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那年,《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在全国风靡。我脑海里依稀还存留着这些印象,涛涛江水流淌,几个英雄人物头像在银幕上缓缓移动,每一集结束的时候,毛阿敏端庄大气的女中音所唱的《历史的天空》还让人久久回味。
那时候全家老少吃完饭便搬着凳子守在小小的一台电视机面前,津津有味地看着,有的还端着饭碗边吃边看,十分满足。
三国故事一直都是经典。每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解读。2010年,一直对三国痴迷的高希希导演为大众奉上了史诗巨作新版《三国》。以前看过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感觉不错。所以我想新《三国》应该值得一看。
在制作上,服装道具,剧情编排上都可圈可点。新《三国》以曹魏集团为视角,改变了老版《三国》以蜀汉为正统的思想。既然是翻新定然有不同的解读。
曹操的谋士荀彧出场次数非常之多,在原著中有些计策是郭嘉提出的,编剧却把它安在了荀彧身上。我想这是为何呢?莫非是编剧对荀彧这个人物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历史上郭嘉是军事上的奇才,不过性情不拘,时常招致其他人不满,但是曹操爱才,不计较这些。而荀彧,史书上形容他"伟美,有仪容"。此人气度不凡,忠于汉室。不同于郭嘉支持曹操自立为王,荀彧一直坚定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即便后来被曹操所猜忌除之。所以跟随着曹丞相南征北战几十年的荀彧,他一直把曹操当成一个可以实现匡扶汉室理想的能臣,只是后来随着曹操势力范围越来越大野心膨胀,他才开始渐渐感动复兴汉室无望吗?当所有人都支持曹操封王,加九锡。只有荀彧,拄着拐杖说,无一骨节也,无一骨节也。眼前的汉献帝,气势极弱,怕曹操怕得发抖。他依然尊着说,陛下,……汉律规定,异姓不能封王啊……
即便面对着飞扬跋扈的四公子曹植要闯白马门,他依旧坚持上前阻拦。以荀彧的心思缜密和谨慎,他何以不知道他这么做会招致曹操的忌惮。他还是这么做了。是顽固,是坚持理想,还是什么?
刘备,最常听到的说法就是假惺惺。假仁假义。可不知道为何,看新版,却有了新的认识。尤记得有一幕,打了败仗的,孤身被曹兵直追,"大耳贼,大耳贼,别逃……“终于逃离虎口,站在悬崖上,一想到年届四十依旧如此落魄,打了无数败仗,两位弟兄也早已不知散落在何处,一度绝望到想要纵身一跃。而被许攸的几句话浇醒又投身于袁绍帐下。
好不容易兄弟相聚,投奔刘表,刘表让其驻守着新野小城。一年中秋节,刘表请其去荆州共度中秋佳节,蔡氏在门前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都让他站站禁禁。刘表说,你胖了啊。此时的刘备第一次在剧中流泪,他说,长久没下马征战,捭肉横生……长期寄人篱下,额头已经开始有鬓发了,而匡扶汉室的希望究竟在哪里?
经过跃马檀溪之后,终于才有幸经水镜先生指点,而开始了求贤之路。三顾茅庐的故事一直广为传颂,当看到镜头中的刘备去了一次又一次,等了一月又一月,误认了一个又一个老叟少年,在风雪之天,蹒跚而行,特别是在见到诸葛孔明时,向年轻的孔明行跪拜大礼时,不免心生敬意。而至此,孔明也开始了一生至忠至诚的追随,鞠躬尽瘁。
刘备,终其一生都在兵马中度过,即便后来成为了蜀国的帝王,复仇之火熊熊燃烧,第一诏便是伐吴,没多久便驰骋疆场,一场火烧连营六百里的败仗让蜀军元气大伤,在白帝城托付江山……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
忠诚有多重。
武将之中,许褚和关云长的忠肝义胆让人惊叹。无论曹操在世人眼中是奸臣贼子,还是功高盖环宇的魏王,他始终忠心不二,无限度信任。他的信任如此任性,又如此荡气回肠。为了保护丞相,荀彧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直冲白门楼杀向貂蝉。曹操封他为虎侯。这位虎侯在赤壁兵败后哭成一团,在魏王离去之后哭至吐血。若问忠诚有多重,虎侯的戎马一生便是最好的解释。
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关羽一生的光辉岁月。他骄傲,视江东弟子为鼠辈,最终却为鼠辈弄得身首异处。镇守荆州的他,让曹操的部将无一敢挑战,即便是在麦城,在最后时刻,东吴的将士们,一群人依然惧他三分,那时他已经身受毒箭折磨,却傲然挺立在沙地上,像一个巨人,一尊宏伟的雕像。昔日的美髯已经暗淡失色,表情依然坚毅,而后抚剑倒下。
江东才俊之中鲁肃就像一位教书先生,无论走哪儿都看起来儒雅忠厚,讲话慢条斯理偶尔据理力争,始终都张弛有度。因为他的存在,江东太平二十年。他来往于东吴和荆州,尴尬地在君臣中间游说。始终不卑不亢,完成使命,坚持联弱抗强的大政方略。这为智者,终其一生简单朴素,所谓君子,鲁子敬是也。
三国故事,很精彩,演员们也十分卖力,生动演绎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无数非凡的人物。读历史,或敬或叹。历史终归是历史。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生活在当下的人该立足当下,度过眼前的每一寸珍贵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