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比歇夫的传记,很早就想读了,正好趁着有空的一天拿来品读,感触良多。
首先,令人震惊的是柳比歇夫取得的学术成就。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等等。
我们不得不震惊,一个人怎么能在有限的一生里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在我看来,他的成就与他对于时间精准的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现在用到的很多时间管理,比如专注,规划,统计时间等等,最早都来自于柳比歇夫对于时间管理的实践运用。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而得名的。这种方法建立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之上,重点是对消耗时间的记录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利用状况,并养成管理自己时间的习惯。
(1)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真实是指工作现场的记录,而不是补记的;准确是要求记录的误差不大于15分钟,否则记录就无使用价值;通过此种方法的训练,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中,觉得出来光印在冷冰冰的流逝。
(2)切勿相信凭记忆的估计,人对时间这种抽象物质的记忆是十分不可靠的;我们的记忆是靠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但常常,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所以柳比歇夫觉得,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别去做太多的思劳,把自己的生活逐时逐分的记录下来。
(3)调整时间分配计划。每填完一个时间区段后,对时间耗费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看看用于开会、听汇报、检查工作、调查研究、走访用户、读书看报等项目的时间比例有多大,并绘成图表。在检查时间记录时,要找出上一时段计划时间与实耗时间的差,并以此为根据,对下一时段的时间耗用予以重新分配,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
(4)分析。对照工作效果,分析时间耗费的情况,找出浪费时间的因素。浪费时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做了不该做的工作;做了应该由别人做的工作;做了浪费别人时间的工作;犯了过去犯过的错误;开会和处理人事关系时间过长等等。
(5)坚持就是成功。柳比歇夫从确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目标以来,56年坚持做同样的事件记录与分析,这种终生换而不舍的坚持也是他能够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之一。
柳比歇夫运用此方法对时间的管理,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时间流向。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季度,每一年所花费在工作,休息,娱乐以及其他各项的时间他心中清清楚楚的有数。时间是怎样流逝的,每一笔都清楚的记录在册。
我们普通人很难做到像柳比歇夫对于时间那样精准的把握,完整的记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事迹中学到一些方法,得到一些启示的:
1.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可以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学会好几种语言,可以出门旅行,可以饱听音乐,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培养青年一代。。。所以尽量享受生命,运用好自己漫长的一生。
2.学会利用时间规划管理。记录自己时间的花费所在,分析自己的高效时间和无效浪费时间,清楚自己每一天的时间利用。不断提升效率,充分利用好高效时间,减少时间浪费。柳比歇夫的经验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种,时时考虑时效。
3.学会专注。养成专注的习惯,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专注做一件事情,完成后再开始另外一件,只有专注,才能高效。我们可能开始一个任务没有多长的时间,马上会借口外界干扰,借口客观条件而停止任务。学会给自己留一段专注的不受打扰的时间。
4.把要坚持的事情规律化加入到自己的日程中去,规律化的好处一个在于可以坚持持久;另外一个在于可以不断强化,形成流程,提升效率。比如,规定每天要背单词或者听听力,在进行一周计划的时候,可以加到自己下一周每天的日程当中,规定自己完成。
5.确定好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每天要完成事情的清单,完成的目标和结果去衡量,而非所花费的时间(比如说规定每天背30个单词,并非每天背30分钟的单词;听懂一篇文章,而非听30分钟的英语听力),来对自己进行奖罚。
6.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不同的任务可以轮流去完成。把创造性的工作进行分解,利用琐碎的时间去完成其中机械工作的成分。
也许即使了解一些时间管理的方法,我们也没有办法像柳比歇夫那样度过成果盎然的一生,但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时间效率,发挥自己的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