在每个季度或是每二个月左右,拿出至少一小时的时间,家长与孩子进行一场头脑风暴,当然,内容是围绕我们过去听到的小故事或是孩子自己从漫画中的情节。此项因各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而议,不是成长所必须,是辅助。
我的孩子现在129班,我是幸运的,碰到了超出我期望的育人者们,让孩子在这个富有安全感的心里环境下成长。古人云:孩子的成长,三分靠学校,七分靠家庭,但现在的实况让我感觉这个比例恰恰相反,除了感恩还是感恩,老师们承载了太多。
真心希望,通过亲子阅读,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在阅读感恩书籍中,一直享受着被爱的幸福感慢慢长大。
致吾儿小Xi-爱你的M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