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日本“战后编剧第一人”,桥本忍在创作本书的时候恪尽职守,他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名倡导“合作剧本”的编剧位置上。作为编剧,在上述的三个阶段里,桥本忍对黑泽明的评价依次是:“编剧先行”时期的黑泽明,“一枪定稿”时期的黑泽明,“艺术家”时期的黑泽明。他认为,是“合作剧本”造就黑泽明电影,让他让成为“世界的黑泽明”,“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一
有天看窦文涛主持的电视节目《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是电影导演何平,谈论的话题是电影界的片酬。那期节目中,何先生说过一句印象蛮深刻的话:现在中国的电影界导演谁都知道缺乏好剧本,但谁都没办法改变,为什么?因为写剧本是下地狱的活儿。
一针见血。中国电影圈里没有人愿意下地狱。大家都愿意挤饭局,走红地毯,办庆功宴,但是没有人愿意好好写剧本。
所谓剧本,即一剧之本。既是本子,又是根本。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伟大的导演都离不开伟大的剧作家。黑泽明因为拥有桥本忍和小国英雄才成就了黑泽明电影。桥本忍是电影《罗生门》《生之欲》《七武士》的合作编剧之一。从这三部剧之于黑泽明的重要性就可以看出桥本忍的价值。如果说黑泽明是日本电影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导演,那么,桥本忍就是日本电影在世界上最有名的编剧。
28岁的桥本忍被伊丹万作领入行。从此一生,他都当自己是伊丹万作的弟子。他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都归功于当年与伊丹万作的认识。如果没有伊丹万作,他说不定还只是一名患过肺结核写过剧本却因无人问津而默默无闻的职场白领。终其一生,他始终记得为师的训诫:有好的剧本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但没有好的剧本就一定不能拍出好的电影。
二
桥本忍的起点让每一个电影编剧梦寐以求。新东宝,黑泽明,《罗生门》,威尼斯电影节大奖,桥本忍简直是一飞冲天。32岁的桥本忍碰上38岁的黑泽明,彼时,黑泽明已经在日本电影闯出名堂。两人在《罗生门》中擦出火花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桥本忍初出茅庐,三天“急就章”的《雌雄》被黑泽明看中,但桥本忍在这次编剧的职能当中,更多负责“点火”工作,第一次点火是找到“原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第二次点火是急中生智将《罗生门》与《竹林中》融为一体。对看过影片并被影片打动的观众来说,《罗生门》已经是艺术殿堂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但对创作人来说,即使时隔半个世纪,创作的细节仍然是记忆犹新。
桥本忍在回忆《罗生门》的过程中说:黑泽明是能够捕捉住瞬间灵感闪现的人。而且,他在初次与黑泽明的合作中吸取了强大的能量:如何将剧本创作“设计书”化。这是他从伊丹万作的门生迈出的坚实一步。
与桥本忍合作《罗生门》之后,黑泽明就将他纳入自己的核心创作班子之中。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黑泽明看人之准及用人之妙。
《生之欲》是桥本忍与黑泽明合作的第二炮。这次合作还有一位第三者:小国英雄。这次合作让桥本忍上了一层楼。《生之欲》与《罗生门》不同的地方是,主题是黑泽明给出来的:还剩下七十五天生命的男子。在黑泽明的牵线下,桥本忍见识了当时最大牌的编剧小国英雄的智慧。按照桥本忍后来的说话,小国英雄其实就是《生之欲》剧本的灯塔和掌舵手。从桥本忍的回忆来看,能够将不同风格的两位或多位编剧撮合到一起工作,是黑泽明的显著能耐。
《生之欲》剧本创作让桥本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圆规”和“直尺”,也让他对编剧的合作模式更增进一层认识。《生之欲》之后,他已经从伊丹万作的门生中走了出来,在黑泽组真正接近了电影。
三
桥本忍回忆当年《七武士》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出好剧。起初,桥本忍跟黑泽明商议创作《武士的一天》,但最终因为武士一天是吃两餐还是三餐的生活问题而搁浅。然后,在桥本忍的提议创作《日本战豪列传》,但没想到,桥本忍两个星期写就的剧本初稿居然从头到尾都是高潮,连最起码的起承转合都没有做到,只好放弃。再然后,他们找来东宝映画企划,询问武士在流浪生活中如何解决吃饭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贫困的农民请来七位武士战胜一帮抢劫的强盗”的故事主题。一波三折,终于轮到《七武士》上场了。
《七武士》的创作过程是全书的核心,也是高潮。桥本忍前前后后讲述了这部经典作品诞生的过程。黑泽明为了人物设定和塑造,写了厚厚一本笔记。“封罐”创作期间,黑泽明在全剧高潮来临之前倒下,仅靠吃粥和睡觉暖和精力。桥本忍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挣扎回来。小国英雄提前离场。最终,他们拿出了五百零四页超常规的合作剧本。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何平导演在《锵锵三人行》里说的那句话:写剧本是下地狱的活儿。
破茧重生。写完《七武士》之后,桥本忍相信自己以后写什么东西都不怕了。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力量感。他甚至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剧本创作的“圆规”和“直尺”。
四
翻完《复眼的影像——我与黑泽明》之后,全书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对于黑泽明而言,桥本忍是怎样的存在;二、对桥本忍而言,黑泽明是怎样的存在。这两点贯穿全书始终。书中也专门安排章节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桥本忍是借导演野村芳太郎来回答的。
全书的成篇是围绕时间线来展开的,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是黑泽明电影合作者,第二阶段他是黑泽明电影的游离者,第三阶段他是黑泽明电影的旁观者。在合作者阶段,桥本忍作为新出道的编剧,他得到了黑泽组电影智慧的荫泽和启蒙,当然,他在电影《罗生门》《生之欲》《七武士》中,也回馈了他最青春期的电影才华,甚至于,最后被黑泽组榨得疲惫不堪。在游离者阶段,桥本忍是《活人的记录》《蜘蛛巢城》《战国英豪》等影片的合作编剧,他感受到了黑泽明是他想逃避的枷锁。在旁观者阶段,桥本已经单飞,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完全与黑泽组脱离关系,他以观众的身份谈及了黑泽明《影武者》《乱》《梦》等影片的观感。桥本忍于不同的阶段剖析了他对黑泽明及黑泽明电影的认识。既是以编剧的眼光和智慧,又高于编剧的眼光和智慧。
作为日本“战后编剧第一人”,桥本忍在创作本书的时候恪尽职守,他始终将自己定位在一名倡导“合作剧本”的编剧位置上。作为编剧,在上述的三个阶段里,桥本忍对黑泽明的评价依次是:“编剧先行”时期的黑泽明,“一枪定稿”时期的黑泽明,“艺术家”时期的黑泽明。他认为,是“合作剧本”造就黑泽明电影,让他让成为“世界的黑泽明”,“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在书中,桥本忍对自己作为制作人、导演的桥本忍只字未提。在书中,他为成濑巳喜男、堀川弘通、小林正树、冈本喜八等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导演们撰写的剧本的事,一一被省略。在书中,他1974年执导的《砂之器》也是一笔带过。实际上,桥本忍一生创作了74部剧本,与黑泽明合作的仅仅8部。但本书的主题是“复眼的影像——我与黑泽明”,在明确这一主题之后,桥本忍从未打算偏离它。
最后,借用黑泽明在书中的话,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桥本忍的“遗书”。他的遗愿是:希望黑泽组的“合作剧本”能够在日本电影界继续发扬光大;并将这册“遗书”献给世界同行当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