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载悠悠
1.
今年的跨年大家是怎么过的?和家人一起看跨年晚会?在热闹的酒吧狂欢?还是在睡梦中迎接2019?
我的跨年是在看书中度过的。本想在跨年之际许个心愿,结果看得太入迷,回过神来已经快凌晨1点。手机里有两条未读微信,点开来看,是妈妈在12点时发的。她祝我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无忧无虑。
那一刻,心里特别特别感动。
妈妈的祝福微信我听了好几遍。她没说工作高升、没说挣更多钱,而是希望我快快乐乐、无忧无虑。虽然有时候她也唠叨我要多挣钱多攒钱,也偶尔会说别人家的小孩已经多么成功,但她还是最愿意看到女儿开心,也从未因为我没挣到大钱、没有进入体制内工作埋怨我。她总是对我说“要多爱自己”。
感谢上苍,给了我一个这样好的妈妈。
2.
世上的妈妈都爱孩子(除极少数心态不正常的),可惜并不是谁都是这样好的妈妈。
跨年时看的书是东野圭吾的《湖畔》,小说讲述了一个杀人案。四个家庭的孩子为了考私立初中聚在湖畔旁的别墅里补习功课,几个家庭的大人为了孩子都来陪读。其中一个家庭的父亲的情妇来访,接着被杀,杀人犯就在四个孩子之中。而父母们为了“保护”孩子,合力编造谎言,毁灭证据。而在此之前,几个父母为了孩子能顺利进入私立初中,金钱贿赂管试题的工作人员,有的母亲甚至献出自己的身体。
父母为孩子“牺牲”到这个地步,惊人!
其中一个家庭的母亲对孩子说:“从好的大学毕业比较吃香,日本重视学历的风气绝对不会改变。做坏事贪污的官员,也是因为东大毕业才能爬到那个位置。这个社会就是要出人头地才算成功。”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是好好做人,而是进名牌大学,做大官,出人头地。这样的教育,肯定是想为孩子好,但如此费尽心机,接连突破底线,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吗?
假期中还看了一个调解家庭矛盾的节目。一对农村的夫妇,非要让儿子和儿媳妇离婚,否则就断绝亲子关系。老两口在台上老泪纵横,在场的调解嘉宾都以为儿子儿媳妇犯了天大的错误。结果全场听下来,就那么一两件小事。可就因为这一两件小事,老夫妻俩到儿子单位闹,去妇联、去法律援助中心,甚至把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赶出家门,在家中拿着菜刀威胁儿子。在场嘉宾都不理解老两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情绪,后来还是询问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明白了原因。
原来,这对老夫妻早年家里条件不好,为了培养儿子上大学,夫妻两人打几份工。西北冬天那么冷,妻子亲自给儿子送饭。有病了,为了省钱也不治。因为穷,没让女儿继续读书。但儿子高考连续两年失利,仍坚持让儿子复读。到了第三年,儿子终于考上了好大学。
毕业后,父亲给儿子找了一个大型国企面试的机会,因为国企挣钱多。但儿子在面试环节被刷下来了。几经周折,儿子考上了公务员。按说也是挺好的工作,但父亲始终不满意,认为儿子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再然后儿子谈恋爱,本来儿子儿媳都是本科毕业,家境相当。但老两口认为儿子应该找更好的,看不上儿媳妇。他们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供儿子上了大学,还全款买了房,儿子却在工作、娶妻各方面都让他们失望,实在是不孝。
能看出来,节目中的儿子非常无奈,一边是父母,一边是妻子。本来都是至亲至爱的人,却非要逼着做“二选一”的抉择。
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成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培养孩子的路上,夹杂了太多个人功利、急躁焦虑,让孩子太沉重、太压抑,自己也活得累、不甘心、浑身都是负能量。
3.
父母和孩子产生矛盾时,最大的委屈就是“我是为你好啊”。都说是为孩子好,但到底怎样才算对孩子好?
我觉得应该有三点:一是教育的价值观要正确;二是注重言传身教;三是多鼓励引导,少打骂。
教育上最重要的是“三观要正”。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我说如果我有孩子,孩子天赋一般,绝不会逼着孩子考名牌大学、留学、深造。孩子就就在我的身边,身体健康,自食其力、快快乐乐的做个普通人就行。等我老了,他/她能时常看看我,让我享受天伦之乐,多好。
我们希望孩子成才成器,肯定是为了孩子好,但多多少少也是期望自己脸上有光,能跟着享福吧。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一味将自己的愿望压在孩子身上就有问题了。教育的基本的原则要清楚。比如“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比如“教育最根本是教做人,教孩子光明磊落、真诚自信、有礼有节、独立自主,而不是把孩子教育成大脑装满知识,内心自私冷漠,为了利己不择手段的人”。
好在很多80后、90后的父母,在对待孩子上心态更平和,大多数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苛求孩子将来一定要如何如何。大概是这个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越来越多元化了。
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我小的时候曾目睹父母工作非常努力。妈妈工作认真负责,人人称赞,爸爸工作之余学日语自学成才,我算是家里最懒最不刻苦的。但他们的行为,让我明白“一个普通人,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些,非得努力不可”的道理。当然,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缺点也深深影响了我。年轻的时候不觉得,到一定年纪,经过反思才看到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不足,再去有意识的做调整。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在于我们怎么苦口婆心、谆谆教诲,而是努力提升自我,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孩子自然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做父母的过程中,大多数人会急躁,会“恨铁不成钢”,急躁的时候会忍不住打两下,骂几句,说些伤孩子自尊的风凉话。
我和同龄的朋友们聊天,绝大多数人都说小时候被父母打过。我小的时候也一样,打得还不轻。周围同学挨打的也不少,时常被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也有。但我倒是没见过孩子长大后,因为这个和父母结仇的。除了打,骂更普遍了。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教育上还信奉“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那时家长会上,父母会和老师说“孩子交给您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老师教训起来也不“手软”。鼓励孩子的就更少了,考得好了是应该,考不好是欠揍。当时有个同学从来没被父母打过,每次她有什么苦恼、困惑,和父母说,父母还会和她谈心。她有什么兴趣爱好,父母也支持她去做,真是让我们羡慕不已。
时代在进步。今天的很多家长已经开始注重孩子人格的发展,鼓励孩子多读书、引导孩子发展兴趣。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学习情绪管理,学习如何表达爱。随意打骂体罚已经越来越不被认可。
父母也是职业,这职业一点也不比其他职业简单。一样需要学习,需要有方法,需要多练习多思考。
年轻的父母们,新的一年里,祝福你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更多地收获;也祝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