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贪是诸恶之源
五为贪欲结,由执而生心。
妄心重重障,蜂落蛛网中。
人们对贪婪的认识往往比较片面,以为只有贪财,才称得上贪婪,其实贪欲的对象非常多。佛家对贪有许多比喻,例如贪结、贪欲、贪毒、贪病、贪缚、贪著心、贪欲盖、贪惑等等。
贪恋因缘聚合之物,往往损人利己,因此尝尽苦果,不得解脱,这是贪结;
以无知的心态对待顺境,每有所得便索取更多,这是贪毒;
一旦处于顺境,就贪得无厌,不能知足,这是贪病;
被贪爱的各种事物、感觉所束缚、控制,不得解脱,这是贪缚;
贪恋那些能让自己产生愉悦感受的人和事物,每有所得便索取更多,这是贪欲;
贪恋色声香味触法及财宝等物,不能知足,心智受到蒙蔽,禅定、善法都不起作用,甚至贪恋轮回,失去解脱的渴望,这是贪欲盖;
贪恋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不断渴望更多,无论如何都不愿放手,这是贪著心;
贪恋能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受的人和事物,贪得无厌,以致无法明辨是非,这是贪惑。
总而言之,当你接触外部世界,对某种东西产生了偏爱,想拥有、不想失去的时候,贪念就产生了。
人为什么会产生欲望和贪婪之心呢?因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无常的,他们以为,只要处理方式得当,他们所在乎的东西就会永恒存在,包括生命。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费尽心机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一切都不肯放手,所以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执著。
正是执著的存在,令他们生起贪婪之心,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世间的一切。他们疯狂地追逐着自己贪恋的一切,拥有越多执著便越多,于是堕入了恶性循环。这时候,他们就像落进蛛网的蜜蜂,无论如何挣扎,都被牢牢地缠于其中,难以挣脱。
也有人认为,欲望是推动人与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欲望,个体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会停歇。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大认同。在我看来,以欲望为动力的进步,是以损害群体利益的代价来实现的。
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将欲望当做前进的动力,那么他的所有行为就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当别人与他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就会义无反顾地牺牲或者夺取他人的利益。这时候,无论他拥有了多少东西,达到了怎样的地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绝不是一个有益的存在。
要想趋善避恶,要想解脱,贪欲之结不能不破除。
7.有执著必无解脱
六为色贪结,贪爱诸光明。
看似受禅乐,欲望昏昧中。
由欲静止故,清晰而空明。
看似得自由,其实不究竟。
佛经中所言之色,常指物质世界里物质存在的总称,与心相对。
贪恋一种有形的东西,不愿失去,而且还想谋取更多,这就是色爱。
贪恋什么都是贪,有贪欲,就有执著,有执著就会被束缚,有束缚就不能解脱。所以,即便是对觉悟的贪恋,最终也是要破除的。
凡有所贪,必无解脱;凡有执著,必无解脱。
真正的究竟解脱,是把所有东西都打破。打破一切执著,打破所有贪婪,打破一切有为之法,你才有可能真正得到究竟的快乐与自在。
8.智慧不是强迫症
何谓无相?远离概念、形式、一切外相,就是无相;不再受外相的干扰与左右,就是无相。
安住于真心状态时,你的内心世界有如万里晴空,空寂明朗,你便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无相的状态。
但无相并不是真心的全部,它仅仅是真心的本体,安住于真心状态下的时候,你还必须让它生起妙用。
专注于无相与空,就陷入了一种稀薄相。
所谓的稀薄相,是说表面看起来似乎得到明空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他确实不烦恼了,但也并不快乐逍遥。他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真心无法生起妙用,就像石头一样。
9.傲慢是修行的大敌
八为慢之结,以生分别心。
贡高我慢时,心境难安宁。
慢是五毒之一。因为有了慢见,就会自视过高,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别人不行。
并不是所有的慢都是修行的障碍,佛慢就是一个例外。佛慢者,坚信众生是佛,能够生起一种坚定的觉受,佛我不二,即心即佛,进而能坚定出离的信心。
但是,贡高我慢的“慢”则与佛慢的“慢”完全不同。在贡高我慢者的眼中,自己比谁都强,他们总是高估自己的境界,并且为之沾沾自喜,将自己那种凡夫的傲慢视为佛慢。
这种人的心态很糟糕,因为他会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全是错的。这种人不懂得反省和忏悔,更不认为自己应该反省与忏悔,也缺乏真正的恭敬心。
他就像一个傲慢的孩子,不肯走父亲为他指明的道路,自以为是地想要抄近道、走捷径,却对自己正走向悬崖峭壁而毫不自知。
再打个比方,他的杯子里装满了污水,别人的净水就算倒进去,也被先前的污水同化了。
所以说,贡高我慢的人是可悲的,也是相当可怕的。他不但会污染别人倒进他那个脏杯子里面的净水,还会试图往别人的干净杯子里面倒污水,别人的杯子里干净的水,就会被他的脏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