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管孩子,或许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成了一个家庭争论的焦点。每个家庭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耍脾气,使小性子,打人,比如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等等。
孩子出现了一些小毛病,小问题,该管的时候,必须管。
可是,到底什么时候管,怎么管,既不伤害孩子,又能很好地纠正孩子的一些问题?
有一本书叫《捕捉儿童敏感期》,书中讲到,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敏感期。视觉、口、手、秩序、自我意识等等的敏感期,都有不同的表现,而抓住这些敏感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而管孩子,和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去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也有着相通之处。
想起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老师在一堂课里提到:孩子,一定要管,而管孩子是有时间期限的,最佳时间段是12岁之前,12岁以后再管,为时已晚。
她的这个课程,我和老公听了很多遍,也亲身实践了,确实很有效果。从她的观点里,我们再总结几点,和大家一起分享:
1、管孩子,一定要在12岁之前,而3-6岁是最佳时期。
关于管孩子这件事情,我和先生之间曾经有过很大的分歧。我深受让孩子自然长大观点的影响,想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放任比较多。而他,总是害怕女孩子从小如果不管,长大了没法管让人更操心。因此造成一个结果:我放任孩子有点过,而他管孩子也有点过。所以,孩子怕他,却又在我面前肆无忌惮。
直到一次,老公推荐我看了李玫瑾老师的视频,我们各自总结了自己的不足。我,太顺着孩子,所以就造成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讲条件。我说该洗脸了,她说能不能讲一个故事再洗脸。我说该睡觉了,她说能不能再玩一会儿再睡。去外边玩,我说该回家了,她说能不能再多玩一会儿?总之,不管什么事情,总是要提出一些自己的条件。而同样的事情在爸爸面前,爸爸更多的是不行,必须听大人的,然后就是一阵哭闹,接着就是爸爸发火,哭着也得听爸爸的。但是下一次,她就不敢再跟爸爸讲条件了。爸爸的问题是坏脾气,让孩子是因为害怕,而不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而4岁的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总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总是会很聪明地抓住每个大人的缺点,而实现满足自己意愿的目的。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的道理就在于3-7岁,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NO。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正常的人格。而青少年乃至成年以后,很多习惯和性格都与儿童时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是如今特别流行的那句“原生家庭”的影响。
就像李玫瑾老师说的那样,一些青少年恶性的违法犯罪案件,基本都发生在12岁至18岁之间,而这期间,孩子处于叛逆期,你再去管,去说No,很容易导致孩子走向极端。所以她说,这个时期再去管,“为时已晚”。
因此,抓住管孩子的关键期,就要在最佳的时间段,把一些坏毛病即时给扳回来,从小事管,给孩子立好规矩,及时说no,管早管小,才不会有大的问题。
2、管孩子,抓好时机是关键。
当然,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到底该如何管?这个时候,就要抓好最佳时机。而什么是最佳时机呢?所谓最佳时机,就是孩子犯错误后立即马上,而不要积攒。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入手:
一是立即管,就要坚定地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说好了看10分钟动画片,看完了还想再看。
妈妈:十分钟到了,该关电视了。
孩子:妈妈,我再看一会儿吧?再看5分钟。
妈妈:不行,关上。
孩子:妈妈,再看一会儿吧?开始哭闹。
这个时候,只要用行动把电视关了,赶紧用别的事情来取代这件事,孩子就明白了你的坚定,即使哭,也很快就过去了。最怕的是家长听到孩子哭,不忍心,就接着让孩子再看5分钟。如果孩子上来就哭,那么这个时候更要坚定,坚定把电视关上,陪孩子玩别的。或者让他哭个够,你在一旁陪着,等他哭累了再开始别的游戏。
最终让她明白,闹是没用的,父母爱你,但是不迁就你。
二是管,也不要让孩子太压抑了。
在孩子闹够之后,平静下来,当然还要跟孩子交流,就像上文中看电视的例子,如果孩子好好交流,说还想再看5分钟,可以满足他。但是5分钟之后,仍然要按照约定的来执行。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1是鼓励孩子多和大人交流,用语言交流而不是哭闹。2是交流不是无限地提要求提条件,也要有下限。
而这样的交流,也不是每次都要满足孩子,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是三比一,提出3次,满足1次即可。
这样,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他有什么想法也能够及时跟大人交流,而大人可以适当地满足,适时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了。
管孩子,也要做到三不:
一是不要在孩子正吃东西的时候管,哭的时候容易呛着。二是不要在睡觉前管孩子,影响睡眠,孩子会做噩梦。三是不要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管,以免病情加重。
总之,管孩子,确实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如何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在最好的时间段,最好的时机里管孩子,需要我们每个父母去学习。
就像我和先生的问题,我是满足孩子太多,容易让孩子任性,这就是所谓的溺爱吧。而先生,则是管孩子太多,容易让孩子压抑。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在改正自己的缺点,把握好三比一,把握好时机。让孩子在一件件小事中,学会克制自己的任性,在父母的引导下,最终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