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首先必须要承认:学规划学心理的人也是会有自己拎不清的时候的。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你们能看出作者在吐槽?恩,有一点。但是不喜勿喷哦。毕竟这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和很多即将有宝宝的妈妈一样,我在怀孕的时候,也加入了各种妈妈群。要做妈妈的人都会变得比较友善和博爱,所以妈妈群的气氛特别好,我们一起分享孕期各个阶段的变化,互相鼓励和安慰,聊得特别投缘的几个还会经常组织聚会。然后某一天,我因为心情比较低落,想到群里有这么多姐妹可以吐槽一下,结果就因为我这个一厢情愿的求安慰举动,群里一个平时会一起聚会的妈妈直接丢给我一句冷冰冰的话“你就知足吧,我们不想听你的抱怨”!
你们可以说我玻璃心,但是那个时候我真是有点懵,那一刻的震惊比我原先要抱怨的事情带给我的冲击力大多了。从那以后我很少再混各种QQ群、微信群,我有反思是自己的定位错了,“朋友圈”的并不都是“朋友”,特别是现在“朋友”的概念几乎相当于“认识的人”,朋友多到手机通讯录都翻不过来了,走不下去的,就不要硬拗了吧。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起她的一个朋友,我们称她为K吧:朋友和K是在工作场合认识的,因为一些工作上的沟通,一来二去就成为了朋友。K的生活比较简单,简单到我朋友觉得有点太不应该(原谅我朋友是个耿直热情的双子女)。K说她在生活中没有朋友,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带孩子。认识我朋友之后,偶尔两个人会去吃个饭逛个街,会发微信说说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或感悟。K说:“很谢谢你带给我不一样的生活体验”。我朋友说:“别客气,我们是朋友啊”。
直到有一天,K对我朋友说“这几天我们先不要联系了”。
原来K的丈夫和婆婆认为K有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居然还会不带孩子去跟什么朋友逛街?我朋友一开始知道的时候又气愤又心疼K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她以为K说暂时先不要联系是K不想自己的家庭矛盾涉及到她,是维护。
后来过了几天后我问她:“K怎么样了,事情没有很严重吧?”她说:“不知道,后来不想再去关心。”原来,K在一次无意识当中说出了让我朋友回避的真实原因:在丈夫和婆婆责骂她的时候,她为了保全自己,说都是我朋友主动约她吃饭逛街的,她很被动,是对方想跟她做朋友。
讲真,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这也太贱了吧”! 我问我朋友:“难过吗?” 她说不难过,听到k这样出卖过她们的友情,那一瞬间她反而就觉得通透了:本来就是生活环境、性格价值观都太不一样的两个人。做不成的朋友,就不要硬拗了。
故事就讲到这。你以为我要跟你表达的是在成人的交友世界里,付出真心意味着怎样的风险?信任建立是多么的困难?我们有限的时间和感情应该投入在哪里?有了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手机为何找不到通话的人了?其实都不是。我想说的是:幸好,我们还会相信,还需要朋友,还会为了友情哭哭笑笑,身边还有那么一两个见过你最丑时候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