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余光中的作品,总能让我升起一种对文字的佩服,自高一对《寻李白》一诗的惊鸿一瞥,直至现在不能忘怀。
初看时只觉得好笑,怎会有这样的作家,写出“肝硬化怎杀得死你”这样现代化语言的词句,读起来只觉得的突兀和绕口。但后来想来,嗜酒成性的李白可不就是这样,若置于今天可不得患上肝硬化。至于死亡,从今日来看,才子李白确实不曾死去,仍生生地扎根在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中。
又读到“不如归去归哪个乡”;“你说过,凡你醉过,皆非他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心头不由地升起悲哀,且不管故人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忙碌中的世人又何必要因利益而露出丑恶嘴脸(指关于李白故乡的争夺之战)重归安宁与平静似乎永远都难上加难。
再后来在大学看到了余光中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我的四个假想敌》,有再一次被其文笔折服,一场女儿的恋爱更像是战争,夹杂着为人父的忧心和不舍。
在这两篇作品的铺垫下,我终于还是翻开了余光中先生的文集。而在翻开之前,我的内心刚经历过漫长的拉锯战。我感到恐慌与害怕,害怕打开这样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潜藏深意,让你思考,震撼思想,触动你早已波澜不惊的心。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早已被乱七八糟的杂书和一些娱乐的媒体视频所淹没,看快餐小说时,图的是快感与刺激,求得是简单易懂,但匆匆看过后却总是难以记起。
我也是如此,但偶尔还是会有一丝不甘心,不甘心就此沉沦,不甘心在时代的洪流里迷失了自己的思想。
喜欢抽出整个下午的时间,纷纷杂杂的事情全都抛去脑后,就一个人,静静地倚着墙壁或是微陷在沙发中,手捧一本书,抚摸着略显粗糙的书页,轻轻地摩擦感受文字的质感,单薄的纸张却承载起思想与历史的厚重。一页页翻过,看到前面埋下的伏笔解开便惊喜地翻到前面,细细地品味细节。结束时,掩上书本,长呼一口气,偶尔是感慨作家终究给了所有人一个美好的结局,偶尔对戛然而止的结尾感到郁结。但每每看完,无论是欣喜或忧伤,又或是淡然。久久沉浸在书里的感觉都是享受的,而内心升起的舒适与安心是电子书无可比拟的。
正如老舍先生也曾说过,要体验慢的美好,读书便是如此,慢慢的,却又一种宁静致远的味道。
所以多看一些好书吧
趁我们还未被这个世界的纷杂淹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