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这些书中的观点,你若认为正确,可以吸取,否则剔除。
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进行实践和输出,学习而不去实践,不如不学,其实也就是根本没学。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王阳明
>>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莫扎特能够拥有完美高音,虽说有一定的天分作用,但是主要原因是在很早(3,4岁)就接受了专业人士(父亲)大量的训练。所以完美音高不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早期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很多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案列:日本心理学实验“一年训练时间让24个幼儿具备和莫扎特一样的完美音高”。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训练的产物
>> 在完美音高的案例中,当孩子过了6岁以后,大脑的必要的适应能力就会消失,因此,训练天才的能力要趁早。年轻人的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比成年人更强,因此,有些能力只能在6岁、12岁或18岁之前培养。但成年后身体和大脑依然都保留着极大的适应能力,使得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可能通过正确的训练,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传统认知的颠覆:通过高强度训练,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式,突破自己的极限,能够改造身体和大脑,产生像天赋一般的奇迹能力,从而铸就天才。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 你要理解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你的水平,无论是开车、打网球还是烘焙饼干,你就已经不再进步了。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它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非常关键
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的,也就是说,它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专注
>>反馈(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反馈你不可能搞清楚你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或者你现在离实现你的目标有多远。
>> 走出舒适区:最为重要,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 遇到瓶颈怎么办
>>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通常情况下,这种解决方案并不是“试着做更难的事情”,而是“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这也是这种方法需要导师或教练的一个原因。有些人已经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碍,于是,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 正如定义的那样,刻意练习是非常专业的练习形式。你需要一位导师或者教练来教你练习的方法,以帮助你提高特定技能。这位导师或教练必须很好地理解,哪些方法是传授这些技能的最佳方法。这个行业或领域本身必须拥有一整套高度发达的技能,可以用来教给业内人士。符合所有这些条件,而且能以最严格的意义进行刻意练习的这种行业或领域相对较少,仅包括音乐表演、国际象棋、芭蕾、体操以及其他一些行业或领域。
>>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
>> 导师只是能够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
当你自己改变了时,可能需要更换导师。去找一位新的导师。最重要的事情是不停地向前、向前。但没有导师,你必须自己想出自己的练习。
事实证明,有时候遇到瓶颈,其实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障碍。并非达到极限,而是动机不足
>> 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订一个计划,并且想出监测你的进步的方法。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 简单地讲,人类身体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不仅仅是骨骼肌肉的,还是大脑以及更多其他方面的。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如果你足够多地练习做某件事情,你的大脑会改变某些神经元的用途,以帮助完成那件任务。因此,通过清醒的、刻意的练习,以我们期望的方式来塑造大脑。大脑和身体一样,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最杰出的人是那些在各种有目的的练习中花了最多时间的人。
>> 我们发现,平均起来,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比那些优异的小提琴学生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明显多得多。特别是,在18岁之前,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这三组学生在练习时间上最大的差异出现在青春期前和青春期,如果能在这些年里保持甚至增强他们的训练强度,最后可能跻身学院中最杰出的小提琴家行列。
> 向优秀人物学习,理想的情况是找到客观的、可复制的测量指标,以便前后一致地从普通从业者之中挑选出最优异的从业者。
>> 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第一种错误思想是我们认为某人的能力通常受到基因特征的限制。这种思想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我不能”或者“我不是”之类的表述:“我不是很有创造力的人。”“我不能管理好别人。”“我不擅长和数字打交道。”“我做不到比这更好。”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改变自己,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心态。告诉自己,自己也可以成为天才。
>> 第二种错误思想认为,如果你足够长时间地做某件事情,一定会更擅长。事实上,训练时间的长短对能力的提高没有太大影响,没有正确方法而反复去练习,会让我们停滞不前,并且使能力水平缓慢下降。
第三种错误思想认为,要想提高,只需要努力。如果足够刻苦,你会更加优秀。事实上,除非你有专门的恰当的练习方法,否则即使加倍努力也不会有大的进步。
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 要记住: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
>> 不只是一遍遍地做同一件事情:他们每次都关注了自己什么地方错了,并且进行纠正。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 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 我们只有努力去复制杰出人物的成就,失败了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失败,才能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 意志力和天生才华,都是人们在事实发生了之后再赋予某个人的优点。
>> 对于那些长期保持刻意练习的人们。他们通常培养了各种习惯,帮助自己继续前行。
>> 要保持动机,动机可以化为动力。动机有三个方面,一是原始的存在于你内在的渴望。二是练习后得到正反馈,同伴和老师的赞赏内化为动机。三是自信,相信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一旦你已经练习了一段时间,并且可以看到结果了,这种技能本身就可以成为你动机的一部分。外部动机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是其他人的认可与崇拜。
>> 这些杰出人物在孩提时代,其父母曾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他们半途而废。
>> 信念十分重要。你也许不如哈格那么幸运,有一位支持你的父亲在暗中鼓励你,但当你陷入了停滞阶段,此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和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到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你再放弃。到那个时候,也许你不会放弃了。
>> 分解成一系列可控的目标,并且每次只关注它们中的一个,甚至可以在每次达到一个目标时,给自己小小的奖励。
>> 所有这些人,只有两件事情是共同的:他们全都怀揣一个梦想,而且,在了解了刻意练习的知识后,全都意识到,总是有一条路径通向他们的那个梦想!
而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应当从所有这些故事以及所有这些研究之中了解到,没有理由不去追寻梦想。刻意练习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你可能一直以为自己“够不着”那些可能性。摒弃这种想法,大胆去闯、去试!
最差结果无非就是做不好,不要提前给自己设限。不要给自己设限,而要努力突破自我。
◆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 一般来讲,培养天才的过程,始于童年时代或青少年时代的早期,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杰出人物的水平。但那还不是终点。杰出人物的标志之一是,即使他们成为自己所在行业或领域中的世界最佳,依然要努力提升练习技巧,并不断改进。
◆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 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那些长大后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的孩子,有着“自加燃料、自我激励的动机来从事繁重的工作”,尽管他们依然需要父母亲和导师“情绪的和技术的支持”。
◆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 一般来讲,这些未来的杰出人物在12~13岁或者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或行业中最杰出的人物。这种投入,是第三阶段。
>>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的适应能力可能差了许多,但心理的适应能力依然十分强大。
>> 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事实:在我们一生中的前几十年,大脑会持续发展和改变,而学习得以发生的背景也在不断地改变。因此,一个6岁与一个14岁以及一个成年人的大脑应对学习的方式,都是不相同的,即使他们全都在学习同样的知识。首先,尽管成年人的大脑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不像儿童或青少年的大脑那样具有较强适应能力,但它依然能应对学习和改变。其次,由于成年人大脑的适应能力与未成年人的大脑不同,因此,成年人的学习很可能通过与未成年人稍有不同的机制来发生。但如果我们成年人也足够刻苦,我们的大脑也会找到相应的办法。
◆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 他们能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经验就是:他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 研究人员研究了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实现了创新的创造型天才,结果发现,创新的过程总是一个漫长、缓慢、反复的过程。无论是科学、艺术、音乐,还是体育以及其他的行业或领域,都不例外。有时候,这些开拓者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就像一位画家绞尽脑汁在观众的眼里制造一种特别的效果那样,因此,他们会在各种道路上摸索,以寻找正确的道路。
>> 有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步,但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需要改进的局面。然后,他们要在过去已经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再去试着做不同的事情。所谓另辟蹊径。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出现这些杰出人物认为的重大飞跃,他们的进展,只在局外人看来才是重大进展,因为那些人并没有见证过所有那些微小的进展,而正是这些小小的进展,才累积成重大的飞跃。如果没有付出大量艰苦卓绝的努力,那些著名的令人惊奇的时刻也会不存在,
那些杰出的人的共性:他们的创造力与他们能够刻苦工作并在漫长的人生中保持专注是分不开的,而且他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努力。没有捷径可走。
>>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
>> 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它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
>> 相信天生才华是极具危险性的。
感悟:
(我更相信童年或早期的练习能够产生更好效果。可惜我们大多数人早期并不知道自己自己的兴趣专长,练习的也就少了。所以尽早的确立目标,并且尽早去行动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年轻时候的努力学习非常重要,也是最好的时光,关键的时间段,可惜大多数人在青春期和青春期前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只能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学习。当已经明白的时候,青春一去不复返。
没有反馈的话,你要么会有已经学会的错觉(其实没学会),要么就是会觉得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动力而放弃,这都是不好的结果。
一件事情不要从心理上去抵触,一旦你从心理上抵触,那么这件事必定是做不好的。要克服畏难情绪,不畏惧困难。你要从心理认同你所做的事情,这方面也很重要。然后再去不断的刻意练习。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增长,神经链路的可塑性,可改造性会慢慢降低。所以尽早的制定目标,然后去练习。
以绝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给自己正面积极的暗示。
你想不劳而获或者快速成功是不可能的。耐心,专注,坚持,认真,努力,积极向上,不怨天尤人,自信不自卑。
他言:
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心无旁骛地与自己竞争,超越前一天的自己。
基因本身可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练习的坚持程度。
心理表征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熟能生巧”,而“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的思考改进,“巧”就是“心理表征”,经过刻意练习已经在我们大脑中形成了回路和已有的高效解决方案。心理表征是自身知识体系的具现化,比如说庖丁,目无全牛,眼中只有牛的筋骨结构,而农民呢,看到牛,可能脑海中浮现的是牛是用来耕地的,能吃苦耐劳
闭门造车不可取,盲目前进更不可取,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且其实评估自己的努力方向。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比别人更出色,他们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也相信这个目标一定能达成。 ——《镇魂街》
刻意练习的最佳时机是幼年,可以先用玩具或游戏的方式引入你想要使他感兴趣的领域,接着就是要找好的导师教育和引导,用鼓励加强迫的方式让他坚持练习。最后全力以赴刻意练习并不断成长。刻意练习的动机首先必须是他存在于内心的渴望。其次是练习后得到正反馈老师的赞美家长的鼓励同伴的羡慕,内化为动力。第三就是强烈的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这样的动机能够保持几十年持续的刻意练习。
我们以娱乐的心态打牌,即使超过一万小时和人对打,也无法成为专家。刻意练习和普通练习的最大区别是明确的目的性,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由易到难,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进步,每次的目标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外一点,又是能够到的地方,逼自己走出舒适区,去努力。假如没有条件找好导师,那就找书本,模仿,改进找差距再改进。直至走进全新的境界。
知识就像快餐一样,可以随手习得,可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却需要实践,但我们应该清楚,技能虽然学的慢,可一旦掌握了就终身都是我们的,谁也带不走。可知识如果没去践行是会逐渐遗忘的。
重要的是把目标量化出来!!!否则就不知道自己的技能水平在那里,即使再怎么一遍遍的练习也难以提高!因为刻意练习的首先前提就是明确目标
“大叔,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一样厉害?”
“十年磨一剑,如果天资不错又足够努力的话,十年就可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被训练成天才呢?
1.训练分为有效训练和无效训练。
没有被训练成天才的原因,是训练方法不对。大多数人常常进行的是无效的训练。
3、我们该怎么有效的训练呢?
只有有目的的训练,那种让我们专注的(提高效率),及时获得反馈的(及时改正错误),不断确定目标(前进方向)而且跳出舒适区(突破自己的极限)的训练,才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进步。
三、怎么“刻意练习”?
1.刻意练习的目的。
是要建立一个更强大的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来思考问题。
简单说就是,我们如果想要画一幅画,普通人的心理表征就是潦草的简笔画,而大师们的心理表征就一幅山水画。
我们写文章亦是如此,看完书,脑袋就有一个大致轮廓,主题、作者观点、自己观点、结尾……
2.刻意练习的四个原则。
不管什么职业,我们都可以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来训练。
1.明确高绩效的目标,即应该实现哪方面能力的提升。
目的是给自己一个前进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容易坚持下去。如果是孩子,最开始是外部原因让他们学习的,尽管父母和导师可以采用许多方法来激励孩子,但到最后,那些动机必须来自孩子的内心,否则,它不会长久。
2.尽可能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专家,或者高手,或者经典书籍。
目的是能够让我们和这个领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进行这个对比,获得高质量的反馈。
3.研究最杰出的导师或者成功案例背后可能的成功的原因。
4.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坚持不懈才是最难做到的。
3.如果我们没有专业导师怎么办?
三个F,既:专注(focus)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因此,制订明确的目标,把练习课程的时间缩得更短,是更加迅速地提升新的技能水平的最佳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练习,比起在更长时间内只投入70%的努力来练习,效果更好。一旦你发现自己再也无法有效地专注于练习了,那便停下来。一定要确保每天都保持足够的睡眠,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
反馈(feedback)
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多看名家名作,建立心理表征,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纠正(fix it)
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直到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例: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研究高水准的文章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