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个农民,有着农民的朴实勤劳,也有着守旧,世俗的缺点。看过很多写父亲的文章,听过很多描述父亲的语言,可是大都是只说好,不言坏。今天是父亲节,我想说说我的父亲。
老家是北方农村,父亲也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村男人,现已年过六十。脾气却还是那么暴躁,因为父亲是老大,下面有四个叔叔两个姑姑——据说还饿死了一个姑姑。
奶奶去世的早,爷爷又常年有病,许多重担就落在了父亲身上。农村人,无非就争个张家长李家短,鸡飞狗跳,父亲的暴脾气估计就是这样养成的。小时候跟小伙伴打架了,回家定是不敢说的,说了反而会挨父亲的大脚板。
我的父亲有很多“哲学”:
1、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对于子女的教育,父亲说要人前教子,任马游岗。犯了错,立刻给你讲,不管人前人后,也许这样印象才比较深刻。平时就任马游岗,爱干嘛干嘛去。从来不问我的学习,也不会干涉我的兴趣爱好,即使到现在,谈女朋友,父亲也是说,你觉着好就行。他认为孩子四岁看老,天性不坏的话,以后也坏不到哪里去。背后教妻,我觉着这是一个男人对于妻子的尊重。
2、要有礼数
北方农村,特别是山东,受孔孟之道影响深刻,小时候的大人是比较讲究礼数的。见人要喊,一个村子,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伯伯,小孩子哪能分的清记得牢,所以我小时候没少被父亲“人前教子”,挨骂最多的就是,没大没小!没有老,哪有少?!这一点挺感谢父亲的教育,让我成为了一个有礼数的人——我觉得“没教养”应该是对一个人最坏的评价。
社会在发展,许多人不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比如姐姐们都出嫁了,回娘家的时候,都染发烫发,涂指甲油——这在以前父亲是不允许的。外甥饭桌上叽叽喳喳,筷子乱翻,父亲也不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呵斥。有时候我觉得父亲就像老炮儿一样,也许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被年轻人接受了,却也不能跟子女辈去抗争——对,抗争。让人觉得有种英雄落寞的心疼。
3、别浪费电话费
父亲跟大多数父亲一样,不善言辞,他一直觉得电话费还停留在长途加漫游的年代,一分钟一块五。节俭了一辈子的他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每次打电话他都会在母亲一边呵斥,长话短说,差不多行了!什么事说重点,三言两语不就完了吗?!小孩工作挣钱那么难,别浪费话费……长此以往养成了我打电话不超过分钟的习惯,也挺好的——直到有一天我谈了女朋友……但是后来如果很久不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就打过来了,你爹叫我问问这么久不给家里打电话,怎么回事……
4、我有的是钱
父亲兄弟姐妹多,家里孩子也多,小时候家境困难,紧张。即便如此,父亲从来没在他的弟弟妹妹还有他的子女面前说过一次没钱。特别是对于我们读书这件事,那是特别有钱!读大学交学费,生活费,每次父亲都跟母亲说,多给点!钱又不沉!要是不够汇款还麻烦。然后母亲暗地里再嘱咐我,省着点花,这是你爹前天去你四叔家借的。马上开春了,得买化肥种子农药,我们就留了三百块……
父亲是个有钱人,所以我是富二代,也继承了父亲的这个传统,每次给母亲打电话就说,你跟我爹好好吃饭,少种点地,我买房子不用你们,我有钱。
这就是我的父亲,勤劳朴实也传统暴脾气。小时候又爱又恨,长大只有思念的父亲。夜里电话问母亲,我爹的腰椎间盘突出好点了吗?母亲说,好什么,就那样了!每天喝酒,喝了酒就絮叨絮叨……我说,喝点就让他喝点吧,你控制一下他的量。他喝了酒喜欢讲话,可是也没人听,他的那几个伙计没几个在了,让他说说吧,你就忍着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