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大学起,课业不怎么繁忙,每天都有大把空闲时间,我作为一位资深手机控。几乎机不离手,课上,课后,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手机5英寸的屏幕,成为我一个重要的阅读窗口,从微博,微信,知乎,QQ,以及各大门户网站,每天都要浏览n多遍,每天接受大量信息。我认为博览群文,在语言方面,在写作方面,能够很好提升自己,其实不然?为什么?
我发现了这最本质的问题……知识碎片化。大家都清楚,知识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构建知识体系。通过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知识线,再接着是知识面,再汇总成知识网络,成为知识体系,才能应用它,做到有根有据。学过生物的知识都清楚,生物体的构成,由小及大,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符合上文提到,知识点线面的结构。而在此,我将碎片化知识汲取比喻为病毒式阅读,且是带有超强的传播性,不亚于癌症,细胞的无限增殖。比如阅读到一篇文章,论点论据完美,无可挑剔,觉得说得都好有道理。这正是“病毒”文章超强的迷惑性,大部分文章,建立在理想的前提下,如果怎么样,就一定会怎么样。如果是科普性的文章,算是良性肿瘤,看多了可以当当嘴炮,有的干货。如果是鸡汤文,不亚于恶性肿瘤,喝多了百害无一益。这些文章,忽视个体的差异,认知水平高低,以及知识接受能力差别,基本上都是结论性观点,贯穿全文。说它们是“病毒”毫不为过,一个个光溜溜的,抓也抓不住,还自认为有点东西,其实里面空空,还不断去接触,到头来发现什么“营养”都没有,而且你会成瘾,不断去阅读。这就是碎片化阅读,病毒式阅读,只能是一个看似内容满满,小小的知识面,可是这些知识面,行业学科跨度极大,涵盖范围广,你很难找到之间的联系,将它们整合起来,这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也将不能很好的运用。这也违背了,阅读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