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早上,我很艰难地挣扎在起床与梦乡之间,一遍又一遍,放弃的声音一次次在心中响起,甚至连借口都可以冠冕堂皇到让自己足够心安——
刚换工作一个来月,这个适应期太长了,压力与焦虑无法想象,每天22:00才能离开公司,空余时间已经全部被掏空;
作为一名层次很低级的小白,连续输出4个多月,经历和故事已经全部被榨干,无病呻吟的鸡汤连自己都开始厌弃,没有积累的输出,苍白而无力;
身体不适也是硬伤,连续的口腔溃疡即将击溃自己的心理防线,这种细小的痛苦伴随着每一次开口,严重影响到自己的饮食与说话,真是苦不堪言;
……
放弃后心有不甘,不放弃又能够想象到的艰难让我开始焦虑、恐惧,甚至是迷茫。生活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是我总能够从一件小事中反映现状,由一篇文章引起的一系列心理或生理反应,也正应证着我现有的生活状态——坚持或者放弃,是让自己不留遗憾的拼搏,还是心安理得地去追寻另一种不再劳累的生活。
坐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店,当我将心中疑惑抛向师姐之时,她直指中心地问我:你确定你想要的是那种生活;下班回家的路上,安同学一脸嫌弃地鄙视:选择要慎重,你一定会后悔的;就连不明就里的某设计师都说:用力过猛,自己的精力已经过多地消耗在工作上,这时最安全的心理防御就是选择逃避。
这是来北京两年后的我,除了满腔热情外,我依然一无所有。见证着身边朋友的聚聚散散,偶尔会去思考,也会时常陷入迷茫,很多时候其实都是看不清方向。突然想起去年国庆节,闺蜜来北京看我,在送她离开的十字路口,她不无感慨地说,北京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但同时,它也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说给我听,但我们却默契般选择了沉默应对,没有下文。
来北京后,曾经亲眼见证过四次离开——
第一个离开的是我男神,为了孩子上学与未来的居住环境,他最终选择放弃北京户口,举家搬迁,现定居苏州。刚得知消息时,我内心里的惊叹与错愕无法形容,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面对离开,没曾想离开却是那么平静,一起碰杯,互送祝福,然后,各道珍重;
第二个离开的是我兄弟,曾经在燕郊一起开辟过战场,有着初创般的革命友谊。他见证着我一路走来的成长,从一点一滴地指导我,到我们各自独挡一面。离开,好像真的很突然,我们这群人,第一个有“离开”这个异念的人是我。年度聚会时,我开玩笑般问起:过完这个年,你们还来吗?他坚定地说:来呀,北京承载着我的梦想。但最终梦想没能敌过现实。所以,那篇《北漂生存指南》,我们都在与它背道而驰。
第三个离开的是我们辅导员,虽只有一面之缘,但较旁人来说,也略有些亲近。临行时我送他《活法》,因为自己没有看过,只能按标题曲解,无论在哪个城市,虽然是换了一种活法,但依然可以精彩纷呈。
但只有她的故事,因为相似,所以,更能激起自己内心里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下一个离开的即将是我……
M,91年的姑娘,是我刚来北京就认识的朋友,相识于电话,结束于微信。远去C城的她,这一次,极有可能是最后的晚餐。所以,她让我陪她在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长久驻足,告别那段仅属于她自己的经历。
原本,我只是想去问问她为什么要离开,但听完她的故事,突然心生寒意,每一幕,每一个场景,都似曾相识,一点点地揭开我在北京的生活状态。
1.工作
M是某初创公司的项目经理,因为初创,在用人问题上经常是捉襟见肘,手里无人可用,手上项目偏多,而且,没有来自领导的各种支持,更没有所谓的评价与鼓励。
这份工作的压力除了对时间和精力的占用外,更有来自心理的折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尤其是在巨大的压力面前。而且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怎样规划职业,也需要获得许可和帮助。
当自信心一点点被消磨,精力慢慢消耗,希望也渐渐被磨灭之后,人总是很容易滋生出各种想法:失望是一天天积累的,离开往往是一个很长的决定,一旦攒够了失望,就会渐行渐远。
自我感觉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种感觉一点点地吞噬我们对生活的所有想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排解压力,总有一天,会崩溃。
2.生活
其实只要工作太繁忙,生活一定会失控的,可能在北京这样快节奏城市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M曾经经历过一段在我看来可能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2016年过年回家,她将自己的宠物寄养在宠物中心,却没曾想却因照顾不周,狗狗得了癌症。生活的艰辛加上昂贵的医药费,导致她只能在自己生存还是狗狗的生存中做一选择,最终,无奈之下,带着心爱的宠物去医院安乐死。
听着她平静地诉说这一段经历,我无法想象她当时内心里的无助与绝望,而且,她只能独自承受。
我调侃她:说到这里,你为什么没有哭?
她平静的脸上带着笑容:那些,都已经过去了,也哭过了。
3.情感
毕业季之际, 空巢青年这个词突然火了,作为一个91年的空巢青年,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到饱受着孤独煎熬和失落折磨的滋味,享受不到亲情,没有老友,缺乏关心和安慰,成为繁华都市里的孤独者。
孤独,但又不愿意享受孤独,面对大城市里形形色色的诱惑,有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但当经历过错误,并且受伤之后,能够拯救自己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当她在课堂中被要求画出人生目标时,当所有人都瞄准以后的职场方向时,只有她的纸上画的是在海边行走的一家四口,可以想象中她心中的落寞以及对美满生活的向往。那一刻,离开的种子埋在了她的心里,并且越长越大。
其实这样带着目标,有向往、有希望的离开未曾不是件好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如她般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离开,是一个逃不过的终极话题,就好像我们大部分人的最后设定都是离开,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挣扎在这样一个巨大到让人看不到希望的黑洞里。
见过M之后,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忙碌的工作节奏,没有着落的感情,失控的生活,好像每一个理由都可以为自己的离开找到很好的借口,而且,还不丢人。但在昨天,终于找到了自己留下的理由。
不是因为什么扯淡的梦想,而是自己以后的生活方向。
坐在公司附近的咖啡厅,师姐说:你说你更加向往家庭生活,那你能够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身边的人除了嘘寒问暖,就是洗衣做饭吗?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你能不能接受?
是呀,我不能接受,所以才逃离体制,跨越了层层障碍,来到北京,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呢?就像今天的稿件一样,虽然有一百个不想写的理由,但前面那么艰难的坚持都经历了,明明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但却选择了放弃多么心有不甘呀。
在北京生存,一定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预料,也力所不能及的问题,但正是因为这些,才显得自己的经历格外珍贵,还记得刚来北京的第一个月,我激动地打电话给表嫂,第一次一个人搞定了找房、和房东讨价还价、搬家、安顿全过程,所有的经过都没有白费,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决定了我们一生的价值。
生活、工作、感情,既然所有的事情都有不确定因素,也不是靠自己的焦虑与恐惧就能化解的,那何不单点突破,聚焦于手头上最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变为确定,也许,所有的事情都将迎刃而解。
还记得衩姐之前的文章写过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朋友圈里这几天正刷屏一篇文章,为北京难过什么的。她点开看完觉得扯,想想自己就在前两年还和别人合租,也没觉得在北京过不下去。
你是成功了,是既得利益者,当然觉得扯——和转发文章给她的朋友讨论读后感,对方却这么说她。
她有些生气,回:什么既得利益者?就算得了利,也是我苦自己、累自己、逼自己,正大光明挣来的,那几年过年,我连火车票都买不起,一个人在合租房里吃着速冻饺子边看春晚边哭,还不敢打电话告诉我妈,我也只是自己难受,没时间为北京难过。
是的,在这样的城市,你看得见自己的梦想,看得见它如何从一个不可名状的念头,渐渐被这城市滋养、发出芽、长出脉络、深深扎根,最终结成果。
听了她的故事,为她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而高兴,同时,也为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而欣喜。依然焦虑、依然恐惧,依然要靠运动来调节自己不适的生活状态,但是,依然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