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一个朋友的车,在车上他的儿子打来电话。电话中儿子要说了一件事,说的是学校政治课上,每周有一次让学生们轮流坐新闻播报,学生自己搜集新闻素材,还要做成PPT的形式,孩子不会做向老妈求助。
儿子有畏难情绪,遇见问题不想自己一个人去解决。同时又有依靠心理和托付心态,想让妈妈帮忙做。
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遇见问题没有去做,就先给自己设置障碍:我不会做;我做不了;你得帮我;你不帮我,我交不了作业咋办呢?等等,一哭二闹三心烦,一件小事还没开始做,就搞的大人和孩子都心烦,甚至先争执和吵起架来。
在这场母子对话中有很多我们家长很多长犯的错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不旦没能拉升孩子的能量,启动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愿,甚至因为喋喋不休的说教,把孩子搞的心烦意乱。孩子本来是想来寻求帮助的,结果被一通说教,解决问题的方向一点没找到,说了等于没说,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完成这项作业,很多孩子要么带着情绪胡乱做,要么干脆生气就不做。
在这场母子对话中,我仿佛也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场景我似曾相识。自己做为当局者的时候也和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讲道理,分界限,一点支持力都给不到孩子,惹得孩子一肚子气。今天做为旁观者看到了自己以前和今天这位妈妈所犯的同样的错误。
回来后回想起这场母子对话,做为一个旁观者来梳理一下她的问题,也算下次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给自己一个提醒。
儿子:学校让做新闻报道,还必须有PPT,我不会做,你得回来帮我。
妈妈:妈妈晚上有事儿,会晚点,到10点多才能回去,你自己先做着。
此处,妈妈只就事论事,孩子打电话救助时,没有看到孩子这份好的意愿和动力,这时候是肯定孩子的最好的时机,肯定孩子的责任心,肯定孩子为自己的作业负责,刚放学没到家就先惦记着自己的作业。肯定孩子先给孩子注入好的能量,先调一下孩子的状态。而这位妈妈的话明显忽略了这一层,孩子来救助呢,一下子就封死了,10点多回去孩子还不该睡觉了?对孩子来说这么晚妈妈才能到家,怎么可能来帮自己完成作业?本来自己就没有办法完成,妈妈还这么晚回去,这不是救助无望吗?
儿子:我明天早上就要用呢,我都不会,我怎么弄?电脑我也开不开。
妈妈:电脑密码妈妈可以告诉保姆,让她给你开电脑。
孩子听见这样的话,明显更有情绪,自己都已经是初中学生了,还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把电脑设置密码,现在自己学习要用,也用不了,自己家里的东西还要外人帮忙来开,妈妈对外人比对我都信任。
儿子:那我还是不会弄呀!
妈妈:老师的作业是什么时候布置的?是今天才布置的吗?
儿子恼火地:不是。是大家轮流做,明天轮到我了,这是新闻,如果提前做还叫新闻吗?那就叫旧闻了。
孩子感受到了被妈妈指责,妈妈的言外之意,这么复杂的作业老师肯定早就布置了,你为啥不早点做?
孩子被指责后找理由来为自己开拓责任,同时反驳妈妈发泄心中的不满。
妈妈: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妈妈也不知道你的作业怎么弄,肯定得你得想办法自己弄。
儿子更恼火:我说了我不会弄,你让我怎么弄?
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妈妈来给孩子划清界限和责任。就像从来没有试飞过的小鸟,被妈妈一下推到悬崖边往下推,孩子怎么有胆量往下跳?
孩子的感受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理解到,没有共情到孩子的感受,去给孩子讲道理,情不通,理不可能达。同时,孩子也没有得到妈妈一点支持和帮助,妈妈更没能肯定到孩子的良好动机,这样的沟通基本上是一场无效沟通,以前当我也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时候,我还觉得蛮有理,我就是不惯着孩子,孩子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其实,做为妈妈真的要评估一下孩子的能力,看他到底有没有能力独立去完成这件事,如果孩子真的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你硬把孩子推出去,其实不是逼孩子成功,而是在逼孩子破罐子破摔,或者索性撂挑子。这时候孩子是需要助推一下,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再能够有效指导一下,让孩子很好完成作业,或许一下子就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能力,当孩子从这件事上能够得到成就感的时候,以后他会慢慢相信自己的能力,遇到问题畏难情绪也许就少了。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不该放手的时候,还必须推一下,拉一把。恰如其分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