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开
文/生吉俐
这是我小时候种过的小花,昨天早上,我在小区花坛里看到它,感觉莫名的亲切,可当发现自己竟忘记它的名字,又颇有些郁闷了。不甘心就这样遗落了美好,我拍下小花的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求助。热心的人们纷纷回复,帮我拨云见日,让我知晓,除了我曾叫过的“甲桃花”,这种花还有好几个名字呢,如指甲花、急性子、小桃红等,它那个非常美丽的学名,叫“凤仙花”。
小时候在院子里种凤仙花的情节很清晰。先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把里面的花籽埋进花盆里,我所指的花盆就是两三个已经漏水的旧脸盆。花籽埋进土里,浇上一些水,就开始盼望了。记得每天早上,我和妹妹小玲都要来花盆边观察一下,看花籽是否发芽。某个早晨,“二姐!二姐!快来看!发芽了!发芽了!”听着妹妹惊喜的呼唤,我赶紧跑过来看,花籽真的发芽了!最初萌发的两片娇嫩的小芽,像张开的小手,拥抱阳光和雨露,初生的小精灵一般,让人心生喜悦和爱怜。
接下来,花芽的颜色由嫩黄转绿,再过四、五天,会长出真叶,就可以分盆移栽了。再之后,看每一棵植株慢慢长高,分枝,长出花骨朵。这时就能看出凤仙花的品种了,是单瓣还是重瓣,是红的、紫的还是粉的。
单瓣凤仙花的花朵数目较多,攀援在植株上,竞相开放,摇曳多姿,非常俏丽,因其花头,翅膀、尾巴和脚齐全,形状很像凤凰,所以它拥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金凤。重瓣凤仙花的花朵较少些,平布于叶片顶部,有点小牡丹的味道,可谓优雅迷人。家里的花开了,我和妹妹会邀请小伙伴来家赏花。漂亮的品种若被小伙伴看上,会被要求代存花籽,她们也要种。凤仙花留籽是有技巧的,要动作轻柔,轻拿轻放,不可以动作粗鲁,否则,熟透的花籽一碰就炸开,种子飞散,再难寻回。
凤仙花除了可供观赏,红色品种还有一项特殊功能,就是染红指甲,指甲花的名字就来源于此。古代诗人有很多咏凤仙花的诗词,从唐朝开始,就有用诗句来记录女子用凤仙花美甲的句子。宋元明清时,咏凤仙花的诗词就更多了。如“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唐张祜),“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明徐阶),“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清吕兆鳞)。再看元代女词人陆绣卿的《醉花阴》词,是这样描写的——“曲阑凤子花开后, 捣入金盆瘦。 银甲暂教除, 染上春纤, 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襦笼翠袖, 数颗相思豆。 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 红雨春心逗。”诗与词都很美,让人不觉想穿越岁月的云烟,重拾那颗多情柔软的心。
用凤仙花染红指甲的风俗在民间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七十多岁的母亲在微信上告诉我她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没有指甲油,我们用甲桃花砸碎,砸的时候放上明矾,放在指甲上,再用菜叶把指头包好,晚上包,等睡一夜的觉,早晨起床后拿掉,手指甲就是红色的了,而且还不掉色。但是必须要用红色的花。
想象着少女时代的母亲,小心护着被菜叶裹住的十指,守着与她相依为命的娘亲甜甜入睡的情景,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昨晚跟母亲聊天,我俩一起算着我姥姥如果现在还活着,该是怎样的年纪,语气中是无尽的缅怀……
印象中,我和妹妹种的凤仙花好像没有用来染过指甲,不记得具体原因了,但就现在来想,我们大概是不舍得把这些自己种的那几朵可爱的花儿揉碎捣烂吧。
凤仙花作为一年生草本花卉,花期较长,从夏季开到秋季。它有旺盛的生命力,不需要特别打理,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存繁衍。说到凤仙这个名字,会让人想起一位被遗失在岁月深处的美人,她叫小凤仙。正史中没有她的记载,甚至生卒日期都不详,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侠妓。她曾帮助过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她与蔡锷的那段生死不渝的爱情被广为传颂。
当年蔡锷33岁,小凤仙17岁,英雄美人,两情相悦。从蔡锷赠小凤仙的两副联中,可有看出俩人的一番真情。一联为——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另一联为嵌名联——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当蔡锷将军病逝日本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段故事还被拍成了电影《知音》,感动无数人。
红尘荡荡,花有灵性人有心,无论是花还是人,遇到欣赏自己、懂得自己、心灵能够被呵护的所谓知音,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值得珍惜。
正值初秋白露时节,看凤仙花开,凭思绪飞扬,是以为记。
2017年9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生吉俐,生于山东,居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央企音乐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少儿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