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自己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下降。
回想起来,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早早去上课,瞌睡得历害,双眼睁不开,迷迷糊糊走在去教室的路上,连走路都摇摆,迷糊状态,不感知到自我,也看不见外物,周围学生超过或者我超过学生都没有意识。脑子里却唰唰的闪现几句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且还有所想,想到物物相依,无物无累的佛道哲学,想着儿子的学习状态就如此,如果自己一门心思贪学习,心无旁骛,哪会有这样那样的打扰。
最近几年也都是这样,行走在路上,只要没𠆢说话,脑子活络,思想的触角迅速伸展,就像信息高速路上的各种连线,纷乱直接迅速。现在呢,脑子触角慢腾腾展开,延伸没有方向并且短,并且经常停住成为空白,不知道该往哪里。好比复道行空,既不知所之,又中途断掉,尴尬的停在半空。更严重的是是有时一个人行走的路上,脑中是空的,即便努力去想什么,也都迫不得已停住,也又循环到上面的尴尬中了。
于是想,怎么了这是?颈椎问题脑缺血缺氧?还是老化?还是信息充斥的生活里,浅阅读太平常,没有思考的过?
心想,老化没办法。颈椎问题还是有药可治。从浅阅读不思考入手,少看一些东西,努力进行深度思考,看能不能将思维的触角深入,之后能不能记住。
好,现在回忆今天下午给姑娘的数学题解。关于"多了多少倍"和"是多少倍"的问题。
妈妈有桔子4个,多多的桔子是妈妈的2倍,多多有几个桔子呢?8个。爸爸的桔子数比妈妈多了2倍,爸爸有几个桔子呢?先要算出多了的2倍,是8个,这8个是比妈妈多了的,那么妈妈的加上这8个就是爸爸的,那就是12个。画图:
oooo
oooo,oooo
oooo,oooo oooo
好了,这个过关。再试一个。
今天读了篇文章,关于城市化规模建设的。文章首先从大概上讲城市规模是自然演化和政策引导的。进而讲城市的优势,比如资源集聚效应、市场机会、信息低获取成本。然后说城市治理的半径扩大,城市规模扩大的条件成熟,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受阻并列出原因,比如计划经济体制的控制、城市开发不充分、政策壁垒制约。进而讲城市建设受阻的后果。最后讲如何能让城市达到合理规模。谈到中型政府模式和人才引进,有人才有城市的发展。作者认为文明附着在城市上,城市的发展决定了文明扩展。
好,这个也过关。心中窃喜,用劲想想,真的能想起。
杜甫的"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也让我费了心思。现在想来,脉络分明。杜老师在四川受到好友严武大将军蔽护,做了幕府住在幕府院中,想一想,这"致君尧舜上"的杜老师,做一个幕府,闲着无事。一天傍晚雨后初晴,在院中溜达,看到周围景致。"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老更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杜老师闲呀,清清秋风吹来,小雨过后,灰蒙蒙的云随风飘过山城,果实成熟应时而落,可是枯黄青苔又随雨而生,抱着济世安邦的梦想,却终日赖人而闲,这可不好,心里苦闷,安于幕府小吏吧,不劳而食,寄人篱下;回到草屋吧,生活难以为继,立刻就怀想起自己的浣溪草屋,"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那西郭茅舍院里的花肯定也笑得花枝乱颤:瞧你杜老师,老则老矣,还做幕府,靠人供养,不如回家;既做幕府,还心里不好意思,托言既吏又隐。这婉转心曲,用浣花溪里花多笑来传达,有点可爱,更多无奈呀。
说了这么多,说明一点,不用心细想、浮浅,是记忆力下降脑子不活络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刻意的常思常想,对抗衰退,提高反应力和记忆力。
信息量过大,让我们追求快速肤浅的看。我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阅读时,经常是一目十几行,更甚的是浏览个开头,然后便迅速下拉进度条,看看很长,便不读了,又打开下一篇。这样页面打开不少,实际上什么也没读好,也没记着多少。不思考,怎么能有印象?
那么,我为什么要这么浮皮了草的看呢?一是因为那么多文章内容,我都想看,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文章无数,只能快速浏览。二是开始选择快速浏览是很多文章内容相近,要么就是大量文章只是一个大类,根本没有细读的必要,比如很多的鸡汤文,比如娱乐话题。因为觉得不必细读细想,于是便养成了肤浅阅读的习惯。
所以拒绝不必要的浏览,让阅读带着思考。
网络和智能手机让我们的阅读随时随地。大信息量,多范围跨度,让信息碎片化,不能读有思读有专,我们大脑内存有限,经不住过量和不加整理的信息凌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