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年纪越大越是这样的感觉。
在医院四天四夜生孩子的情景还犹新,就已经要面临上幼儿园的事情了。
毛豆的出生平安,却也是一番波折之后,10号的预产期,25号住院,对于医生的剖腹建议我不采纳,固执地要顺产,结果折腾到29号傍晚还是剖腹了。现在回头看,都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在超过预产期半个月的时候还要坚持自己生。也许,是因为已经住进医院的缘故吧,总觉着随时有医生可以召唤。
记得第三天的时候,恍惚中总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在待产室听着隔壁产房“哇哇哇”地不断有新生命的到来,医生再次跟我做工作:你的情况最后肯定得剖,你现在痛了也是白受罪。
第四天,医生明显已经快要发飙了,然后又压制着怒气,跟我说绝对不能再拖了。傍晚六点左右,临时加排了一场手术,毛豆平安出生了。
生命来之不易,在那一刻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一转眼间,就已经两岁零七个月了,要面临上学的问题。
年前,范先生的朋友跟我提起,有一家国学幼儿园,可以寄宿,他的两个孩子就在里面就读,独立能力很好。如果愿意,他可以帮我托关系,因为不是接受所有的孩子寄宿。
我当时确实有点心动了。因为这样我就可以去上班,也不用担心接送孩子的事情了。周一送去,周五接回来,我一下子就有了自己的大把时间。
回家仔细琢磨,怎么都觉着不妥。尽管可以换取更多自由,但是我咬牙辞掉工作也没有把孩子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为什么三岁就要让孩子寄宿呢?如此幼小的年纪正是需要爸妈宠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我把她推给学校,势必会造成孩子心灵情感上的某种缺失。
幼时情感上的任何一种缺失都是以后的日子无法弥补的。
虽然我不懂心理学,但也看过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一个人童年缺什么,成年以后就越渴望什么。比如说,缺少父爱的人,成年以后,更容易与年长于自己的成熟男性亲近。而相反缺少母爱的人,成年后,会出现恋母情结。
面临这样选择的时候,我真的会焦虑。因为懂得少之又少,生怕一次不妥的选择就会成为日后的遗憾。
对于孩子的态度,别提不同的国家之间育儿观念不同,就中国而言,南北方也有差异。北方父母比较希望留孩子在身边;南方父母比较注重从小独立。不能概论,却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孰对孰错,更不能轻易下定论,只是出发点不同,区域文化不同而已。
我不断地听,不断地看,然后还得学会有自己的立场。因为任意一种模仿,都有可能成为四不像,不如按照自己套路走。
我11岁开始寄宿,很早就开始独立了,但隐隐中总觉着少了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一直留在心中。
看重感情,却始终在感情中被动。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如何亲近,总是不自主地与人保持距离,很多思想活动都留在了心里,就有人会觉得我或者傲气,或者孤僻,然而我只是不会用嘴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片繁华与真诚。更多的时候我只是用微笑来回应,后来我学会了写字。
我不知道我的经历能说明什么。反正决定放弃了寄宿幼儿园。即便是辛苦一点,也不想让孩子心中以为少了爱。
跟孩子亲近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长大了,想留都不一定留得住,更别说亲近了。
爱,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就是一种温暖,错过之后的弥补,始终都带着负疚之情。
既然不去寄宿,就只能去普通幼儿园。孩子的接送必然要有人来承担,真金白银的生活不会给我们任何等待的时间,我们只有用力追上去。
工作是必然,接送孩子就只能让父母来帮忙。
我一直也说不出口,因为我们都不想放弃自己的生活回乡去,凭什么要求父母放弃自己的生活跟着我们来城市。
想想我们初到城市的惶恐,陌生,种种不适应也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年长的父母更不知道要如何才能适应这种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同的地方。
想到这些,我又开始有点焦虑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开口,父母就好像是你背后最坚实的依靠。
幼儿园的选择并没有多么焦心。孩子在院里玩耍的时候,就跟家长们聊天,打听好周围都有哪些幼儿园,我只根据离家远近,价格在承受范围之内选择。不追求所谓的名校幼儿园。
昨天带着孩子去咨询报名的事情,意向中的幼儿园还不能提前报名,要到六月初才能报名。没有交钱,我心里始终是不踏实的。都说幼儿园名额紧张,就是这种传言中的紧张让我心里不踏实。
我一定会等不到六月份,就接着又去打听了。
......
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不管怎样决定,没有对错而言,只是一次选择而已。
突然觉得那些可以一直呆在妈妈身边的朋友们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