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日开始看《声入人心》开始入坑,3月开始走入剧场观剧。上半年一共看了9部剧
舞剧1:哥伦比亚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堂吉诃德》
音乐剧4:《摇滚学校》、《摇滚莫扎特》、中文版《白夜行》、中文版《美女与野兽》
话剧:《爸爸的马拉松》、《漫长的告白》、《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中文版《无人生还》
以下按强烈推荐、还不错、Not my type, 还我票钱四挡来排列
一、强烈推荐
1. 音乐剧《摇滚学校》
20190316 19:15上海大剧院 晚场
由于这是第一次进剧场现场看音乐剧,心里还没有基准线,没有其它作品可以对比。但首先,音乐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作为百老汇常年演出的优秀音乐剧,有抓耳的歌目作为打底保证。
剧情:比较平铺直叙和老套,这对于原版引进剧来说,说不定还算优点?毕竟看字幕的压力变小了。唯一稍微在我意料之外的算是校长和杜威还要romance一小段吧。
印象较深的曲目:
1.You're in the band
之前在B站就看过这歌的视频,打破古典和摇滚之间的墙,给乐队不同成员一个生动的描述,也是剧情开始转嗨的起点。
2.If only you would listen
反映孩子们内心无人倾听的苦闷。看来不管是东西方,这种家长自以为是的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孩子决定未来道路的现象都挺普遍。身为成年已久的大龄单身狗,长期受到长辈们自诩为“为你好”的各种建议攻击,以为自己已经麻木和足够坚强了,看到这一part还是有点眼眶发热。
3.Stick it to the man
最有摇滚精神的一首歌,有一种自由、释放、呐喊的feel。
4.Where did the rock go
女校长的代表曲目,很体现唱功,曲风相对比较爵士一点,愁肠百转。
演员:由于坐在山顶,演员表情基本看不到,只有一直感叹小演员扎实的演唱和演奏功底,以及惊人的体力。其中对Summer这个角色最有印象,看起来年纪最小,性格又作,却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发挥了不起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正如剧中说的,可以参选president的人才。
杂感:看摇滚嗨剧,似乎还是尽量往前排坐比较好,靠近乐队摇滚区,更能一起尽兴一起嗨!会把这部剧列入强烈推荐,主要还是因为够摇滚,比较嗨,同时能唤起我们一些关于梦想的回忆。
2.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2019.3.17 杭州剧院 午场
情节:作为票价不菲的法语剧,提前预习剧情是必须的。分神盯字母绝对会影响对全剧的欣赏。另外还得吐槽下这场的字幕,经常卡顿或者有缺失。
人物:作为一部自带流量的红剧,这部剧的角色及演员魅力都毋庸置疑。我看的是米扎+老航班萨的卡司,这部分跟官摄一致,但女性角色就都不同了。
男性主要角色的粉丝基础都挺深,每次热门曲目响起时,台下的应援都很及时,几乎有偶像演唱会的氛围。萨聚聚一开口,女粉的尖叫声就不可抑制地响起,果然大家对磁性低音炮都没有抵抗力。莫爹的嗓音比较是摇滚担当,但这场似乎不够有爆发力,本来非常期待的3D家书部分,感觉比较平淡,也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
女演员们相对于官摄卡司来说,声音的辨识度比较没有那么高,不过总体表现都还是稳的。
剧组不愧在国内巡演已久的经验,各种中文梗都很溜,很会调动观众情绪,《茉莉花》唱的也很标准。
音乐: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应该是音乐了,几乎每首都好听。就算不看剧,直接全剧的歌单拉出来也可以循环很久。可以说,这部剧唤醒了我对摇滚的喜爱,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蛮偏好摇滚这种风格的。即使听不懂法语,每一首歌都能很好地表现出它本身的意义。前期少年无所畏惧天不怕地不怕的挑战精神,“撕逼曲”表现出姐妹相爱相杀的感情,“出柜曲”爆表的SM氛围等等,都能很直接地传达到观众。
杂感:这是我现场看的第二场音乐剧,应该说错过了很多。买座位的时候不知道该买靠近走道来获得与演员互动的机会。演员谢幕时看着众多JM冲到前排献花握手我完全傻眼。完全没有SD经验,不知道怎么搞,回去之后过了大概一周看到B站上我这场的SD视频,粉丝合唱杀杀服你后更是傻眼,深深怀疑自己看了一场假剧,到底是错过了多少精华……
结论:势必要二刷!
3. 音乐剧《白夜行》
2019.05.09 @温州大剧院
剧情(含部分剧透):
虽然《白夜行》在日本韩国都被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但我从来没看过。很庆幸在观剧前做了功课,迅速看完原著,否则有部分情节应该还是会看不懂或者感到突兀。比如说下半部筱冢康晴突然在葬礼上冒出来时。剧中摘除了侦探金枝这个人物,把他的重点情节合并到了笹原警官身上,在整个故事中也相对较早地揭开当初凶案的不堪真相,解除了悬疑感,后半部主要看男女主如何在罪恶的深渊里更深地坠落。原著中对男主的心理描写其实非常稀少。作为“虾虎鱼”,亮司在书中像是一个暗地里摆平一切的黑衣人。他多年来心理是如何变化,犯罪如何升级,作者并没有很多着墨。但在此剧中就有相对明确的说明,一切都始于亮司对雪穗的承诺,他不会让她失望。但是让我有些矛盾的一点,在原著中,不管是亮司还是雪穗,都在很早就很成熟与冷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仿佛开了挂般地霸气侧漏,带着典型日式文学作品中的极端。在中文版音乐剧中,一切都显得柔和了一点,更有逻辑性,没那么丧心病狂了,却也少了一份对人性的冲击。
人物:
不得不说选韩雪来饰演雪穗真的太适合了。长相气质都很贴近原著。虽然不久前惹出丑闻,但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剧组危机处理不当,以及后续更加灾难的危机公关惹出来的祸。就演员本身来说,韩雪的演出还是挺到位的。但不知道是嗓子状态不好,还是因为毕竟不是音乐剧专业出身,声音的穿透力和传达力,跟其他主要演员比还是弱了一点点。
重点要提的当然是刘师傅。他是我买票观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先是看《变身怪医》广州场末场返场彩蛋中他骚气的表现,然后陆续在B站和微博上看到一些他的作品,比如翻唱《摇滚学校》的《最佳人选》,都让我对他的实力充满期待。这次现场看,果然名不虚传,唱演俱佳。剧情改编给了亮司更多的戏份,也让他的性格更加立体化、合理化。Again,我可能需要去看看之前日版韩版电影中的改编方式,看它们是否同样对男主角持续犯罪的动机进行了补充。反正,此剧中在刘师傅的演绎下,亮司还是相对有人性的一面,在对唐泽太太和美佳犯罪时,都表现出情感上的矛盾与冲突,并不是一味的冷酷。只是命运的枷锁,总是推着他们走的越来越远。
除了男女主以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饰演桐原弥生子和花冈夕子的刘杨。两个都是比较富有风情的角色,小姐姐把这种风尘味表现的很好,而且,身材太好了!!!唱功也很了得。之前B站看《蝶》的官摄,就对浪花儿有很深的印象。SD的时候很想找她签名的,可惜小姐姐走的太快,我又站在一个不利的角度,只看到人从我面前咻的一下闪过。
此外,其他演员们的表演也都很到位。笹垣警官带有同情却又必须阻止罪恶继续的坚持,友彦青少年时期的青涩,小亮司小雪穗对内心戏的表现,还有桐原洋介让人不寒而栗的猥琐,都能很好的传达给观众。
道具
这部剧的道具设置很不错,既有美感,又有情节上的作用。案件现场的隔离带、与暴力与欺凌挂钩的铁丝网等,与场景和人物矛盾都结合的很好。
音乐&表演
音乐方面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我不是公主》(虽然个人感觉雪穗不会有那么矫情地想什么公主不公主的,以及类似《死亡笔记》的设定让我短暂出戏了一下),大小亮司的对话《我和我自己》,亮司、雪穗、美佳的三重唱《争执》等。作曲家千住明的地位与履历,几乎已经是品质保证了,比较抓耳的旋律还是挺多的。
配合上舞蹈,最具冲击力的应该是雪穗在美佳床上的《噩梦与恶魔》那一段,当时很遗憾自己的位子在侧边,正面看应该冲击力更强。
SD:
第一次堵门,非常没经验,站位选择不太优,配角们快速走过的时候没好意思去喊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飘走,很想要刘杨老师的签名。韩雪出来时,感叹果然还是影视剧演员的粉丝底蕴强大(入口处只有她的花篮),等她鞠躬比心上了保姆车后,堵门的粉丝少了一大半。让我可以开心地往前挤等待刘师傅出来签名。等刘师傅自带金笔出现,迅速进入签名状态时,粉丝们自动发出尖叫。旁边一位小姑娘说:这是我真人见过最帅的男人!!我心里默默的想这句话我还是先留到未来见大龙时再说(之前见到的是陈中行,对着道具鼻子我真的说不出口)。
4. 音乐剧《美女与野兽》
20190602看的午场。
这是我看过的中文版音乐剧中完成度最高,最成熟的作品了,首先它有迪士尼成熟的体系支持,经典的剧本和音乐,精美的道具舞美,此外,作为长期驻场演出剧目,演员们对于舞台的熟悉程度,也是巡演剧不能比的。中文歌词也比较不会像其它的中文版那么生硬。小时候其实没有太多接触迪士尼的公主故事,对美野的故事情节也是一知半解,这次看了,才知道贝儿是这么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女主形象。郭姐姐的扮相并不是很少女,但很符合贝儿知性有自主想法的感觉。刘阳老师简直是把加斯顿的动画形象完全演活了,连身材线条都很2次元,看得出为角色应该很自律调整。看完才知道,原来Beauty and beast这首歌不是男女对唱,是茶壶太太的唱的。
推荐这部的原因,主要是希望能把这部作为一个优秀音乐剧的参考基准,希望未来中文原创剧也能进步到这个水平。
二、还不错可以一看
1. 话剧《爸爸的马拉松》
20190410 @温州大剧院
故事主线是两代人价值观差异的故事,父亲一辈注重铁饭碗、稳定、安全,而儿子这一辈重视追求梦想(创业)。价值观差异引起的矛盾,最后由“爱”来和解。然而最终儿子小海是否屈服于现实和命运,距离没有详细的说明。
表演:这部戏可以算是“动作戏”了,肢体表演比较丰富,有一点点默剧表演的小幽默,台词也是既有轻松逗趣也有真情感人。且剧情跟观众的互动比较丰富,算是有适当的粉丝福利吧。
音乐:直接在舞台侧面的小乐队算是本剧的一大亮点,中间一度清洁也有串联到。配乐都很好听,特别是第一首《一江水》。长期对国内综艺和音乐缺乏了解,所以不知道宋冬野,只因为他吸毒的新闻知道他被封杀。第一次听这首歌还是在《声入人心》上,听简弘亦和龚子棋合唱过,这首歌真的很好听,在剧情一开始点出了主题: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
互动福利:坐第一排和右边靠走道会碰到互动环节,还挺有意思的。
2. 话剧 中文版《无人生还》
20190625 @ 温州大剧院
本身剧情比较熟悉,看过原著小说,和BBC三集英剧,前两者都非常的经典。
演员的演出没什么问题,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塑造的很鲜明。但因为结局不同于原著,人设多少跟原著有点出入。
饰演隆巴德的贺坪的超级大长腿非常吸睛,经常要用望远镜去瞄一瞄。饰演女主维拉的表演也很到位,几次尖叫可把观众吓得一惊一乍的,但因为结局与原著不同,人设理应也有所区别,那剧中的人设就有点单薄了。在台上看不出来,结束后在大厅签售时才发现那么漂亮,五官很立体。但是现场没找到演职员表,不知道演员名字。
现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音响设置吧,有好几次炸麦(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叫)的感觉,第一次是留声机播放对众人的指控时,不确定是否为特效故意做出杂音,但真的感觉有很刺耳的噪音,听着不舒服。后面几次都是发生在惊吓点上,女主尖叫或打雷的时机,音响产生的杂音让人觉得不适。朋友座位在二楼侧边,她说那边更严重。
另外,因为这部剧太受欢迎,我买的不够早,只能买到最靠边的位置,虽然能看清舞台整体,但看不清阳台上(也不算阳台,其实是客厅出门后的平台)的布置,上校之死,也完全在我的视线死角,一点都看不到。
—————涉及剧透分割线—————
我看的版本是话剧版结局,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可能我之前看错了资料或者记错,作了错误的预设。但这不太妨碍我对结局的观感,我不太喜欢这个结局。
原著的人设和逻辑已经比较严密了,每个人的罪名和死法,都比较能圆的起来。这个改编后的结局,据说也是阿加莎自己改编的,但总觉得不像原来那么完美。男女主变成正义的代表,被冤的对象,他们的罪名变成只是人们流言的揣测,法官这个角色,更加变成只会以自己主观臆断左右判决的偏执狂。人物变的更极端更单薄了。
总体来说,这部剧并不是那么完全适合话剧的改编。本剧把场景和情节冲突集中到客厅,悬疑和推理部分都被削弱了,只有通过声光和道具特效强调了恐怖的氛围。作为原著粉,这部剧没能满足我的期待。
与此相比,过段时间会巡演的《原告证人》,显然更适合改编为话剧,因为它场景固定,情节大部分由主要人物口述展开,1958年的电影本身就像极了剧场式表演,只要演员塑造到位,应该能很好地表现原著的悬疑和反转。可惜温州没有巡演到,到时候看有没有机会去杭州看了。
谢幕的时候,饰演法官的演员向大家宣布明年会开始《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巡演,希望到时温州能有排面!
最后的小小吐槽,此剧的官方周边好像只有128/件的T裇,然后只有买了T裇的观众可以找演员们签名,所以……散场时的签售场合就变得有点尴尬,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去买周边然后可以获得演员们的签名。大部分观众是被隔离栏档在外面,像看动物园里的动物似的围观演员们无聊地坐着。不知道这种局面该算谁的锅。
三、Not my type
1. 话剧《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
20190531@温州大剧院
这是一部全场用河南方言表演的话剧,有字幕辅助,理解方面是没问题的。
表现形式比较特别,所有的演员几乎都站在台上,以歌队的形式表演,主要角色在剧情走到的时候来到聚光灯下,开始自己的表演,有点像一种人物群像展览,展现底层人民被命运捉弄的人生。然而对于我这种肤浅的人,看这种剧就觉得有点沉重且不能集中精神。且这部剧只讲了一半的故事,下半故事在《入延津记》里继续讲完,戛然而止的感觉让我有点被坑的feel。
2. 芭蕾舞剧《堂吉诃德》
20190402@ 温州大剧院
没看过原著,看的非常迷茫,很勉强地认出主角是哪几位,但这不应该全是我的锅,演员们服装的区别不是很大。台上的道具和布景也比较简单,只区分开是村庄和书中世界,差不多了。演出的舞团并不是实力特别强的舞团,表演并没有留下太惊艳的印象。
四、还我票钱
话剧《漫长的告白》
2019年5月3日 虹桥艺术中心剧院 午场。
一切决定的非常仓促。在出差香港参展期间,每天守望闲鱼转票信息,最终在4.27花700元收了一张380元票面价的溢价票(第一次收溢价票,可能是老天给我的提示以后不要溢价购票),确定了行程。
看完之后,老实说是真心为溢价部分心痛,主要这剧真的有太多槽点。
在观剧之前,大概了解剧情是在《大鼻子情圣》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大致背景在往上补了课,知道涉及才华与外貌的矛盾,自傲与自卑的共存,然后加上一个80年代中期的大学校园背景。
槽点:
最大的槽点是“站桩输出”!这部戏念白的分量实在是太大了,所有的情节、心理、背景,全是通过对白来表现,而台词又长又酸,即使演员台词功底不赖,感情到位,还是显得非常苍白。看很多JMS的repo说是下半场剧情跳崖式跌落,但我感觉上半场已经不太好了。非常简单的剧情,非要用冗长的对白来填充,还硬要用信件念白来塞入当时的社会背景,非常之生硬。只感受到女主人设的做作,没有感受到所谓80年代爱情的浪漫。
布景和舞台道具的鸡肋和不明所以:
舞台上最主要的布景就是旋转楼梯和上面那个类似天台状的东西,一直对那个天台的存在充满疑惑,是不是因为女主男二一开始是在排罗密欧与朱丽叶,才需要这个天台????因为它对于剧情实在没什么作用,但又一直上上下下,每次调整都发出明显的响声,提醒观众它的存在。更别提5.5它的故障造成演员的受伤,真不知道为啥弄这么个东西!其次,剧方列为所谓特色的手持式人工照明真的很让人分神,起到多少照明作用感受很轻微,但他们在舞台上的动线经常会让我的注意力游移,干扰我专注于剧情
8月份还买了平行卡季先生的票,现在也是为自己的票钱感到心疼,当然完全不关演员的事,以这个剧情,我无法期待在这几个月中有多少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