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来由是昨天简书投稿被拒了,但其实自己还是蛮高兴的,终于有一个人来告诉我,我的文章是在哪里欠缺,不像昨天的另一个平台,在我准备发表的时候,只是提示我“文章中有敏感词汇,不予发表”,一头雾水、一肚火气。
由于好奇心,我研究了一些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多点赞、很多粉丝积累的作者,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获取阶段性的成功,是一门科学,一定是有方法的,而自己写作的初衷并不是每天坚持打卡,木讷的机械运动而已,是要获得实质上的写作进步,这跟选题、内容、排版、运营、写作平台的运作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前面几项都是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才能得出经验,我想先把这些平台的运作机制摸透了,才能更好的钻各种“后门”,放着这种“有权利、有资源的亲戚”不攀,我是不是傻。
废话不多说了,下面是我的研究报告。
一、产品的基本信息分析
我是安卓端手机,下载量和评分也是安卓端,仅供参考。我觉得下载量和评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里面是否和我们的需求相同,我本人有学习专业知识、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记录自己的创作等这些需求。
二、产品框架
这三款APP的框架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每个菜单、子菜单的栏目都还蛮多的,我们就这样刷下去,会一直有内容,而且内容爆炸会吞噬我们的时间,所以还是要熟这些平台的优缺点,针对性的把握住我们最需要的几个模块,进行合理的学习我们想要获得的知识。下面是我对这三个产品做得框架图,以及我自己现在和以后要花时间关注的重点模块(红色是第一位关注,蓝色第二位)。你可以在产品框架里找到你的关注点,把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源源不断的有高质量知识的输入。
三、视觉对比
个人比较喜欢知乎的色调,豆瓣的我的菜单,但从客户的使用意图出发,我还是喜欢菜单栏目相对少、简洁风的简书,重要关注内容的入口明显,很容易看到。
四、机制对比
知乎:
1、门槛比较高,高质量的内容一般在专栏,但申请专栏有一定限制
2、其次,只有赞同和评论,不知道阅读量。
豆瓣:
1、内容比较多而杂,主要模块入口不明显,推荐内容没有个性定制,不针对性。
2、豆瓣小组有归属感,但质量不高。
简书:
1、人性化的简书投稿机制(首页、专题),如果我投到了正确的专题下,那么意味着就 可以增加浏览量,能够被首页收录,是对自己劳动果实的认可,这样大家写作的目标也比较明确,如果没有被成功收录,也会有反馈文章,被告知原因是内容不优质,还是投稿不精准,有过稿指南和成为签约作家的一些标准,至少能让我们死个清楚,也活的有个目标。
2、有记录的字数,明确看到自己每天的劳动成果,还是比较开心和踏实的。统计数字,是一个仪式感,里程碑,就好像你跑了多少里路。
作为用户,对于知识类APP的需求点
1、一个高质量的内容得到知识的学习
2、自己也可是试着成为高质量的内容输出者
个人总结
知乎的专栏、豆瓣的同城给我们了很多高质量的知识输出,简书是输入和输出两个端口都有涉及到的,并有反馈机制。可能在输入方面没有做到知乎的专栏、豆瓣的书评影评那样专业,但也有可借鉴之处。
所以我喜欢知乎的专栏,豆瓣的电影TOP250和同城,以及简书的写作和投稿。大家根据需求去最合理化的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