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我听了很多节的高中研讨课。学生从高一到高三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我是比较了解的。2017年10月,我参加了第六届圣陶杯中青年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按照惯例,我依旧选择高中的研讨课去听。但组委会在最后一天安排了两节名师示范课,一节初中,一节高中。我第一次有机会听到初中的研讨课。
郑丽华的授课,和蔼可亲,思路清晰,探究有高度,质疑有深度,这里我不再更多论述。作为一个旁观者,反而我发现了一个初中课堂上的细节。一名男同学在背诵课文的时候,他无意识地用手把自己的眼睛盖住,采用一种真正的盲背。这一点让我陷入了沉思。
初一的学生单纯、可爱、真诚。孩子的做法没有半点做作,完全是无心的。比照浙江桐乡的高一课堂,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师费力引导才有一些和谐、合作、探究的味道。是学生的问题,还是老师的问题,还是考试的问题,应该都有原因吧。
全国语文名师张玉新曾经申请连带初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初我不是很理解,但现在我有些明白。如何保证学生语文积累的延续性,如何保证语文素养提升的延续性,系统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这也是张老师总在强调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基点的原因之一。我们也可回忆我们所教的三年,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少,对语文不敢兴趣的越来越多,这是和我们语文教师的授课有很大关系。有的时候,琐碎的肢解文章还不如不教。
作为一名只能在高中教课的语文教师,我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点尝试:
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持久的语文学习能力。高一、高二,我们做到不功利,尽量少考试。我在上届的文科强化班就有每周一歌,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汇报等语文活动。这些活动一直坚持到高三,孩子学习语文的热情依旧不减,最后的高考成绩也不耽误。
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文,做真人。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还是专题的作文课,我们要引导学生说真话,保持初中的那点可爱劲儿。很傻,很天真,但这是最宝贵的品质。语文教师要激发并发展学生纯真的性灵。
我希望自己可以多走进初中课堂,甚至是小学课堂。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有计划、系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对待高一的学生尤其如此。多多阅读心理学的书,我相信这是对我有帮助的。
回到自己的学校,我依旧怀念那个蒙着眼睛背书的孩子。我跟我的高一学生说了,他们笑了,笑得无比天真。我也笑了,笑得意味深长。这条路很长,但我要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