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我青春的故乡

        故乡,是一个既温馨而又沉重的字眼。

        因为她总是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思念与亲切;

        因为她永远都是荡漾于心海深处的一汪不息情波。


        故乡之诗,我最爱南北朝诗人江总的绝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然而,我此时所言的故乡,却并非我生命之故土,而是我青春驻留的地方。

        她便是兖州,我青春的故乡。

        从一九七二年隆冬,到一九九一年初春,从军旅再到地方,我在这片悠悠故土,生活了将近二十载,度过和绽放了我生命中最灿烂的青春岁月。

        军旅十五载,我只知晓兖州的悠久与古老,傲为天下九州之一。所有的认知,都漂浮停留在一个笼统而又浅薄的层面。我对兖州的真正感知与深度了解,是在我从部队转业到兖州县委宣传部的短暂四载;是在我结交了武秀、冯宪开和王黎明三位古城文友之后。

        兖州,素有“军事重镇、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其文化历史,极为悠久。打从大禹治水,天下九州而分,兖州便是九州之一。因此,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大禹文化,九州文化,乃至佛教文化,交相辉映,写尽了千年风流,百代沧桑。

        从隋唐五代,到宋金元明清,乃至民国,兖州均为州府重地。兖州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与西又分别与邹、任二城接壤,东则依泗河而紧连曲阜。鼎盛之时,曾广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而又古老。

        或许,许多人都似我先前一样,不曾知晓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唐代最伟大的诗人,都曾与兖州结下了不懈之缘。而且李白居然还在这座古城居住了二十余载。

        杜甫步入兖州,是在唐开元二十年的早春(732年),而先于李白。

        杜甫此行是前来探望父亲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

        杜甫曾有诗云:“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言明自己在兖州一住便是八九年。除此之外,杜甫还在兖居期间写下了另外两首不朽的诗篇:一首是《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另一首则是《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雌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首诗,均旨在抒发诗人之胸臆情怀。《登兖州城楼》时,杜甫正值年少挺拔,英气风发,弱水三千,胸襟万里。

        登楼高瞻,极目天外,齐鲁的山林原野,黄海泰山之浮云,一目了然;青徐二州,虽在远瞩,却心收眼底。而那泰岳秦碑,鲁殿荒城,更激起了诗人怀古之幽思。境界阔大,气势雄浑,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虽“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却有“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而《望岳》则是四年之后的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五岁的杜甫西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落榜后登泰山而作。此时的杜甫,虽科举失意,仕途未卜,然胸中抱负与凌云之志,却丝毫未曾衰减,并籍赞美泰山之雄伟气象,而抒发自己不息的雄心。

        李白首游兖州,则在唐开元的二十二年(734年),并于杜甫初识于此。

        许多史料均记载李白杜甫相识于天宝三载(744年)之东都洛阳,然而兖州学者却史海钩沉,确切地考证了李白与杜甫初识于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之兖州。

        李白年长杜甫十一岁。两人相识之时,李白早已诗名天下,如日中天。而杜甫则年少挺拔,英风隽气。然而两人却英雄相惜,成为挚友,并互有诗赠,佳话千年。

        李白有《鲁郡东石门送杜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有《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另外还有《鲁东门泛舟·二首》。

        杜甫则有《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有《二梦李白》,其一:“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另外还有《天末怀李白》。

        仅此一斑,便足以可见两位诗坛巨臂的真挚情谊与诗意胸襟。

        魏文帝曹丕,曾在《典论·论文》中云:“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其实,然却不尽然耳。

        胸襟磊落,人情练达,眼界高远之文朋挚友,断不会如此狭隘。李白与杜甫便是诗意相惜的最好榜样。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甫》亦是例证。不仅如此,李白还在《鲁东门泛舟·二首》中记述了他与杜甫在兖州的诗意之游,描写了当年兖州泗河桃花夹岸的美丽景色,成为千古名篇,而影响古今中外……

        一个人对于一片土地,对于一座城市的深情与思念,除却于那里驻足的时光岁月,更在于那片土地,那一座城市里有他志趣相投,心心相印,而一生不能相忘的文朋与挚友。兖州于我,便是这样的一片土地,这样的一座温馨的城池。

        一九九一年初春,我从兖州举家迁回故土威海。从此,兖州便又像当年他乡思故乡一样,让我魂牵梦绕。一样的情感,一样的思绪,一样地真切。几度春花秋月,几多阴晴圆缺,思别离而长相忆,历三十余载而不衰。亦如江总之诗:“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今岁暮秋,当我再一次地踏进这片青春的故土,屈指算来,距初始而至,已去五十余载;自此别离,业已三十多个春秋矣。往事悠悠,历历眼前,然却弹指一挥间。久别重逢,几位老友更是相拥而聚,烹茶畅怀,信马由缰;道论古今,不减当年。发思古之幽情,慨天地之正道,感岁月世事之沧桑。仿佛须臾不曾别离,而朝夕相处,不舍昼夜。

        冯宪开,一位资深作家,曾做过国企高管,人称三哥。七十而有余,却宏谈阔论不减当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古今天下事,风轻云淡笑谈中。

        武秀,亦是资深作家与学者,曾是我当年宣传部的同事和文化局长。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却又正气凛然,傲骨铮铮。为文化而坚守,不惜与权贵一搏。今日之时,今日之势,几人能如此清流而傲然?

        王黎明,资深记者、著名诗人,虽有一鹤冲天,傲视穹苍之势。却又质朴敦厚得那般可爱。默默笔耕,诗文天下而不骄,广结文友厚平生。

        如果说冯宪开颇有古儒之风,武秀当堪称今日之士,而王黎明则为行吟之诗魂。

        就是这样三位个性鲜明,各有千秋的文人,却以三头六臂的道义与执着,默默无闻地在坚守与不懈,孑然地撑起了兖州这片悠悠故土文化的天。正如范仲淹所言:“孑然弗伦,洗然无尘。”

        还有刘学恩,当年的小老弟,集记者诗人作家于一身,既擅社会活动又长于运筹策划,政商纵横,仗义而又潇洒……   

        在当今这般的喧嚣,这般的物欲横流,一个县级市区的文化人,能有这般文化的痴迷执着与坚守,能有这般的进取与道义担当,实属难能可贵和绝无仅有。

        更让我由衷赞佩的是,他们虽均已从各自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们对于这片故土,对于这片故土之上悠久而又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仍然有着一种近于偏执的执著与热爱。成立研究会,开启“兖州书院”,以布道者的道义与虔诚,一边不辞劳苦,不拒细小地去史海钩沉,一边用心地去呼吁和敦促当地政府与社会,予以继承,予以发扬,予以光大。以杜甫少陵字号修建的少陵公园、少陵台,以李白青莲居士字号修建的青莲公园、青莲阁,不仅为今人民众提供了休闲之地,而且也让今人民众因这一处处散发着古文化芳香的熏陶与浸染,而文明,而高雅,而笃信,而自豪。

        此行兖州,晤面虽极为短暂而匆促,但几位老友仍执著地陪我去看一看我先前未曾攀登过的青莲阁,去看一看我先前未曾游览过的“金口坝”,去看一看近年方才竖立起的石碑:“李白奉诏入京处”。让我不仅感动万分,且收获受益颇丰。

        青莲阁,当年李白兖州的居住之所,虽历损历修,千载沧桑,却诗魂诗韵犹在。

        金口坝,这座建于北魏延昌三年(514年),被誉为华夏“第二都江堰”的水流工程,集交通、灌溉、济运、防洪、蓄水、游览等功能为一体,历经1500余载而不衰。不仅惠及民生千年,而且还是西去长安必经之驿道。,

        伫立于“李白奉诏入京处”,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当年奉诏时的那般冲天狂喜,纵酒而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而伫立于那座古老的“金口坝”之上,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一幅幅历史影像:滔滔泛滥的洪水,被科学地节制着,东去西来的游者与商贾,还有那些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的达官显贵们,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地奔波行走于这座古老驿道的坝桥上。这其中最显赫的,当属诗仙李白。李白当年奉召入京时,便是经过这一座远近驰名的坝桥,而西去长安的。不管当年他是挥鞭策马,抑或是乘坐一顶小轿,总之,他便是从此而驶进了大唐的历史尘烟……

        此行,于兖州,我们心中均有几分不平和不甘,那便是近些年来,人为地蒙于兖州这片故土上的一层尘埃。比如机场,比如高铁,其场站明明居于兖州,却偏要舍弃兖州,而冠以济宁或济宁东之类的称谓。济宁虽为今日之地市,但它却毕竟是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盛。比之兖州之古老与厚重,不知要年轻逊色多少年,多少代。我想,之所以会有如此这般的咄咄怪事,除却地方官员的胸襟狭隘,便是他们文化和历史的缺失与无知。

        尽管我们皆人微言轻。但我仍愿与兖州的文友们一道,尽可能地去鼓与呼,还兖州以历史,还兖州以现实,还兖州以应有的公道。让国人和我们之后世,都能知晓兖州这片故土的历史与沧桑,都能知道兖州这片故土文化的悠久灿烂与厚重!

        兖州,是我永远都诉说不尽的思念;

        兖州,是我永远都眷恋着的青春之故乡!

                                                                                                                               2023年10月于威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05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4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791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76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1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5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78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8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2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18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47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