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关于刻意练习的一些想法,那时候还不知道刻意练习已经成书,最近,完整地粗读了这本《刻意练习》,略有感触,简单记录。
如果你只是想做个幸福快乐的人,本书的见解可有可无。
但是,如果你想做一个的杰出的人,即便你没有读这本书,也一定需要按这本书的方法行动于成长的道路上。
《刻意练习》一书,我之所以说我是粗读,主要因为本书苦涩,难读,所运用证明的例子在阐述中单调,乏味。也许是因为翻译的原因吧。在读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读《瞬变》时酣畅淋漓的感受。完全是咬牙,为了看完这本书而看完这本书的。
即便如此,文中作者亲自参与实验并收集了的大量例证,最终我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论点,并对其专业程度表示由衷的敬意。
书中以下几点对我来说,值得思考:
1、心理表征对人进步的影响意义重大。
2、刻意练习不等同于在舒适区内重复练习
3、大脑的可塑性一直存在
4、天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劣势。
一、心理表征对人进步的影响意义重大
心理表征,是本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也是我学到的新的概念。
在我的理解,心理表征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心理上出现的对此事的完成的画面。
比如:篮球运动中的投篮,投篮的准确率和技术的打磨一定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即便是投篮高手真正可以在球场保持稳定的命中率是极其困难的。所谓的心理表征,就是指在投篮前的一刻,你脑海中显现的结果。这个结果当然是你自己想象刻画出来的,但是在那一刻,你想象进,或者不进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些人说:“XXX,你做不到.....他做不到......我做不到。”
这其实就是在建立心理表征的一个过程,当一些人确信自己做不好,做不到的时候,事情一定按照其预期去发展,这也是心理学所讲的自证预言。
所以,我们在语言的使用时需要非常小心,语言就如冰山的一角,它也许反映不出水底的冰川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它绝对是冰川的一部分,代表了冰川的属性。
用积极的语言面对生活,一定会带来积极的人生。反之亦然,所以总结下来,如果你想成为某一类人,就算装,也要装成和他们一样,这就是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你又怎么能做到呢?
当然,书中对此部分的描述更加严谨,精准,有事实依据,有兴趣自行阅读。
二、刻意练习不等于舒适区内重复练习。
对于刻意练习,正确的解法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刻意练习。
文中作者做过一个训练记忆力的实验。实验对象主要是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自己记忆数字的能力,在练习两三个月后他自以为自己的极限就是9个,可是两年之后他将这一数字提高到了82个。
期间提到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在于瓶颈期的突破,从事过某些专业技能训练的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技能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天花板必定存在,而突破的唯一方法就是跳出舒适区,改变训练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的体育水平和技能爱好水平都维持在一个低档线的原因,之所以说是低档,是因为高档区实在太高:
美国的赛克斯俯卧撑的记录是一小时3669个,马克乔丹的引体向上记录是4321次。
美国教师芭芭拉.布莱克博恩能以每分钟212个单词的速度打字。
斯洛文尼亚的马可.巴罗什曾在24小时里骑单车905千米。
印度的维卡斯.沙马一分钟时间,便计算出了12个大数字的方根,每个数字的长度介于20位到41位数字之间,求出的方根从17次方到50次方不等。
所以不得不承认,我们从未在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上做过认真的练习。所以也就不用再讨论舒适区的问题,对于我们想做的事情,大多数时候只是抱着玩玩看的态度。
根本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快乐成长法则,要想变得更强,唯一的方法就是变着法的虐自己,而且是一直虐。
三、大脑的可塑性一直存在
有一种说法是人成年后,大脑的就定型了,可塑性就会越来越差。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认知世界的模样。当然,也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停止成长的理由。
可事实是大脑的可塑性,包括身体的可塑性一直存在。
当然如果我们还想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似乎真的是没有希望了,这种人物从小就要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庇佑,才会在这一领域出类拔萃。但是,如果我们想达到某一领域的专家级别,还是有希望的。
就算你已经三十岁了......从现在开始刻意练习
也许你成为不了马云般的首富,但是还是有可能成为千万富翁的。
也许你成为不了NBA球员,但是还是有可能成为野球老旋风的。
也许你做不到同声传译,但是还是有可能与老外说学逗唱的。
也许你成为不了模特,但是还是有可能练出8块腹肌的。
也许......甚至也许你就可以做到。
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打大脑的可塑性一直存在,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比你不努力的人太多,你只要稍加努力,就会发现成功的道路毫不拥挤。
四、天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劣势
文中没有明确陈述这一观点,只是我自身有所感触而已。
当年Sars爆发的时候,听说倒下的大部分都是年轻力壮的,反而,老年人倒下的并不是很多。原因并不在于Sars专门针对年轻人下手,而是因为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觉得不会有事,所以传染的几率大,老年人小心翼翼,反而没有被传染。
文中的大量数据显示,无论是棋类大师,还是诺贝尔奖得主,甚至是竞技体育类的佼佼者,所谓的天份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人的天份与正常人无异,智商平常,身体素质也平常。
真正决定性的因素反而就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与一般优秀的人之间,长久以来的训练量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听说施瓦辛格小的时候是个病怏怏的少年,而科比,我们现在很难说究竟是他的天份成就了他的努力,还是他的努力筑造了他的天份。
当然,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也非绝无竟有。
至于为什么天份没有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杰出,书中的说法是,天份也许确实存在,就像智商高的人在学习某些事情的起步上会更快,更出众。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人会觉得自己不用努力就可以完败他人,从而停止了或者减少了时间的投入,而那些平凡的人,则逐渐在练习的过程中,强化了大脑,渐渐的超越了那些有天分的人,同时也习惯了刻意练习的枯燥。
这时候,那些有天分的人会认为自己只是没有发力,如果发力随时可以超越别人,但是也不敢再做出努力的样子,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如果自己努力也无法超越那些比自己笨的人,那这最后的自尊也会毫无保留的输掉。
所以,有时候,有天分并不一定是一种优势,龟兔赛跑的过程中,兔子一觉醒来,其实,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赶上乌龟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结语:
刻意练习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公平的一塌糊涂,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抱怨。
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只是因为在某方面刻意练习的时间不如别人长,除此无他。于是,这个世界变得简单起来,想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就在某方面刻意练习就好。除此亦无他。
那些期待通过技巧和捷径超越别人的想法都是在耍流氓,现实和小说不同,掉下山崖只会摔死,而不会练成绝世武功。没有人可以给你直接输送内力,你需要做的就是积跬步,然后至千里。
最后,书中感觉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成功所需的时间比一万小时要少的多。
总之,想要做一个杰出的人,唯一的方法只有刻意练习。
本书中还有很多精华部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无法一一赘述,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去阅读一番,相信一定会有所收益。我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精读一遍这本书的——《刻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