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继续阅读《美国学堂记》。
《食物网是动手做出来的》《“保护色”是这样知道的》《本周作业》《生物课上的精彩展示》都是一种学习方式的体现:学生人人参与,体验学习。比如食物网不是老师讲解,而是布置任务、提供材料、明确要求让学生自己画,就有了仅仅完成任务与高水平思考之差别。再如保护色是通过“吃虫子”的游戏来完成的,虫子的颜色与背景有差异、有重合,学生观看游戏、记录数字(“史密斯发给学生一张表,让学生把名字吃掉,虫子的数量和各种颜色的虫子数,填入表格中,并按颜色将5次吃掉虫子的数量绘制在作业纸上,思考为什么吃掉的虫子数,因为颜色不同”)、自主分析,感受保护色的作用,体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整节课老师完全没有提到保护色这个概念,只是让学生做游戏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地理课了解火山,老师给学生介绍了,有关火山的基本知识,播放了关于火山的影片,然后发了一张标有著名火山分布的世界地图,布置了若干问题学生分组活动,问题大约有命名大西洋中的两座火山,太平洋和大西洋中的活火山数量有何不同?在北美洲和南美洲最活跃的火山分别坐落在何处等等15个问题。“费尽周折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带状分布情况,得出板块边界处是地球不稳定火山多发的地带,而我们是直接让学生记录最后的结论。”这应该就是理念、方式和结果的差异。
“今天每节课只有25分钟,课堂也很松散,吃东西闲聊商量问题的学生都有,如果在我国可算得上教学事故了,赫尔老师说有时课程很有趣,有时趣味性差一些,有时孩子们表现很好,有时很闲散,是啊在这里,即使是高中的课堂兴趣也是最主要的Have Fun,学的开心是师生对话常用语也是每天我去学校时我的作家跟我说的话,如果教师的课吸引不住学生,他们就会整天无所事事”,“这里都是最真实的课堂,从来没有作秀和形式教学内容很少,从来不敢进度,课上多体验质疑探究,Dilly Dally(消磨时光)的状态,在某些课堂上也很常见,耽误课,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这大概是知识目标取向和能力目标取向的不同吧!”
与王老师有相同的观点:“我们课堂上几句话就交代清楚的问题,美国老师却要如此大费周折,而且我们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思路严谨”。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美国老师的别出心裁,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在美国老师,看来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学或者玩的过程中,真的体会到了科学的神奇,成功的喜悦。”这就是我们说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只是我们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固化思维,总认为自己不讲学生学不会。
“闲暇的教育才能呈现教育的规律和自由,才能照见学生心灵深处的天光云影,才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小时至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多么富有哲理的话,也多么智慧的道理。
发呆可能诞生一个科学家的道理很多人相信。然而,我担忧的是我们的延时服务照顾了家长的同时,牺牲了孩子的未来。尽管国家要求延时服务时间只能安排艺体活动,不得上课、写作业,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老师们每天上班时间超过12小时,从哪里来那么大的精力为每个孩子设计精彩的活动(当然,班额太大,能够每个班级做到都不容易,更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如果,延时服务的时间让学生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可以去村子里疯跑,去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去自己发明玩具、自己修补衣服,会怎么样?在心理学上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人一天有24小时,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还有8小时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这8小时是真正能够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8小时。之所以这8小时是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8小时完全有自己做主,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投入其中,10000小时定律则会变成现实。只要持续跟进一件事,你就会因为掌握越多的资源形成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而现状是,为了安全,学生不能参加春秋游活动;为了管理,尽可能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为了适应社会变化与家长需求,我们牺牲了孩子多彩的童年。所有可以体现创造性的活动,都被学习或者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所取代了。本以为延时服务时间可以给孩子,让他们“浪费”一下,自主设计组织活动,却被明确要求“第一节课写作业,不许作业回家,第二课时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学生只有参加,哪里还有什么独创性?我们的学生,只会越来越服从,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远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尽管学校想尽千方百计,却难以解决现实问题:精力、体力、思想意识的差异,导致孩子们厌学情绪攀升。哪里还会有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亲切?
王老师说,美国孩子会用一周时间去完成一项完全自主发挥的作业,老师和其他学生会基于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每次看到学生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将自己展示于走廊做墙壁上的作品自豪地与同学分享时,我都无法把‘教学组织松散’、‘课堂效率不高’这样的话冠以美国课堂。看似松散随意的课堂,就可以生产出如此之多的奇妙之作,难道不是美国创新教育的最好体现吗?”
当我们的孩子还在拼命背诵考点时,美国的孩子已经用世界眼光看时局发展。
明天高考,但愿考试结束,孩子们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