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写一篇听课笔记(重点谈收获),体会式笔记,而不是摘抄课堂内容,1000字以上。
在动笔写收获之前,首先感谢释若老师和雪梅姐的无私奉献,谢谢你们愿意一路指引我们前进。
我是一个写作方面的小白,没有接触过写作,更别提“拆书稿”了,所以刚开始观看上课视频时,我的速度非常慢,边看边暂停,恨不得把老师说的一字一句都记录下来,之后更是回看了2遍才理解了老师题目的意思。在训练营里,释若老师把自己定位成一位教练,手把手地教着视频前的我跟着思路一步步往前走。
公开课里,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必定是干货满满的一个训练营。“用户为编辑”,我把这句话写在了笔记最显眼的地方,“利他思维”被我备注在旁边。
什么是利他?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什么是“用户为编辑”?把编辑当成你的用户,或者说是“上帝”。我的理解是:为编辑减少麻烦,为他营造好的文字阅读体验环境,提供阅读上的便利。
在之前接触过的写作里,我看到过让我欲罢不能的文章,也看到过让我无法投入的语言。我曾经很困惑:为什么有的人文字有感染力,而有的人说的明明很有道理,但我就是看不进去呢?我得到了解答:你的用户是编辑,你应该有利他思维。
我常常羡慕他人的阅读量,也养成了定期买书的习惯。但是囤了书又没有读完,这不是浪费吗?而在第一课里,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自己的阅读效率非常低,甚至是常常读着读着就走神。成年人阅读,应该带着问题,带着寻求答案的心来读。速读方法能让人快速找到自己应该重点关注的部分: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期望得到什么。只有带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够更好集中精力展开阅读。
在日常阅读中,我总认为,我必须精读每一个部分才能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实不然,将注意力平均分散到每一部分,我反而没有办法注意到书籍的重点以及我期望得到的知识,直接造成了一无所获的情况。在快速阅读里,还提到了一个“一口气读完”的方法。对待阅读,我总会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床头上摆着书籍和笔,逐字逐句地看,每看一点我就圈出重点词,现在想来,这样的阅读方法难道不是小学生时代的阅读方式吗?这样的方法也导致我总是无法一口气看完,一本致用类书籍,我读完的最快速度是1个月。而这一个月里,我总需要再重新翻阅读过的内容,才能与现在阅读的内容衔接起来:费时费力还不讨好。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我也越来越不爱阅读。
幸好,快速阅读的方法给了我一个指引,一支笔,一张便签纸,我就能快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再展开精读。现在想起来,家里落尘的书都要重新翻阅开来,争取运用这个方法尽快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