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这东西,估计在大多数人心里,都是仙草一样的级别吧!
在深山老林里……长得像人形一样……活了上百年……有很多的胡须……还会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不是这感觉???
在我学中医之前,也觉得这东西大补,只有人性命垂危的时候才用得上。电影里不是常演,一个将死之人,都会被灌下一碗参汤嘛!(然后就活过来了)。逆向思维:平时喝人参汤,必定是要补的流鼻血的吧!哈哈哈哈哈
其实不然!
《神农本草经》对人参的解读为:“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经》,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也是后世医家的中药学基础。书中说人参补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也是唯一一种五脏皆补的草药。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八,人参解曰:
”虽东垣云:人参、黄芪为退火之圣药,丹溪云:虚火可补,参术之类是也,此亦皆言虚火也。
……是以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用参为君;若阴虚而火稍盛者,但可用参为佐;若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诚有暂忌人参,而唯用纯甘壮水之剂……“
《景岳全书》是明代名医张景岳先生的著作。他认为,金代名医李东垣所说:人参是退火圣药。元代名医朱丹溪所说:人参、白术是可以用在虚火上的。这些所谓的火,都是虚火。人参除了阴虚火大旺的人要注意,其他所谓虚火的人,是可以为君或为辅,辩证之后用的。
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神农本草经读》中,曰:
”本经止此三十七字。……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
故仲景(医圣张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症,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
仲景一百一十三方中,用人参者只有一十七方:………皆是因汗、吐、下之后,亡其阴津,取其救阴。“
陈修园先生认为,《本经》中描述人参的三十七个字里,没有一个字说它是温补回阳的药。医圣张仲景用人参来救津液匮乏之症,而需要大补阳气的方子里,没有用人参这样阴柔之药的。由此可见,人参并没有补阳的功效。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他的著作《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写:
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以生,与人之气体相似,故于人身无所不补。
凡补气之药皆属阳,惟人参能补气,而体质属阴,故无刚燥之病,而又能入于阴分,最为可贵。
徐灵胎先生认为,所有补气的药都是阳性的,只有人参补气却属阴。
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人参见解有不同。张锡纯认为古书上的人参,出于上党,就是现在的党参。因为《本经》记载,人参味甘,没有说味苦,而党参味甘,辽参则甘而微苦。
张锡纯认为野生辽参性近和平,而种植的人参,其性燥热,因为种植的人参多撒砒石在土里防虫害,人参受砒石影响故燥热。
当代名医胡希恕老先生说,”人参、甘草、大枣、生姜都是健胃的。“”人参它治胃虚。“”人参这味药是苦、甘,偏微寒,所以在阴证里可以用,在阳证里也可以用。真正虚寒,寒的厉害,真正纯阴证,人参不能用。“
当代中医刘希彦先生在他解读《伤寒论》的书里写到:
人参在土里长得很慢,得土气最厚,所以补中入中焦。
它的“气”是一种很厚郁的参香,所有香的东西都有刺激亢奋的作用。这种气有没有热能呢?我们尝一下就知道了,它不辛不辣不麻不热,没有热能。所有人参亢奋的是主要是“阴”的层面,“阳”的层面居少。《伤寒论》里人参是用来救阴的。药物里亢奋阳的药居多,能亢奋阴的很少,这就是人参作为药物的不可替代性。
刘希彦先生对于人参的解读,小溪是非常赞同的,因为他符合中医对于药材的感知,从气、味,到身体内的走向上来分析。
以上这么多的观点论述,多认为人参是补阴生津的良药。会不会上火,大家可以自己去试试药,感受一下人参的味道、性状。
很多人关心小孩能不能吃人参?答案是:中药是不分大人小孩,大人孩子只有剂量的分别,关键还得看症状来定。
给大家看看真正的人参长什么样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好的人参不大,野山参和半野生人参都跟大拇指差不多粗细,因为在自然环境下生长,没有人为干预施肥,所以都不大。而市面上买到的普通人参,多数已经商业化种植,一定是有农药化肥的,而且很多还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但是皇室仙草人参元素饮,专利低温醇萃取技术,保留人参大部分活性成分,去除人参中的生物碱、农残、重金属,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喝了也不会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