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简书君推送的一篇文章你为什么不喜欢主动联系别人?感觉颇有意思,很符合我当下的处境。但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些针对我个人的一些原因。
先从我的性格说起。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内向害羞的男孩子,去别人家吃饭,跟我坐在一起的男孩子吃饭速度通常都很快,用狼吞虎咽来形容比较夸张,不过总是争不过他们那是绝对的。我吃饭比较斯文,别人吃一个馒头的功夫我连半个都吃不了,好事者阿姨们就对我妈妈说:“你家孩子这么内向可不行,在社会上是要吃大亏的。”
过年的时候与比我大一岁的表舅去他姐姐家去玩,他家人为我们两个分别叠了红包,第一次到人家家玩我不好意思要,后来这件事他学给我妈妈听时评价我:“他傻逼,给他钱他都不要,不要给我啊…” =…=
这件事我做的并没有错,但我在后来很长时间里仍旧耿耿于怀。
我小的时候,有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爱耍小聪明的邻居。他每次来我家作客的时候,我都害怕,有一天他对我开玩笑,我羞红了脸,他就对我妈妈说:“你家的孩子就像个女孩子。”
在我的童年里,这种外部的比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让我自卑,失望,没有任何安全感。
此外家庭的环境加重了这种局面,父母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天天吵架;妈妈又是个双面性格的人,一方面她很强势,对我的很多行为都严加管教,另一方面却又很软弱,她依赖我,时常对我哭诉,告诉我她是多么的不容易。因此又在很多方面能不让我做尽量不让我做。这就导致了我的自立能力一直很差。
我是一个晚熟的人,在我的性格方面,诸多的因素造就了我这般悲观,痛哭,没有安全感,优柔寡断和异常敏感的性格。也因此在人际关系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
被动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有的人用奉献来形容,就是说在内向者的心理世界里,他与别人的人际互动是以被动奉献的状态进行的,外向者的要求尽量满足,满足不了就会心里感到羞愧,感到自己没用,会联想到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在心理学上讲这是取悦性人格,因为童年时受过的挫折太多,因此在成年之后对肯定自己的欲望就越重,这是不健康的心态,在这方面上极端的人会变成利欲熏心的人,他们比其他人更加崇尚权力和金钱,没有什么东西比权与力更有证明力了。
所以你这么看下来,这世界上有这么一拨人,他们整天充满黑暗负能量,自卑又自恋想要改变自己,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太有趣,没有人喜欢跟负能量的人交朋友,他们太敏感,一不小心就会戳到他们心里的禁地,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太累。
这不是全部,在有的人心中还有另一个东西长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那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和“证明自己”看起来像是一回事,前者更像是后者的一种人生状态,它可以从后者产生问题,亦可以从后者得出结论。但是自从我看到知乎用户倪一宁的答案后,就开始不太苟同了。因为我在思考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是男性的因素。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关于“恋爱的安全感”里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女性,比如安意如,比如张爱玲,比如好莱坞影星,在传统的社会里,女人往往是男人的补充,她们不能像男人一样用事业来“证明自己”,来彻底摆脱因为没有安全感从而对人所有的冷漠、抗拒,因此她们在“安全感”上产生的问题比男人多得多,这是种更深层次的心灵,因为它可以让人心变得难以量度,它热情而又冷漠,渴望接近却又害怕拒绝,再经过长久的挫折后最终会达到(我自创的一个名词,借用一下我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状态,孤独成为常态,人成为享受孤独的动物,
在这些人心中,“证明自己”和“安全感”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们不得不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完成这件事,结交新朋友和维系关系成为了一件很头疼的事。这无疑就是在互相打太极,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条简单的逻辑主线,对于我而言,“挫折”让我想要“证明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想要证明自己的途径之一,我在结交了许多朋友之后,“安全感”又让我在面对这么多关系时患得患失,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分寸去我变得“外热内冷”,由单纯的欣赏转化成为了维持关系而刻意取悦,违背了健康的人际交往规律,最终只会落得个人走茶凉的后果。时间变得长了,当你发现越想维系的关系。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为什么内向者的友少但是关系深,这里就不做思考了。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第一条路你必须要先走。
我刚上大一的时候,得到了我想要的一切,我的自由,我对自己人生支配的权利,我结交朋友的愿望也可以通过我的行动来得到满足。于是我加入学生会,加入挚友社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社团,我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层管理者朝五晚九的生活,我感觉我很屌,我的办事能力发展的很快,我依然没有交朋友的手腕但通过一起共事我依然认识了好多人。
我感觉我不再孤独。
但是!但是这种快乐只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快乐,很快我就会发现我并不适合这样的生活,我开始疲于应付,完成任务之后再没有愉悦感,于是我很快就重新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中。经过这件事我开始重新考虑交际的意义,以前我所希望的在人群中圆滑周转、运筹帷幄只是我的自卑情绪罢了,我并不是想成为那样的人,而只是想成为那样厉害的人!
在那段痛苦的岁月里,我清晰地看到了在我身前的两条路,我可以选择成为圆滑的社交高手,但我必须承担过渡到外向者所付出的代价,并且承担过渡失败所一直萦绕的灵魂冲击。
童年,性格,忧愁哀婉的背后,大自然给了我们另一种东西:思维的灵魂。我们回望过去,发现我们缺少东西、我们一直所没有东西的这段岁月里一直在不断地读书与思考,我们开始涉猎心理学、文学和哲学,开始思考前人对我们问题睿智的解答,最终塑造你的价值观,你的人生观,你对爱情对交往对生活对国家对命运的思考。你可以说读书是为了逃避,思考的原因是现实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它确确实实给了我们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体验,它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感,一种内化的安全感,也带来了证明自己的另一条途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