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说,《捉妖记2》有可取之处。
作为一部闹腾腾的娱乐片,最后十分多钟的最终Boss战还是有点水平,虽然是Q版,但是漫天的妖物,以及大Boss吞食同类变强后的设定和画面,还是有一定的压迫感。
景色挺好,看得出花了心思;斗法和收场也是不功不过,甚至还有点意料之外。之前的剑可以变大小的梗肯定会用上,这个能预料到;但是被胡巴喷口水这个梗倒是没想到可以这样用,这个坑填的居然还有点小惊喜。
然而问题是,全片几乎也就这么一场还不错的戏,在90多分钟临近结尾处,而前面的一个半小时,可以说是节奏平平,全无亮点,完全是一副生拉硬拽凑片长,外加给梁朝伟和胡巴凑镜头的既视感。
所以如果不是强打精神或者是一路手机玩过来,我很怀疑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的睡过去,从而错过全片唯一的高潮。
摊上这种情况,大多人都会骂,故事不行,编剧背锅。
但是我真心觉得,这个锅编剧……不能完全不背,不过也分不到最大的那口。
因为即便在现有这个剧本的基础上,节奏掌控再好一点,电影也会比现在好看些。
算上结尾高潮,电影的打戏一共有三场。
8分钟一场,40分钟一场,结尾90分钟的大战。
中间40分钟的那场妖怪太弱,三两下收工,所以稍微有点印象,就是一头一尾的两场打戏。
所以这就很搞笑了,就这么一部片子,靠文戏撑起来,怎么想都不靠谱。
屠四谷先出场,反正他在这个电影里几乎提到了第一主角的地位,第一场打戏挪到15分钟,中间的打戏小怪加强,挪到55分钟左右,最后收尾,会不会节奏更好点?
导演似乎也意识到节奏太松,没有高潮的问题,所以在60多分钟的时候给梁朝伟安排了一出变魔术的戏,甚至还用慢镜配上煽情音乐加以强调。
但是这种手段实在是太过于低幼,我能理解导演是为了渲染胡巴和孩童一样的把魔术当真,对于屠四谷依赖和不舍的感情。但是若只是几滴眼泪的话未免太过于廉价和不实,若是胡巴能在这个时候冲出去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都会觉得更有力度。
什么也不做只是哭,未免小看了小朋友的真情实感。
而作为一个成人在看到这一情景的感受是违和的,你再怎么用音乐来撩拨我的神经我也知道最后他肯定没有死,电影还得接着演,而胡巴的感情凭几句哭声完全传达不到,所以满满的只剩下尴尬。
说到梁朝伟,这么大的咖位肯定要物尽其用,所以电影中给他加戏加到吐,问题是都是小品式的闹剧,没有折腾到可以无视剧情硬伤的程度,而且本身人物也太过于扁平,既没有加什么传奇性,也没有强大的背景……
所以我更对李宇春的小朱朱的来历更感兴趣。
至于主角夫妇组,行为动机太过于薄弱。
拍了续集,要让他们去找胡巴,能理解,明摆着的动机“看见敌人入侵,胡巴遇险”不用,转到“儿女思念父母,期盼团聚上”。
面向合家欢的受众,倒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这样的话,移情纽带得做好,毕竟上一部是你们说要分开的,这一部不能你们说找就找回来。
至少光凭俩妖怪在牢里面伸伸手,白百何触景生情来一句“就算和父母团圆坐牢也开心”是远远不够的,小妖怪细皮嫩肉的,单独混也未见得有多不好。
不狠点见点血虐虐角色,哪来的那么多泛滥的同情心。
说来说去,好像还是编剧的锅,不过作为导演,在情节捏合和节奏掌控方面显然可以做得更张弛有度,至少不像现在这么平,连个燃点都没有。
无论怎么骂,通过第一部,《捉妖记》这个IP和胡巴这个形象也算是立起来了,续集的任务除了圈钱之外,不说多吸路人粉,多挖题材深度和可能性,保持原作的粉丝盘维持住当年的名声就行,顺顺当当的出个三部曲,说出来也是挺有面儿的一件事。
然而从结果来看,除了电影之外的纷纷扰扰,电影本身完全转向凑明星低龄化弱情节的量产型贺岁片,还想靠着原有的IP延续人气,虽然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口碑已经降到冰点,第一部积攒下的人气消耗殆尽,第三部势必要背负更多的质疑和不屑,即便只是为了圈钱,也会更加艰难。
我们是想看电影不费脑子,但你也不能把我们当傻子涮啊。
- 私心认为妖怪都很丑,我是看不出哪儿可爱;
- 但是还是能理解有觉得他们不错的;
- 身边没有适龄小朋友,不知道他们看得感觉如何,如果真的觉得有意思的话,至少说明电影还能抓住儿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