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衡的《觅渡》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
林则徐被发往大漠戈壁,被钦点为一个政治犯。1842年12月11日,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新疆伊犁,伊犁将军立即亲到寓所拜访,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粮饷,这哪里是监管朝廷流放的罪官,简直是欢迎凯旋的英雄。林则徐是被皇帝远远甩出去的一块破砖头,但这块砖头还未落地,就被中下层官吏和民众轻轻接住,并以身相护,安放在他们中间。
他面临的恶劣环境的折磨和脱离战场的寂寞。林则徐有句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没有一点私欲,不向任何人低头,为了自己抱定的主义,他能容得下一切不公平。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山遍野,便协助将军开垦城边的20万亩荒地。这里没有治水的习惯与经验,林则徐带头示范,捐出自己的私银修了一段河渠,这段被称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才退役。皇帝本是要用边地的艰苦环境折磨他,他却用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改造了环境,皇帝要用寂寞和孤闷郁杀他,他却在这更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自古罪被流放,只有少数人能够挽命运狂澜于既倒,重新放出生命和事业的光芒,从周文王被拘而演周易,到越王卧薪尝胆,这是生命交响曲中最强的一支,林则徐就是属于这一支。
他一切的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都没有,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只要能工作,能为国出力就行。他以罪臣之分而行忠诚之事。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南渡之后,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第二大磨难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她有一个孙姓朋友,女儿十岁,非常聪明,一日,孩子来玩儿,李清照对他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料这孩子脱口说,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觉得一阵眩晕,手扶门框,童言无忌,原来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的,她却还一直想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别人看她如同怪异,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
她于是吟出了那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李清照到底是在寻觅什么呢?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前途,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她当然知道从夏商到宋,女人有才藻,有著作的寥若晨星,词艺绝高的也只有她一人,都说物以稀为贵,而她却被看作异类,是叛逆,是多余。李清照是一个被封建社会奴役的歌者。
她本在严妆靓容的侍奉着这个社会,但忽然想到她所有的追求都已失落,她所歌唱的无一实现,不由得一阵心酸。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绝不随波逐流,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有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拨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丑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是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的读下去。