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过吴江的一首小诗想开去
上几天,忽然收到一条新简信,走过吴江的入群邀约。我便点开了他的主页,大致浏览了一下,觉得是一个忧郁的人。
我也是个落魄的人,大概是心映了吧,便入了他的文友群。这个群里,大约有四百人左右。前几天,也入了一个四百人左右的群,但很快退出,里面乱七八糟,很不爽。今次,初步印象不错,便留了下来。
的确也是这样,这个群里有不少有才华的人,而且都很有文学上的真诚。我开始注意这位群主,他爱写诗,尤其是三行诗。写的不错。后来又断续了解到他是苏卅吴江人,现居郑州。因为我是工地工人,没有时间持续在群中,有空又想写点东西,因此获得的信息是断读的。并且有了潜水党的嫌疑。
好了,关于吴江,就是这些。接下去我想分享他的一首小诗,并由这首小诗,谈谈我对诗的认识,因为不是学院派,所以也不多考虑,外行话,也没人笑话我,再说了,我就这认识水平。咋的了。
三行诗 忧郁诗
1
细雨沥落在了
窗幔,你的泪又模糊
了谁的容颜
2
许了你一世迷恋
你挥一挥手,掷给
了我一地过往
3
那条别时的
巷弄,替代了你
夜夜伴我入眠
诗是从日常用语中来,由音节组成。但是,日常用语还不能算诗,虽然它也有音节,但是这种音节自由,无序,散乱。它没有规律,所以你听上去也就没有印象和触动。
日常用语能变成诗,这毋容置疑。那种为了写诗,而搜肠刮肚,胡拼乱凑的,最后只有他本人懂的诗,肯定不是来自日常用语。不是来自曰常用语的诗,时间一长,作者拿来再看,他也发毛,因为已时过境迁。
日常用语到诗,是一个音节按规律组成连读的过程。也就是,诗是把日常用语中的音节组成有规律的连续。比如小雨下在窗帘上了,就象眼泪模糊了眼晴一样,看不请周遭风物。比如,我要离开家了,此身长在家乡到现在,我说走就走了。家乡从此只在我记忆中。比如,我从那条巷弄离开,常常在梦中遇到。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脑海里浮现的图景,就是这些。这些自由无序音节虽然也给我以画面,但它们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这时候诗人就要把能体现这些景象的音节,进行重新组合,使它变得有规律的连读。你看,细雨沥落在了窗幔。你挥一挥手,掷给我一地过往。那条别时的巷弄。
衡量有规律连读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主要是看它的音乐性。音节是有时间长度的,它像一块红砖,砌进墙去,就成了那堵墙的音乐的篇音。有时间长度,正如一条直线被断成长短不一的线段一样,排列在一起,就要有比例。其实每一首歌的音节发音都是有比例的。降央卓玛的发音不仅谁,而且我们也能听出来,这就是我喜欢这名歌手的原因。有规律的连读在听觉上形成有比例的旋律
这其中还有诗行与韵脚压韵的参予。如第一章,细雨沥落在了/窗幔,你的泪又模糊/了谁的容颜。幔与颜押韵。如第二章,许了你一世迷恋/你挥一挥手,掷给/了我一地过往。再如,那条别时的/巷弄,替代了你/夜夜伴我入眠。
综上所述,诗就是把曰常语言中,自由散漫无序的音节,重新组合成有规律的连读,并在听觉上形成有比例的旋律。它有建筑上的美丽与听觉上的音乐感觉。
当然这首诗在意境的语言锤练上,还有情感的抒发与拿捏上都有独到之处,凡此种种,留下次再述。
因为我不是诗人,所以外行话难免,好在我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所以毫无顾虑,也不怕耻笑。走过吴江,也是文友,我想他也不会生我的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