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所有网络游戏企业
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
每日20时至21时
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成年人面对虚拟世界的时候,是否表现地比未成年人好?
2010年后,智能手机的强势崛起,推进速度如此之快,覆盖人群如此之广,依赖程度如此之重都使得手机成为科技界的王者。以至于华*在造手机时说,“汽车就是手机加4个轮子”,的确如此,只要把握好了“注意力焦点”就是把握了最大资源。工业时代对于土地、资金、技术、企业家才能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让位于“注意力”的趋势,管理好“注意力”(或者通俗讲,就是时间),就是管理好价值、利润及其衍生品(品牌、信誉、科技等)。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约瑟夫·海勒说过一句名言:能带上床的除了女人,还有书。当下,可能书要换成“手机”,或者至少是“手机”与“书”并存。
在校期间,基本上能保持每个月看4-6本书的频率,曾经拿过3次阅读之星大奖,获得学校图书馆赠送的U盘和图书(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图书馆列出的本年度阅读之星,还真有些读书破万卷的感觉,顿时有点飘了。这个时候的智能手机对我而言,更多停留在通讯录和百度的功能上。
后来工作了,看书的时间减少了很多,每月看2本左右,为了便利买了KINDLE,用了几年又回到了纸质书籍时代。因为书籍独特的手感和记笔记的便利性,无法用机器取代,KINDLE更多成为看一般文学及快餐文化的载体。最近一年来,对于短视频兴起的节奏,抵抗力下降,从某站的UP主到某音的达人,从某博的超话到某乎的盐选,以及众多的视频软件APP的崛起,看得到的包括*讯视频、爱*艺、*瓜视频等,都在一定上争抢最宝贵的资源:注意力。
人类心智模式的改善是一个不断与自己较劲的过程,路径依赖会加重改善的不易,过程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过程的反复、纠结,而各种短视频、猎奇的新闻、精密的算法一步步将注意力引向一个洪涝决口处的连接点,一次次地在内疚与放纵来回博弈中将防线下移,一次次地就把洪水引向了下方的本不该承受思维洪涝的灾区。
对于学习和进步,人们有着天然的趋向,同样地对于享受和自在,也同样有着天然的趋向。在过程中,注意力来回切换,适应工作、家庭、学习及其他各方面的需求,权衡思维和注意力的边界,需要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经常权衡,多番练习实践,形成条件反射性意识后方可不费劲,正如经济学经典假设之一:人是理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其实更多时候人是用感性做判断,所以称其为假设。
于是乎,我们容易陷入一个循环:抱怨着时间不够,即使下班后很早回去了,在手机中度过了大多数时间,在忙忙洗漱、带娃等,很快就半夜了。第二天告诉自己,我要更好地利用好时间,不再多花时间在无意义的手机视频或文章上面,然而搞笑好玩的、惊奇猎艳的、逗逼卖萌的总是有太多的诱惑让我们不知不觉在手机中又度过了几个小时,接下来又是半夜睡觉。
这样,“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能提出此申请的人必然没疯,所以他必须去飞行,去送死”,我们陷入了蛇吃尾巴的循环。
把握注意力原则,聚焦解决关键事项。越自律,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