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的《人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是路遥引用柳青的一段话,路遥把这段话放在了小说的最前言,像是一个预告,一个总结,犹如《红楼梦》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般,好的作品开头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人们的思索。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一样“幸福的家庭大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好的点题犹如在腾飞的长龙上镶嵌明亮的眼睛,如同在柔美的丝绸上添上繁花。
《人生》是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是路遥的成名作。路遥是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而《人生》是作者真正奠定其创作基础的作品。他最为熟悉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地带”。《人生》中发生的故事就是处在城市与农村的交接地带,在城市文化的冲击下,农村知识青年的种种心理和种种反应。而作者就是通过这部小说来提出农村知识青年该做出何种选择。
高加林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整部小说围绕他的一系列选择,和选择带来的结果以及命运的不可控制性来展开的。作者曾自己说过作品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为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生活是一个复杂万端的综合体。高加林有着自己理想和追求,生活在农村的他虽然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一个农民,但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为了不像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当土地的奴隶,当他作为一个教师时,他想在当民办教师的岗位上,想在改变农村落后风俗上,做出一些成绩,想取得一些施展才能的条件,可是生活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在民办小学教书,当教书的职位被村长的儿子“抢”走后,他选择了重新回到城市,放弃了痴爱他的刘巧珍选择了现代女性黄亚萍,当他在城里被揭发走后门失去工作时他选择了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如果当初他没有选择离开农村,或许他就可以和刘巧珍结为夫妇,在农村过着辛苦但是幸福的生活,那里有着爱他的妻子,有着支持他的亲人,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当他去往城市又被城市抛弃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的时候,当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的生活远景上的时候,当深爱着他的刘巧珍被他冷酷的抛弃,现已嫁作人妻的时候,他失去了一切,失去原本深爱他的女人,原本属于他的幸福,这是他每个选择的结果,说得更贴切的是代价。
当他准备回到那片土地时,他想过家乡人会以怎样的反应待他,他本以为村里人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可他万万没想到,当他灰头土脸地出现在家乡人面前的时候,家乡人给他的是各种安慰的话语。
当他失去一切时,当他再次回到农村时,他反省过:假如他和黄亚萍去了南京,他这一辈子真的会幸福吗?他能不能就和他幻想的那样在生活中平步青云?亚萍会不会永远爱他?南京比他出色的人多得是谁知亚萍会不会像甩张克南一样把他甩到一边。可是,如果他和巧珍结了婚,他就敢保证巧珍会永远爱他。他们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虽然苦一点儿,但会过得很幸福······可是生活没有假如,也没有如果,选择了就是选择了,选择了就要为自己做出的选择付出代价,他把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轻易地丢弃了!他做了昧良心的事!这该是对他的惩罚。
看完以后这部作品之后,我感觉很惆怅,我一直在心里想着加林应该和巧珍在一起,我甚至一直憎恨着高加林,他为什么可以对爱着他的刘巧珍那么残忍,在他眼里,成就就那么重要?金钱就那么重要?虚荣就那么重要?足以让他以幸福作为筹码来替换。但,是不是他们两人在一起了就是最好的结局,好像也未必,在选与不选、如何选之间总是有着各种的可能,作者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只是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场景,让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人生就像一盘棋,走错了一步就会悔悟终生。但与棋唯一不一样的是:棋可以悔或重下一盘,可人生不能重来。人生这盘棋你得认真!命运又是什么,是一个人的追求,你追求过什么?一个爱自己的人?一段不能忘却的感情?也有人追求过金钱,追求过功利...但是什么才能让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在心中对自己说:我追求过,我没有后悔过我的追求,这就是人生,一个决定了就不能改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