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见一对大雁殉情而死,写下至今无人逾越的千古爱情名篇

1205年,金朝,一个少年在赶考途中偶遇一双大雁被猎雁者捕获,有感而发写下一篇歌颂爱情的不朽诗篇,其中饱含哲理,冠盖文坛,至今无出其右者。他是谁?是怎样写出这千古名篇的?写出千古名篇后他仕途又如何呢?

《摸鱼儿。雁丘词》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景),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金朝太原秀容(现山西忻州)人,生卒年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刚出生7个月就过继给亲叔叔抚养。叔叔是县令,家境不错,元好问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据说7岁能诗,被称为神童,跟曹植有的一拼。

博览群书,文思敏捷的元好问经常思索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懵懂的他在灵魂深处不断探索“感情”这种摸不着而又时刻萦绕在自己周围的奇妙感觉,年少又未经人事的他发出了灵魂般拷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哎朋友,你可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感情,能让人们生死相随呢?

带着这个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16岁的他在公元1205年8月,过汾水河畔赶赴并(山西太原)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府试。此时正是金秋时节,烟波浩渺,雁高芦飞。

在等摆渡的时候,他看到一位捕雁人抓了两只大雁,就上前跟他闲聊。猎者告诉他今天运气不错,一网打了两个大雁,先抓了其中一只,可是另外一只乘机挣脱猎网飞走了。他就杀了被抓的这一只,没想到看到这一幕,逃脱的大雁竟然一直在他头顶盘旋,连声哀嚎,最后一头撞死在地。

元好问听到这里,不觉咯噔一下,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比翼双飞,共度秋锦春华的浪漫,携手寒冬酷暑的煎熬。

他醒悟到,只有这种感情,才会生死相随。他的思绪也随着高飞的大雁,愁思万丈:

“欢乐趣,离别苦,就(是)中更有痴儿女。”

既有相聚的快乐,更有离别的伤感(凄苦),世人皆知儿女情长,没成想竟有如此痴情男女。


看着猎者手中已死去的两只大雁,他不由得悲从中来: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景),只影向谁去?”

既然没了你,前路漫漫,暮野千里,形单影只的我何处是归途?

于是他说服捕猎者,买下了这两只已经死去的多情大雁。

看着手里已经冰冷的大雁,环顾周围人烟稀少的渡口,凉凉的秋风中一种悲情重重地从心底袭来。从小家境优渥的元好问,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和孤立无援。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孤单犹如冰冷的寒霜,将我团团裹住,在这汾水河畔茫然彷徨,回想当年何等意气风发!

不知不觉的,他满是怜悯地为这两只殉情的大雁唱起了挽歌。在他眼里,他们不再是大雁,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升华。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耳边响起凄楚的哀歌,悼念这殉情的大雁,颂扬忠贞不渝的爱情。

即便如此,逝者如斯,又有谁能让他们复生呢?元好问不由得对世人的冷漠产生了愤懑之情。

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惊天地泣鬼神,凡夫俗子怎能理解他们的一往情深:宁愿化蝶,也不独存!

我要将他们好好地埋葬,为他们立一个小石碑。让他们永生永世在一起。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世人枉信虚名,待千百年后,必有同道中人,来此雁丘地,感慨他们真诚的一生。


一个才16岁的少年,就写出如此凄婉的爱情诗词,开篇第一句就震撼整个文坛,千古传唱,诗词之中的那种大切大悟,超越了尘世。作者似乎来到了大雁南飞的高度,在空中以第三者的姿态,先跟着飞雁体验南来北往的候鸟生活,再居高临下观察人世,看到了人性的冷漠。词中作者以大雁和旁观者两种身份交替进行感情抒发,有大雁的内心独白,也有借历史典故衬托对大雁的哀悼和怜悯。在本来美好的金秋,却感觉出作品中凉凉的萧条肃穆,描绘出孤身一人的荒凉和悲怆,一层层揭开了爱情的真谛。千百年来,后人对作者只有仰望。

即便写出凄美如斯的词作,元好问却不是一个纯粹的婉约派词人。到并州后,结识了很多的名人和朋友,少年的他意气风发,又写下了一首抒发远大抱负的《并州少年行》。

并州少年行 元好问

北风动地起,天际浮云多。

登高一长啸,六龙忽蹉跎。

我欲横江斗蛟鼍,万弩迸射阳侯波。

或当大猎燕赵间,黄熊朱豹皆遮罗。

男儿万马随撝诃,朝发细柳暮朝那。

扫云黑山布阳和,归来明堂见天子,黄金横带冠峨峨。

人生只作张骞傅介子,远胜僵死空山阿。

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破屋耿耿天垂河,欲眠不眠泪滂沱。

著鞭忽记刘越石,拔剑起舞鸡鸣歌。

东方未明兮奈夜何!


这一首诗,颇有辛弃疾的风骨。那时蒙古大军正向金朝进攻,金军连连败退。诗中用了大量的典故,借古喻今,表达自己抗击蒙军入侵的雄心壮志,但又苦于没有报效朝廷的机遇和渠道。

遗憾的是,这一次他府试失败,离建功立业的愿景更远了,应该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磨难。

18岁,元好问跟张氏结婚,岳父跟养父是同僚,当时都是县令级别的官员,两家算是门当户对。后来岳父的官位越做越大,一直做到户部尚书。元好问跟张氏感情一直很好,尽管元好问是一个大才子,却不是风流才子,没有闹过任何绯闻。很可能是那两只殉情的大雁,在他心中深深地刻下了感情专一的印记。直至1231年张氏病逝,二人育有三女一子。他为亡妻写下悼念词-《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元好问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词意悲伤,处处流露不舍之意,将以往夫妻其乐融融的生活与如今形单影只相对比,情真意切,更是令人扼腕长叹。

时光飞逝,无以挽留,曾经的二人世界,如今满地凄凉。寒食节的笙歌让我觉得更是孤单,恶风摧残一地狼藉。想当年你我同心同德,作诗吟赋,两情相悦何等。

你的身影犹在,谁又能帮我传递相思之情?虽有万般不舍,也只能等来世再相见。你走之后,空荡荡的屋子,冷冷的被单,夜夜梦里相见,却不得团圆。冷雨打西窗,孤月照空楼,度日如年。

19-20岁,1208年,元好问赶往长安参加府试,再次榜上无名。郁闷的元好问四处游玩散心,期间写出《箕山》和《元鲁县琴台》表达失落之意的同时,更是积极地表达了热衷于功名仕途的急切心情。

箕山 元好问

幽林转阴崖,鸟道人迹绝。许君栖隐地,唯有太古雪。人间黄屋贵,物外只自洁。尚厌一瓢喧,重负宁所屑,

降衷均义禀,汩利忘智决。得陇又望蜀,有齐安用薛?

干戈几蛮触,宇宙日流血。鲁连蹈东海,夷齐采薇蕨。至今阳城山,衡华两丘垤。古人不可作,百念肝肺热。浩歌北风前,悠悠送孤月。


这两首首诗得到了当时北方文坛领袖赵秉文的极高评价,品说“近代无此作也。”意思是当时金朝根本没人能写出这么高水准的诗。这些鼓舞对元好问无疑起到了相当大的鼓励作用,所以他虽然科考不利,但是大名在外。

1212-1217年,元好问又连续参加了3次科考,全部名落孙山。算上前2次,总共5次考试全部失败,也算得上是科考钉子户了!可是他竟然越挫越勇,毫不气馁。每次都是拍拍衣袖,淡然说到,大不了三年后再来。

此期间值得一提的是在1214-16年间,蒙古军队占领了元好问的老家忻州,金朝迁都开封,元好问一家逃难到豫西。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朝中大臣赵炳文、杨云翼等人,平时多有交往,闲谈之中他听说了一件令他感慨万千的事情:大名府一对男女青年彼此相亲相恋,但是却遭到双方家长反对。两人抗争无果后双双投河自尽,家人找不着他们以为两人私奔了。几天后采莲人在荷池中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从此以后,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那个荷花池里面都长满了并蒂莲。听说此事后元好问想到了16岁那年埋葬的殉情双飞雁,唏嘘感慨之余,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的姊妹篇《摸鱼儿·问莲根丝知多少》: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首词的背影故事在我们听来非常熟悉,我们还听过其他一些殉情的悲情故事,比如梁祝化蝶;《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刘兰芝和焦仲卿;唐朝有个广德公主,丈夫于琮被黄巢的军队所害,于是自缢身亡;在春秋时期有个小小的国家叫息国,国君息侯的夫人是陈国公主本名叫陈妫,嫁到息国就叫息夫人。她非常美丽也很贤惠,可惜被楚国国王看中了,就发兵把息国灭掉了,还把息侯抓起来让他在楚国守大门。威胁息夫人不做楚王妃子的话就把她丈夫和息国人全杀光,息夫人为了顾全大局只好答应。过了几年息夫人偷偷去城门看息侯,夫妻二人恍如隔世,息夫人悲愤交加一头撞死在城门口,息侯见状也撞墙而死,相随而去。

作为雁丘词的人间升华,词作情真意切,对殉情的男女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对他们的不幸充满同情。“无端又被西风误”对世俗的偏见进行了谴责。

1222年第六次科考,元好问终于得中进士。但是他的霉运还没到头,这一年赵秉文老先生与杨云翼、雷渊等人被污蔑为元氏党人,元好问跟他们关系良好,而且平时之间的联系也较频繁而被牵连。一气之下元好问自己回家不干了。

直到1224年,元好问已经35岁了,在一帮朝廷好友的帮助下,重新参加科考,才得以获取功名,做了几年县令,成绩不错,帮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1333年城破被蒙古军俘虏。1238年被释放归隐潜心著作,著述颇丰,涉及文学领域各个方面,在诗,词,文,史学,小说,散曲,文学评论等都有建树。1257年仙逝。

元好问的诗被誉为李白转世,纵观他的一生,虽然身负大才却相当坎坷。其原因主要是他14岁到19岁期间接受的教育来自郝晋卿,此老先生满腹诗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还有一个很大的藏书楼,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他是一个老愤青。他从来不教科考知识,认为科考的东西没一点用处,谁在他面前提科考他就跟谁急。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授学,教的全是体制外的知识,就这样他教了元好问整整6年,成功地把他培养成了一个誉满天下的科考白丁人士。

元好问在19年里连考6次没成功,刚好跟他六年的学历相呼应,也算是天命。最后是靠他在朝廷工作的粉丝帮忙,还有后来做了高官的岳父暗中相助,才考上进士,勉强混了几年县令。

欣慰的是他的作品,在那个宋金元三国混战的黑暗年代,给中国文化史增添了耀眼的光芒,被誉为当时北方文雄,文坛盟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723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080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04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4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31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9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93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41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51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47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2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3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7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5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