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春酒》课堂实录。
第三部分,春酒中的甜蜜----忆春酒。由上一部分对春酒标题的分析有两类情感,一种是陶醉。自然转入第3部分,春酒中的甜蜜一春酒。肖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找看,支撑这种情绪的文字在哪里?学生找到句子之后,再要求学生把这种味道读出来,然后总结,哪些词语是关键词。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读出了“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中小孩子对春酒的喜爱,去吃春酒的急切心情;读出了,“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重读一大包。)中小孩子的炫耀开心;“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中的童心;“我是母亲的代表”中的自豪。;在看似不含情感的词里找到情感,在这段话中,有春酒的美好,乡亲们的淳朴好客,有母亲对我的爱,一句话就快变成一篇课文了,这就是阅读的高功夫了。肖老师对学生朗读指导非常有效“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偷偷”要读得很轻,大点声不是被母亲知道了?“好几回”要读得很响亮,一句话里,情感对比鲜明,偷偷要让别人不知不觉,好几回要向大家炫耀。声音轻重对比明显中情感自然显现!“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春酒的喜爱,乡亲们对我的宠爱。“抱着小花猫时它只舔,舔完了就呼呼的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小小的也字,不能忽视。我爱春酒,猫也爱春酒!PPT显示三句话: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2,其实我没等他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3,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抱着小花猫时它只舔,舔完了就呼呼的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请几个同学合作,把PPT上这三句话读出感情来。
教师用,文中哪一句话最有一种惆怅的忧伤的感觉?课文中情感在哪一句话陡然一转?转入第4部分,春酒中的伤感与坚守----怅春酒,找春酒。生: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师:这句话里为什么有这么浓浓的悲愁与惆怅呢?生:因为作者身在异国他乡,自己酿的分岁酒,又没有了任何的家乡味儿,就有了一丝丝的惆怅。师:再怎么酿酒都不是真正的家醅,我们一起来读这5个字,贴了心去读。尤其家字要读得温暖亲切,饱含无比的思念。然后老师把这句话改了一下: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真正的家醅已经不在了。让学生比较两句话,抓住“找到”这个关键词。请学生发挥想象,看到这个词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描述画面之后,教师总结:即使时空的海峡,隔远的距离,这种找家醅的感受,永远在心里藏着。无论身体在哪片土地上,从来就没有放弃寻找家醅的愿望。接着,引用琦君的一段话:我只用我朴实肤浅的文字传递出我的心声,这一次一句里有我的欢笑,我的眼泪有我对过去不尽的怀念,还有对未来不尽的希望。引导学生,读出乡愁,读出思念,还要读出作者那份寻找之心。师:读得缓慢,读得低沉,读出这句的惆怅与无尽的思念。“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第5部分,对比赏析深化主旨。教师吧,第4部分和第3部分中的4段话一起显示在PPT上,让学生对比来读。师生分组,反复体会其中情感。前三句的时候,作者是一个孩子。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已经变成了大人。引用作者原话:(PPT显示)写的时候,自己当年那个傻傻的样子就在眼前,所以并不觉得是在写回忆,只觉得自己又变成孩子了。顺势提出,齐军自始至终是孩子,她是谁的孩子呢?是母亲是乡人是故乡,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结课时让孩子再读第1句和第4句,感受一下两种不同的风格。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切尽在文字里。这篇课文我原来教过,就觉得琦君的文字,平淡无华,浅显易懂。细品虽淡而有味,但教学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切入点。肖老师,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点拨,感悟,让思乡的情绪慢慢酝酿,让孩子们的情感意识,被慢慢唤醒。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文体,抓住文字,从字悟情。可能是解读散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