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念的意义,一是专注于当下,不畏过去,不惧将来,找到心境的平和,二是提高觉知能力,不做自动模式下的身体感受、情绪、行为的奴隶,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三是允许一切,不加评判。通过这些,可以减压、治病、改善睡眠、提升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等。
2、生活三种状态:正念觉知状态、刻意思考状态、自动模式状态。
第一种是正念提倡和练习的,它使用和练习的是感受,是感性思维,生活所需要;
第二种使用和练习的是思考,是理性思维,工作、学习和解决问题所需要;
而第三种似乎是我们正念练习中极力避免的,好像“无恶不赦”,其实它也是我们人类进化的产物,也有其意义,世界越来越精彩(嘈杂),脑子中装的东西太多,很多事情确实没法专心做,所以我们选择一边刷牙一边思考早餐吃什么,一边吃早餐一边回微信,一边回微信一边被手机通知栏的热点新闻所吸引,这是为了效率,也是为了适应社会。那么没关系,关注它,允许它,就如同正念练习当中的分神,是可以被允许的,也是需要被觉知的对象。只不过,不要总在自动模式状态中而不自知,这让我们的感受变的迟钝,于我们有害,所以有条件就多练习几次正念刷牙正念吃饭吧,有任何机会时就练习下专注的感受吧。
3、正念觉知,讲的就是注意力的投注,我们练习中更多强调的是专注,以及,向内。
这没错,但我觉得,在专注之上,也需要延展一下注意力的广度,就如同温老师说的那样,“让觉知像大海的底部一样宽广”(这至少会让我们在开车时更安全(*^^*))。
正念更多讲的是培养内观能力(从放松的意义来说,是如此,关注自身会激活副交感神经,从而让人放松)。但我觉得,在社会当中,也需要很多的外观(对外部环境的观察感受,这也是温老师说的五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关注自身,这让我们显得过于出世,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与世界产生连接的,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种种经历、感受和情绪,我们观察、学习、警醒、欣赏、感恩,获得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最佳状态是,内观外观同时存在,无缝切换,这样,既能从外获取信息,也能向内关照自己。不论内观外观,始终保持允许和不评判的态度,“知道就好,允许就好”,我觉得这才是正念最最重要的理念。我们需要避免的是成为一个机器人,以自动模式麻木的生活着,看似观,实则未观。当然,做大多数的正念练习时需要的是内观,当觉知到自己在外观时,温柔的把觉知带回来。
4、正念教我们,照顾好自己,再谈照顾别人,这不是自私,而是智慧。
5、练习正念有用的技巧:选一个锚定点,身边某个部位来观察,呼吸最好;命名标记,比如,烦躁烦躁烦躁,酸痛酸痛酸痛,看到和承认之后似乎自然就消失了;分正式练习和非正式练习,任何时候都可以五感练习;有一万套功夫,不如一套功夫练一万遍。
6、正念,尝试着给它一个形象的描述,似乎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安装的一项监测程序,它可以随时随刻监测当下的感受、情绪、念头、行为,并且从不分三六九等,只要你告诉它你的选择,那么选择之外的就会自然离开,并且不在过往和将来的事情上做无谓的停留,所有的能量都只用于,过好当下的生活。而我们的正念训练,就是在努力提高这个监测程序的敏感性,让我们愈发有能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以下关于我自己:
1、对于正念练习的效果,不同人大相径庭,因为每个人在了解世界搜集信息的时候倾向性不同,按MBTI的理论,分为S(感受型)和N(直觉型),我过多的倾向于用直觉和思考,那么自然感受性就弱了,这正常,但是我想弥补自己的短板-感受性,以及学习更好的关注和关照自己,所以,我会持续练习正念的。
2、练习正念前:忙忙碌碌却总感觉什么都没做,瞎忙,越忙越空虚。
练习正念后,我希望:让觉知充满生活,正念吃饭,正念洗澡,正念行走,乃至任何时刻,让时间慢下来,让感受深起来,丰富人生的体验。
3、练习正念前:经常一心多用,结果每一件事都做不好或者做了却留不下心里的痕迹,记忆力严重下降,乃至丢三落四。
练习正念后,我希望: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尽可能尊重和专心做每一件事,提升专注力。
4、正念练习尤其是身体扫描时的犯困与平时的犯困不同,平时犯困打盹几分钟后被唤醒会不舒服,而正念练习时的犯困被唤醒后很舒服。我想,这两种状态下的脑电波应该是不同的。正如某位同学说,10分钟的打盹远不如10分钟的打坐休息效果好。可以多进行一些尝试。
5、让自己放松下来后,潜能会有明显的提升,似乎做什么都更能做好。比如,工作坊当中的分享、发言我是享受的,表达的也更好,因为不像平时那般紧张,所以,也许以后公开发言前的准备,我的重点将不再是充分的提前准备,而在于心态建设。
PS:参加温老师工作坊的三天,是我人生中最觉知、最放松、最感恩的三天,似乎觉得,我的个人成长即将开启加速模式。
因温老师的带领,因各位同学的分享,结合我个人的经历,产生以上个人感悟,有一些仅代表个人观点,于我意义极大,于您而言恰当与否有益与否请自行评判。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