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的,往往距离事实很远。人的想象力,会对事实做出扭曲的判断和人为加工,然后,变成我们都知道的“常识”.. ...】
1、
只是最近,一棵临近河岸的参天大树上新添了一群喧闹的住客 ---- 育幼期的白鹭。
这不,在一个树枝搭成的小小巢穴里,一大一小两只白鹭雏鸟又开始了“嘎嘎嘎”的争吵。
吵架还嫌不够,竟然还动起手来!大的把小的一下子挤出巢穴,推进了下方暗绿色的河水中。
可怜的小白鹭还没有长出防水的羽毛,无助地在水中扑腾着,激起的水花声顺着涟漪传向了河底深处。
河水渐渐被鲜血染成了暗红,没过五分钟,水面上就只剩下了一堆羽毛和骨头......
2、
相信很多读者年幼时,都在各种小书摊上的印刷粗糙的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在神秘的南美丛林中,蜿蜒流淌的亚马逊河里,生活着一种凶猛而疯狂的鱼类 --- 锯脂鲤。
它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食人鱼。
传说中,食人鱼就是河流之王,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食人鱼,并不是一种鱼类,而是对两个属、多种鱼类的统称。这多种鱼类,又属于鱼类中一个非常大的类群 --- 脂鲤。
绝大多数的脂鲤,身材娇小,色彩艳丽,性情温顺,看上去人畜无害,但也都有一颗野性的心。
食人鱼家族,只不过将广大小型脂鲤偶尔表露出的凶残发扬光大了而已。
3、
食人鱼主要分为两大类,P属和S属(均为对应拉丁文的简称)。
我们分别以这两个属的代表物种 --- 红腹食人鱼和黑食人鱼,来谈谈这一类貌似广为人知,实际上人们并不怎么了解的鱼类。
这些小鱼虽身体不大,颚部却肌肉发达,长有两排骇人的三角形牙齿,甚至可以在刀刃的表面留下齿痕。
“食人鱼”这个绰号,多半是因为它们令人恐怖的捕食场景。
这些P属食人鱼通常结成大群行动,主要以河中的其他鱼类为食。
有时遇到溺水的动物幼体或尸体,也来者不拒。它们在遇到食物时并非一拥而上,而是一条鱼咬一口就游走,给后面还没吃到的兄弟腾出位置,过一会儿再来咬下一口。
凭借这个方法,鱼群中每个成员都能吃饱,而原本血肉丰满的猎物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就变成一堆骨头。
P属的其他食人鱼,如黑斑食人鱼等,基本都遵照这个模式来生活,就不做过多赘述。
P属使食人鱼家族发扬光大,而相对的,S属就显得神秘、孤傲一些了。
4、
S属的代表物种 --- 黑食人鱼,以及其他成员,例如辛古河食人鱼之类,与它们另一属的表亲截然不同。
黑食人鱼要比红腹食人鱼长十厘米左右,肌肉更为发达,遍体长满黑色的鳞片,还有一双血红的眼睛,是彻彻底底的“独行侠”。
这些凶猛的鱼独自捕猎,战斗能力高超,同等大小的食肉鱼基本都不是对手。
它们领地意识极强,会用它们的利齿回敬一切前来招惹的生物,也是一群令普通鱼类惹不得的家伙。
黑食人鱼的兄弟们,比如黄金布兰提或是辛古河食人鱼,生活习性也都类似,也不过多赘述。
正是食人鱼凶狠的外表和捕食时可怕的画面,使并不了解它们的人类产生了许多联想。
诸如食人鱼捕食游泳的孩子;食人鱼五分钟把水牛啃成白骨等等。
其实,食人鱼虽然经常在捕食别的小鱼,但如果是一条落了单的红腹食人鱼,那它通常会自己无声无息的蜷缩在角落里,不敢造次。
没错,食人鱼集群时的确是一群骁勇善战的鱼。但要怪,就怪它们生活在高手如云的亚马逊河。
5、
亚马逊盆地曾是一片广袤的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化,导致海水退去,较高的地方长出了雨林,较低的地方变成了世界第一大河 --- 亚马逊河。
曾经的许多海洋杀手,经过岁月的磨练,成为了河中非常危险的生物。
亚马逊河里,表层水面有成群结队的淡水海豚,擅长用声呐震晕鱼群;水中常常有适应淡水的公牛鲨,这些鲨鱼能长到四米,极爱吃鱼;水底,有配备毒刺的淡水黄貂鱼磨刀霍霍......
光是这些“退役”的海怪,就能把空有尖牙的一尺小鱼杀得人仰马翻。
而在这片神奇的水域,还游荡着一口吞掉小野猪的巨骨舌鱼;盘踞着鳞甲如铁的水蟒与短吻鳄;潜伏着能释放八百伏特高压的电鳗;以及一众数米长的大型鲶鱼;还有成群结队,俗称“河狼”的巨水獭等等。
面对这些水中世界一等一的高手,小小食人鱼连逃跑都来不及呢......
6、
而因为食人鱼巨大的数量,它们也成为了这些顶级捕猎者的日常食物。
甚至,食人鱼也是当地居民的食物。
把食人鱼裹在芭蕉叶里一考,真是香气扑鼻啊!(就是小刺太多)......
当地居民每天都在河里游泳,只要不受严重的伤或溺水,食人鱼是不敢攻击人类这么大的目标的。
食人鱼通常结成群体行动,一半为了狩猎,一半为了自保。
这样看来,“河流之王”的名声,食人鱼可是真的担待不起啊。
7、
综上所述,食人鱼就如同南美水世界里低等的打手。
在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如同“食人鱼”一样的人。
他(她)们通常有一副“食人鱼”一样凶狠的外表,也常常“捕食”身边的“小鱼”,但遇到不露声色的强大对手,他们就会第一时间逃得无影无踪。
这样的人,就像亚马逊河里的食人鱼一样,永远无法被称为真正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