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愉悦妈妈,专注力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常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事不专注,怀疑孩子有“多动症”,而99%的家长判断是错误的,做家长绝对是个技术活儿!不学怎么跟得上孩子的成长。
那什么专注力呢,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或者说,好奇心能集中多长时间的能力。
好的专注力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0~3岁是专注力养成的关键时期,4~6岁,是专注力培养的关键期,7岁以上,是专注力发展的调整期,每个孩子的特点又不尽相同。
一、专注力分类: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指既没有预定的目标,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比如,孩子正在吃饭,突然窗外有人大喊,孩子会不由自主的扭头去看,这就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被动的,是对环境变化的一个应答反应,6岁前的孩子,大多是无意注意,但是,无意注意,也有持续时间长短的问题。
1~2岁孩子大约专注时间在5~10分钟左右。三岁左右的孩子大约在15~20分钟左右,不要轻易的给孩子贴上"专注力太差"的标签。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比如,孩子正在听课,外面突然有歌声传来,开始孩子会对歌声产生无意注意,但是为了继续听课,把注意力会主动转移到听课上。
当孩子上学后,也就是6岁以后,基本上需要的都是有意注意,但6岁以后,甚至上了初中再去关注孩子,有意注意的发展,就有了亡羊补牢的意思。
那专注力的训练有意义吗?有,但在关键期内的培养,更事半功倍。
二、专注力与五感密切相关,五感是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生活环境会对五感发育起到辅助和帮助的作用,生活环境还有另外一部分会给孩子设下阻碍,造成孩子五感发育有不足和失调的部分。
这5种感觉对于专注力都有影响,而且最明显的是听知觉和视知觉,因为孩子在听课的时候用的主要是听觉。看书,写字主要用视觉。而理解力又与触觉有关,记忆力与五感,视听嗅味触都有关。
我们今天主要了解的是专注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也就是说,辅导各位家长的。
三、注意力两大功能:
1、选择性功能。
注意力使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有意义的,合乎个体需要的,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信息,同时排除那些与当前活动无关,甚至起到干扰作用的一些刺激,保证有用的信息更加清晰。注意力就好像是心灵的门户,让阳光照进来,把风沙挡在外面。
2、专注力也有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由于注意力能从纷杂的内外刺激中区分出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信息,所以人能及时觉察到外界的情景,反映出对自身状态的变化,从而调整心理和行为,合乎当下的活动。
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智力低,而是注意力品质不好,不能很好的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样就像脱缰的野马,远离应该进行的活动,可见注意力是顺利进行活动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对新异刺激没有反应,或者太容易被干扰。
比如,不能和他人目光对视,不能和父母或他人进行游戏,甚至对他人的喊叫均无反应,这都是注意力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校正,将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的表现,还有人际关系。
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有时候会被认为是自闭症。凡是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都要追溯到三岁前被养育的过程。
有的孩子,没有养成看人说话的习惯,经常听一点漏一片,长大后上课时,可能会听着听着就关注起老师的衣服来,这是因为小时候妈妈跟孩子说话时没有眼睛对视的习惯。
孩子小时候会用手捧着妈妈的头说,妈妈快看我做的……
这时,妈妈应该放下手中的活儿,去看着孩子,跟他交流,或者看着孩子告诉他,妈妈正在做什么,一会儿再看。
没有眼神的交流,不仅仅是尊重的问题,更有可能是安全感缺乏,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高效沟通三要素,停看听。
从孩子出生开始,跟孩子交流时,就要用眼睛看着他,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安全感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以后再聊。
四、注意力的发展。
三岁前宝宝注意力发展迅速,但很多父母对此并不了解。
0~3个月,孩子喜欢看人脸,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大人要多和孩子互动,不要把孩子当做什么也不懂的物体。
3~6个月,孩子喜欢看比较有意义的物体,比如,妈妈的脸,喜欢的食物和颜色鲜艳的玩具。这个时期,要有稳定的抚养人多陪伴他,多感知身边随手可及的日常物品。
7~12个月,注意力主要体现在抓握东西上,能够抓住了,抓稳了,并且能够操作和运动了,这时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好能够提供多一些的手部探索的物品,各种材质均可,比如各种瓶瓶罐罐,用完的化妆品瓶子,矿泉水瓶子,或者到大自然中玩水,沙子,泥土等。
从这时起,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玩具,一次只玩一个玩具,其他的都收起来。
我们是不是一次给孩子一大盒子玩具呢?想一想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不闹人,能够让我们做一点家务吧?
1~3岁,孩子的有意注意力慢慢形成,对世界的探索更加主动,更有自己的个人意志,这时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多给给孩子营造探索环境的机会和时间,不阻止,不打扰。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运用上,所以一定要跟孩子有语言的交流,对话是最好的方法,多提问孩子为什么?多陪孩子阅读,多带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些都能简单而有效的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总体来说,0~3岁孩子的注意力多是被动的,多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力发展是缺乏目的性,而且有不稳定没有分配的特点,所以,父母要额外注意以下事项:
1、孩子做一件事情时,很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使原来的任务并不能完成,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只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更为单纯的探索环境即可。
2、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正常范围是~
1~2岁宝宝,大致在5分钟左右,2~3岁宝宝可以持续到10分钟左右,三岁以上的孩子基本上可以维持15分钟左右。
3、孩子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看不到事物背后的联系以及隐蔽的一些细节,只是注意事物明显的表面轮廓,所以他们经常找一样东西时,就在眼皮底下,但是就是看不到,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误以为孩子眼神儿不好,或者批评贬低孩子。
4、三岁以下宝宝,不可能同时注意很多事情,比如宝宝正在搭积木,妈妈叫宝宝吃饭,宝宝可能没有反应,家长不要误以为孩子成心和大人对着干,宝宝很可能真的是没听到。
所以和孩子交流时,一定要走到他面前,蹲下来,眼睛看着他,保持和他相同的水平,耐心的看着他。当宝宝觉察到周围有人时,就会抬起头来看大人,这时再去和孩子交流。
3~6岁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开始追求完美,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同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她们对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出去感知更大的世界,去融入更大的人群和集体,这样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岁首先要做的就是进入幼儿园,开始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这会促进孩子注意力的发展,因为入园后的孩子,生活强调规律性,纪律性和时间观念。
这样就需要孩子有能力调节和驾驭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上课认真听讲,记住上课内容,并能回答回忆出来,按照老师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务。
愉悦是4周岁入园,在家庭当中,没有办法给孩子提供集体的概念,孩子也没办法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让他们从中寻找,发现并形成对周围事物和人的看法。
具体陪伴孩子的办法:
通常需要安排一些有意识,需要孩子有意志力,努力坚持下去才能完成的活动。如:画画,下棋,涂色(注意要涂一个完整的画面或者石膏作品),折纸(跟随家长一步一步,直到得出一个完整的作品)。
在这些活动中,家长要做的事,指导和支持,千万不可以替代或者批评孩子,强迫孩子。
大的原则是让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任务,并给予积极回应,让孩子很有成就感,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如此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会持续的越来越长。
在我儿子愉悦两岁多的时候的时候,我想给孩子捏几个小玩偶,顺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是超轻粘土到他的手里,怎么也捏不成样子,我就急于让他知道圆形怎么捏,方形怎么捏,而愉悦的乐趣在于把各色的泥混成脏不拉叽的,扭七八歪的东西。
由于我不断的指导,他就好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动手,不管做什么都会说:"妈妈来,妈妈来。"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不敢尝试的情况,那你一定要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过度指导的行为。
最后,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一个缺乏耐心的家长,是培养不出专注力很好的孩子的。教育没有其他,就是做榜样而已。
6岁以后被称为学龄期,注意力问题是小学阶段父母问及频率最高的话题。其实,这时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学习的任务和压力,让注意力问题凸显出来。
如果小学生上课,坐不住,老走神,基本会给孩子扣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帽子,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参考以下几点。
1、小学阶段低年级,注意力维持在15~20分钟左右,属于正常,高年级维持在半个小时左右,而每个孩子会有个体差异,在此范围内都属正常,父母不要焦虑,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2、对于专注力确实太短的孩子,父母要考虑孩子三岁前的教养方式,可能父母性子急,容易催促孩子,父母要求高,或者控制多,就会倾向于干扰孩子,打断孩子。
这样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时间短,父母要勇于自查,自省,从自己的教养方式开始改变。
比如,注重培养孩子专注写作业的习惯,而不是纠正孩子习题的错误。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而不是提一大堆高的要求,父母拿着手机玩游戏,让孩子安心写作业,是不太可能执行的。
如果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不爱上学,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时,一定要弄清楚,是不是孩子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不理解,这时需要父母和孩子好好沟通,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
另外,孩子不好好写作业,要了解孩子是否对某一科偏科,或者对某个学科老师有好恶。
此时,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收集更多有关科目的有趣素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或者引导发现老师身上的可取之处和发光点,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心事而已,很多父母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而缺少了对孩子整个人的关注和陪伴,心事不外乎就是缺少学习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关注,跟同学比较产生心理落差。
自己遇到一些困难,又不知道如何说出口,所以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跟孩子谈心,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是有力量的。
你要相信三个月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吃饱,
相信一岁的孩子会知道什么是危险,
相信两岁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岁的孩子会讲完整的故事,
四岁的孩子,完全会自理,并能够做到刷碗,扫地这样的家务。
比如,相信孩子,你敞开了给他吃垃圾食品,他吃的也有限,而总被限制的孩子吃起垃圾食品来会毫无节制,因为孩子吃的不是冰棒,辣条,而是需要你的爱。
你总是唠唠叨叨,其实传递给孩子的是不信任,不相信他能够管理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最后提醒一下,甜食也会让孩子专注力不集中,糖伤肾,肾主骨,肾虚个子就长得慢。电子产品一定要少看,一周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这时间连一集动画片都看不完。
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关注专注力课程的原因,我家愉悦几乎控制不了看手机这件事了。和孩子有的玩,就能够培养专注力了。趁孩子还听话,我们赶紧找方法,别等大了来不及。
今天讲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但主要还是家庭的影响,父母打造的环境,态度和言传身教,都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所以父母来学习,理解孩子,孩子爱父母是100%的,而父母爱孩子往往是有条件的。
幼儿园里流传着一个公式,常说5+2=0。在幼儿园里,5天建立规则心态刚刚调整好,周末两天在家庭当中就又回到了原样。
我学习全脑专注力的课程,完全就是为了我家愉悦,相信当家长的心态是一样的,孩子未来可以不成才,不成家,但一定要幸福,可是一到写作业学钢琴看书的时候,就鸡飞狗跳的,家长忘了自己的初衷。
有很大的一部分家长从小被管束,长大了被植物或领导限制,有了孩子可终于有个小东西听我的了,其实就是恶性循环,有关心灵成长的部分,高效沟通的部分,感觉统合的部分,我们以后再慢慢讲。
孩子的成长就是连续剧,落下哪一集都不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下节课,我们可以提问,提问的标准是
1,孩子的年龄,性别,是家中排行第几的孩子?
2,主要抚养人是谁?三岁前是否有一周以上母婴分离,比如戒奶时。
3,遇到哪些关于专注力的问题,具体什么事例让家长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