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我先讲结论方法。
假设你初入门,要去学一门技术。那么:
1. How:去找专家的 “实作方法” 课、“实作方法” 书,快速地跟着 TA 做。(请先一模一样地跟着做,不要自作聪明地改,也不要去问为什么。)
2. What:接着把 “成果” 做一点小修改,看看会不会有效果。
3. Why:把东西改得有效果了以后,再去查 Why。
五天都重复这样的循环,你就会了,至少能掌握这门学问的 60%。我保证,就这么简单。
前提是:在前三个小时里,你能按捺住你的好奇心,别问 Why 与 What。否则你学五个月都学不出来。
◆原理◆
现在开始讲原理。
人很犯贱,做事情前都要先问为什么,否则就不想做。然后知道为什么后,就会开始想 What to do 。而这就是 “最惨的地方”。
初学东西时绝对不要用大脑,诀窍是 “用肌肉学习”。
如果你一开始用大脑学,就掉入了一个大陷阱,这也是很多人学东西学不起来的原因。
人的肌肉都是有记忆的,只要重复去做,就会记住。
只要一件事情,重复练五次,肌肉就会带着这件事的记忆。所以 “为什么” 不要问太多遍,先做就对了,也不要一边做一边改成自己想要的。
也就是说在初学阶段绝对不能让 “大脑” 介入你的学习训练过程。
◆Why->What的无穷循环◆
一旦有了 “为什么” 这个念头,学习者的大脑就会掉入一个无穷循环:"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 "Why" -> "What"。
但问题是当你完全不懂这门知识时,你的大脑就会当机,并且摆脱不了这个循环。不熟悉这个事情的操作方式,大脑就会慌张,就会问为什么。这时候就毁了。
有些人的补救方法是去背熟 Rule Book,试图掌握规则。这就更惨了,因为:
1. Rule Book 会让人想睡,这时的学习效率会特别低。
2. 就算掌握了 Rule Book,新手根本无法根据 Rule Book 展开世界观,因为世界不是 Rule Book 建构的,Rule Book 只是世界的一个削减到最小,接近逻辑的规则,但它们不是基础的 “逻辑”。
◆不熟规则不是“罪恶”◆
为
什么台湾人学语文学得那么失败?因为台湾人学语文都是由 Rule Book
开始的,所以一堆人学八百年都学不会。其实世界上各领域都是这样,都是勉强会用。“文法” 用得相当标准,这只能证明你
“有教养”、“受过高等教育”,但却不会有 “文法” 不标准,导致人家完全听不懂的情形。
比如说写程序也是这样,一开始按照别人的例子去写,有效果,但效率不好,编程的风格也不好看。于是你要慢慢学慢慢修,将其变成漂亮的程序。但人家不会说你没按照正确的 “最佳方案” 去写,导致了这个功能就不会动。
但
是呢?如果新手一开始花特别多的时间学语法,找最好的方法,并试图去背 Rule Book,试图了解它。读完整本有关 “设计模式”
的东西再学写代码。我跟你打包票,保证什么鬼都写不出来。因为他会 “鬼打墙” 在 “我不要犯错”、“怎么一直保持完美”、“为什么” 里。
写到这里,你会开始发现这件事有一点意思了。好像学得起来的技能,都是这样学起来的。
而且我跟你讲一件更可怕的事实,这些学得起来的东西,在你学的时候,要能够保持傻傻初学者的状态最好。
要是你已经有类似领域的学习经验,那完蛋了,你会学超慢。为什么呢?
因为你第一直觉一定是会想要 what,然后把新东西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旧技能上,你会发现不起作用,然后又开始问为什么。
于是 what -> why 循环开始了。
◆完全放空的新手状态学习速度最快◆
我举个例子。
当
初我们最早一辈人,有 SVN(Subversion:版本管理工具)经验的人学 Git(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时,学得特别久。结果不知道什么是
Git 的人,学得就超快。因为我们会一直试图把 SVN 应用到 Git 上,然后找规则,但找不到。我认识一堆大神刚学 Git 时
,都学得比现在的新手慢很多......
现在的新手学 Git 快,是因为 Git 现在有教学实例,照着打就好。不然如果真的按照 Git 的 Git Rule Book 来做,那么你就会发现 Git 命令就是废话。这点还被程序界拿出来耻笑。
人类在学新语言时这种情况也特别严重,因为这是一个领域,人人都有一门精熟的技能,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规则是怎样的技能。
所以学语言时,下意识你会惊慌,一直想用 what 去重新应用,然后就会去问 why。于是大脑就卡住 “鬼打墙”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