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可以不用写纯粹的读后感,因为发现很多书读过之后真的会忘记,但有些精髓好像却深入到骨髓之中,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
近期一直在忙碌毕业论文,答辩终于结束了,读了很多关于宏观经济的书籍,包括任泽平的《房地产周期》,《新周期》《大势研判》等等,都是这几个月一直在读的,在与中美摩擦之际,经济研究必不可少,投资领域如果踏错节奏肯能会满盘皆输。近期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失业率逐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却降低,贸易摩擦的加剧使得对外出口降低,财政收入降低,唯一能提升GDP的只有基建和房地产。
因此近期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日益加剧,尤其天津,季度末,半年末环城以及远郊的土地成交量已经排在全国前列。6月土地待出让金额220亿元,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大部分。当了解越多,就会越有深深的担忧以及恐惧。
当城市缺少产业支撑,缺少大型上市公司及标杆企业的时候,那用什么来吸引外来人口,吸引高端技术人才的落户?仅仅依靠升学高考政策吗?或者依靠医疗等直辖市的美誉吗?地位何其尴尬?
首先滨海新区有口径说放开落户政策,地广人稀,有没有想过落户人口大多都是北京外溢?还有,依赖土地财政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北方落后于南方越来越多,究竟是哪的问题?近期有些利好,天津打开夜间经济,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但是去参观了一下还是有些不足,不过比以往好了一些。本该是一个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城市,但却做成了附属品,渐渐的被超越。
我越来越担心,看过日本的泡沫,再看国内,禁受不住任何动荡,一旦汇率上升,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那么房价也会面临下跌,如此一来,经济会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毕竟银行信贷资产的抵押物大多都是房产。那么最不允许房价下跌的便是银行机构,地价不跌,房价不跌,只能印钱一招,在过去几年,一直奉行这个理论,降准,释放流动性。以时间换空间。
但现在我觉得此招不再可行,只能作为最后的大招,毕竟如果在允许房价猛烈上涨,实体经济将再无出头之日。中国最聪明的人全都跑去学了金融,只会套利,华为般踏踏实实的企业真的所剩无几。当制裁中国企业的时候,有几个能有抵抗的余力?人民币有贬值的风险,在以往的经验中会出现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现象出现,涉及到不可能三角形理论,重点关注俄罗斯,日本,即东南亚的案例。
还读了一本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具体内容其实真的忘记了,只是给了我一个动力,告诉我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不能做到?于是尝试跑步时候跟随自己的内心,充分享受这种短暂痛苦过后带来的延迟满足感。长距离马拉松的时候记住每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就不会这么煎熬与难过。
现在的自己可以充分享受到健身的乐趣,跑步的乐趣,一日不运动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我想再坚持下去我就会变成越来越喜欢的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