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时候,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想验证一下当人们说“累”的时候,是身体上的累还是心理上的累。实验组挑选了一些高强度体力的运动员--比如举重运动员,让他们一直锻炼到力竭,就是身体不能再动了为止。这时候再给他们的肌肉一个电击,但肌肉还是能一跳一动了,这就说明了所谓的太累,只是心理上的累,是大脑认为不能再动了,大脑指挥着肌肉,在还有余力的时候就该放弃了,不要挑战极限。这是大脑的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大脑判断你快到身体极限了,为了避险,“自我”会告诉你停下来。而这种“自我“往往操之过急,更多的情况不是害怕身体的危险,而是害怕失败的感觉。努力过后还失败,这种感觉让大脑觉得不好,所以大脑更倾向于选择中途放弃,这样感受会更好。“自我”通常会在极限之前让你放弃,你还有余力,但大脑让你不要干了。要突破这个“自我”限制,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比自己更大的”目标。在新闻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母亲把一辆车抬起拯救了自己的儿子,她做出了超出平常的极限,因为在她心里,儿子比自己更重要。
压力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把压力视为威胁的人,就会从一开始就害怕,这样对身体是有害的。把压力视为挑战,直面压力,则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如何能把压力从有害的变成对我们有利的?答案就是仔细想想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我希望我家人过得更好一点,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人等等。经核磁共振显示,感觉面对威胁的人,经过回顾自己的价值观后,大脑神经层出现了积极的应对,他们把威胁视为了挑战。这个实验也说明了为了别的(比自己更大的)目标,人才能超越自我。
有一个针对多个研究的综合分析,说各路的研究者考察了超过20万人,想看看他们工作动力跟工作表现直接是否有联系,结果是很有联系。研究表明,那些相信工作是为了帮助别人的人,比工作只为了挣钱的人,有更好的工作表现。
所以,当你想让人的工作表现更好的话,请赋予他一些比工作本身更加重大的意义。同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为这事努力工作没啥意思,你需要找一个更大更远的目的,一个比自己更大的目标,为了家人和孩子也行,为了改变世界也行,你应该从你的价值观去寻找这个目的。
茨威格有一句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还年富力壮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是这样说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是个无法瞄准的目标,因为你越追求他,你就越远离他。自我实现,其实是自我超越的副作用而已。”“self-actuallization cannot be attained if it is made an end in itself, but only as a side effect of self-transcendence.--Viktor E Fran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