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四五次和孩子认真交流,问3个问题:(1)你最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做的是什么?(2)你觉得爸爸妈妈还可以为你做点儿别的吗?(3)你觉得爸爸妈妈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或者说,应该采取什么不同的方式?
2.列一份“家庭目标清单”,把家里所有人想做的事情写成文字,明确家庭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基础设定若干个家庭目标。
3.鼓励孩子独立,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他(她)的能力,相信他(她)能做的很好。反思:作为父母,你在哪些方面比较害怕?在那些方面可以放手,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4.如果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孩子,那么我们在管教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应该是爱,而不是愤怒;管教的过程中绝对不能伤害或羞辱孩子。要学会告诉孩子说:“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没道理,不过我还是要坚持。”还有,“受了这样的惩罚你很生气是吧,可我觉得这是对的。”
5.孩子们正是通过经历教训才学到宝贵的知识,知道做事的底线,懂得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父母的往往会在口头上批评教育孩子,结果是削弱了实践的力量。反思:在哪些方面可以鼓励孩子独立?比如说,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然后从中获取经验?
6.充满感情地教育孩子,但绝不感情用事。情绪激动时,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的决定。
7.让生活节奏充满创意,设立家庭共同目标并坚持不懈,把它视作成员们始终坚守的家庭事业来追求。
8.把握好帮助的分寸,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孩子。不要代劳或者敦促完成作业,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自理能力强的学习者。
9.孩子需要的是一个拥有足够勇气、长大成人的家长,而不仅仅是一个彼得潘式的玩伴而已。只有讲分寸、守规矩才会给孩子安全感。孩子们需要父母划清界限,如果做错了事情,父母就应该管教孩子;孩子们也需要交谈,就一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与父母交流。父母只有让孩子知道,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孩子才会觉得安全,父母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气会让孩子充满信心。有勇气就有信心,长大成人正是彼得潘式父母的终极冒险。
10.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而非他们的本性,可是你又恰恰对他们的行为表现做出了反应。建议:(1)照顾好自己(2)凡事别往心里去(3)凡事往好处想(4)了解自己的期望(5)为失败做好心理准备(6)教会孩子控制情绪(7)多回想自己的童年(8)了解自己的底线。(9)摸清自己的脾气。
11.你的家庭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体现在3个方面:言语、行为自己时间。在孩子眼里,你信奉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平常的言语中,你会传达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不只是意图而已)。在这些信念或价值观上,你如何分配时间的?你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
12.如何传达价值观:(1)说话简短有力,不要旧话重提、喋喋不休(2)多问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而不是代替思考(3)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如果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表现诚实或富有同情心,就应该说出来,让孩子知道(4)不用害怕失败,在自己失败时表现出诚实和勇气,会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建立正确的自我观。(5)不要总把孩子拴在身边(6)让孩子单独或者与父母一道实践家庭价值观。(7)利用同龄人的力量支持家庭价值观。
13.几个有“价值”的“价值理念”:(1)亲密关系(2)社会服务(3)珍惜友情(4)诚实正直(5)相互尊重(6)文明礼貌(7)健康饮食(8)学会感恩(9)待人和善。
14.始终让孩子分担责任。每个孩子都想用实际行动得到父母的表扬,想让父母满意、为之骄傲。(1)把自豪感表现出来,当孩子表现出责任感时,明确的表示夸奖。(2)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认可。父母如何信任孩子,孩子就会如何信任自己,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向爸爸妈妈以及他自己证明这种能力。(3)使家务劳动成为日常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使孩子认识到有自己也在为家庭作贡献,还能避免孩子娇生惯养。(4)给孩子零花钱,形成储蓄和捐赠的好习惯。(5)允许孩子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让他们体验用劳动换取商品的快乐。(6)让孩子学会照顾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