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纪伯伦曾写过一首诗——《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 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 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 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 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 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 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 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 弓。
昨天看电视剧《小别离》,一家人过年吃团圆饭时,方朵朵的爷爷朗诵了这首诗,我当时就懵了,为什么这么深刻,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好的诗歌,我现在才了解到,现在才听到,是我太孤陋寡闻,还是我太一意孤行?这让我对我管理教育儿女的方式模式产生了怀疑,更多的是有了深深的反思。
儿女真的是我们的全部吗。我有个表哥在大城市定居,前几天姑姑去看表哥回来说,表哥8岁的儿子现在还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还要喂,表嫂自己工作辞了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孩子从二楼到小区去玩,都要带下楼,亦步亦趋的跟着,害怕儿子哭闹。周末还要陪着孩子去各种补习班,要么就是去游乐场。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表哥都快奔五十的人了,其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可理喻。其实我自己何尝不是也在这种怪圈里看不到自我,一天脑子里除了自己的工作就是女儿的生活学习,别的还有什么呢。
儿女真的必须按我们设计的套路来吗。都说城市套路深,闹着回农村。其实,养儿育女的套路更深。而我们作为这些套路的设计者,正深受其害,为此忙的屁颠屁颠的。我们有些父母,儿女大到考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小到吃饭走路的样子,脸上抹什么擦脸油,都成了父母管理的对象。殊不知,这种管理的结果,就是儿女不当家不操心,父母都快古稀之年了,还在为儿女忙碌,为儿女操办,为儿女拼命,儿女到了谈恋爱的年龄,不会谈恋爱,不会交际,父母还要操心儿女干这好还是干那好,操心儿女找个什么样的人家,会更幸福,貌似为儿女好,实则害了儿女,因为你不可能管着儿女一辈子。
儿女真的要围着我们或我们要围着儿女转吗。在我们天水这个小地方,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儿出嫁了不要太远,而且嫁出去了,动不动就打电话叫回来。儿子在外地工作,动不动就过去视察一下,不管儿女忙不忙。并不是说要女儿不管父母,对父母不孝。而是想说,各自还是独立一点好,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的节奏,方式,父母可能认为不可思议,特别是带孩子这一点,两代人的方法观点就不一样,往往为了一件小事,像吃饭,睡觉等,闹的不可开交。
真的我们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吗。作为父母,必须认识到,我们只有过的精彩,过的舒适,才会得到儿女的欣赏。只要你有自己的爱好兴趣,生活就会精彩。我自主择业后,买了车,我爱旅游,我以后的业余生活就是带着妻子到处转转,尽量少去骚扰儿女。妻子爱画画,周末我就带着她到野外写生,我顺便钓钓鱼。同时注意锻炼身体,每天一个三公里,身体棒棒的,日子美美的,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父母终将老去,儿女终将离去,能够厮守到老的只有夫妻,愿天下的父母一切安好。
儿女是我们的希望,关于他们的未 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 的感觉,他(她)也许是你的全部,但是你不应该是他 (她)的全部。随着儿女慢慢长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 想,他们会反叛,会辩驳,会思考,会争执,开始与我们 格格不入,离我们越来远。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儿女,愿他们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